【企業安全管理】儲油罐的檢維修作業的危險源有哪些?
儲油罐是儲存油品的容器,是典型的重大工業危險源,是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通常來說,儲油罐最多每5~8年就需要進行正常的檢修、清淤和密封等檢維修作業。進行油罐檢維修作業時極易發生火災、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對儲油罐進行維修作業安全分析,明確各種作業的危險源,并提出相應的企業安全管理措施,是提升罐區的安全狀況和企業的安全生產的必要環節。
1、清洗作業油氣中毒、窒息的危險源
油罐中儲存的物料通常是C4以上的烷烴、烯烴、環烷烴、芳香烴等,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成品和各種中間組分。有機物的相對分子量越小,其沸點越低,越容易揮發。這些介質的共性是有毒有害、易揮發、易擴散。在清罐作業過程中,現場的油氣濃度通常超標幾倍甚至幾十倍,特別是在打開清掃孔、透光孔、人孔、身體探入和無防護措施進入儲油罐時,超標的油氣可導致現場作業及監護人員中毒、窒息等,其中,輕質油致人中毒、窒息的風險更大。
2、油罐清洗作業火災爆炸的危險源
油品本身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在清罐過程中,特別是在打開油罐時,大量的油氣溢出,同時周圍空氣也會進入罐中,此時在罐內外會形成油氣與空氣的混合性氣體,濃度通常在爆炸極限之內。此外,油品中還有一些能在空氣中自燃的物質,如FeS等,只要有一定的能量即可導致自燃或爆炸。此時如果清洗操作不當,極易引發火災爆炸事故。
3、油罐動火作業的危險源
金屬進行焊接與切割,是一種明火作業,氣焊的溫度高達3000℃以上,電焊的電弧溫度可達3000~6000℃,焊割作業時所生產的金屬火花和熔珠,極易引起可燃易燃物質燃燒爆炸,因此在未進行清洗、清洗不合格或未經隔離的儲油罐及附屬管線(件)上,嚴禁一切明火作業。
4、清罐風險分析
對油罐區清罐過程進行風險分析如下表1:
序號 | 危險源名稱 | 存在的風險 | 原因分析 |
1 | 罐內動火作業 | 施工作業過程中著火爆炸 | 管內未處理干凈,未作含氧量分析; 閥門內漏,未加盲板; 防腐層內含油引起火險 |
2 | 罐區跑油 | 跑油事故 | 閥門未關;閥門內漏;未封堵罐區內地漏;未加盲板;油品抽底不凈 |
3 | 有限空間作業 | 有限空間作業著火爆炸、有限空間作業人員窒息、中毒 | 進出容器閥門未加盲板,有毒氣體串入;容器未按要求清洗、通風;未按要求對容器進行采樣分析;違章作業; 進入容器人員未佩戴有效的防護器具; 監護措施未落實 |
4 | 儲罐 | 油罐著火、爆炸 | 油品遇明火;油氣積聚遇到靜電或明火;人孔或清掃孔形成爆炸氣,清油工自身帶有靜電,產生火花 |
5 | 加熱盤 | 加熱盤燙傷 | 未關加熱盤;加熱盤未加盲板并內漏 |
6 | 油品排放 | 亂排放引起事故 | 油污染 |
7 | 下水井 | 地漏下水井堵塞、閃爆 | 有雜物,污油未有效回收,大量的液態烴進入產生連鎖反應 |
8 | 滅火器、蒸汽膠帶未在指定位置 | 滅火器、蒸汽膠帶未在指定位置以至事故狀態下無法滅火 | 位置放置不合適或挪動位置,或未準備 |
9 | 封罐 | 封不嚴、人身傷害 | 人孔、清掃孔封閉不嚴、罐內有人封罐 |
10 | 烴泄漏 | 遇明火易發生火災、爆炸 | 管線連接處閥門等附件墊片、法蘭呲、管線凍裂沙眼,管線放空不徹底,有殘液、未經掃線進行閥門維護、維護閥門時操作失靈、安全閥漏、烴竄入氮氣、新鮮水 |
11 | 球罐區 | 超壓爆炸;閃爆 | 超壓;開罐前沒有進行氮氣置換 |
12 | 液態烴 | 液態烴凍傷 | 未戴勞保手套、注意力不集中 |
13 | 氮氣泄漏 | 人身窒息中毒 | 閥門未關、法蘭泄漏 |
5、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影響罐區作業的安全因素
在罐區檢維修過程中,有統計顯示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事故的發生率占67.8%,較常見的有設備搶修、跑冒漏、油罐清洗、油料回收等引發火災事故。
儲油罐的檢維修作業是一種高風險作業,所以需要針對作業中可能遇到的危險源進行風險分析,做到健全的企業安全管理,完備的安全風險防范,保證罐區的安全生產。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