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體系的含義
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環境(Environment)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危害識別和風險控制是HSE管理核心所在,作為以研發設計為龍頭的EPC工程公司,惠生工程始終堅持“工藝安全管理(PSM)”和“行為安全管理(BSM)”并重,積極引入HAZOP、LOPA和SIL等工藝安全分析方法,抓住工藝過程的本質安全;建立并動態優化覆蓋惠生工程項目實施全過程的危險源識別、控制數據庫.
HSE管理體系適用于各行業,不過對于制造、加工、石化化工等面向市場的行業更重要,因為現在很多客戶都要求廠家在體系化管理下生產產品,這樣對于產品質量更有保障.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HSE管理九項原則的內涵是什么?
九項原則:
一、任何決策必須優先考慮健康安全環境
二、安全是聘用的必要條件
三、企業必須對員工進行健康安全環境培訓
四、各級管理者對業務范圍內的健康安全環境工作負責
五、各級管理者必須親自參加健康安全環境審核
六、員工必須參與崗位危害識別及風險控制
七、事故隱患必須及時整改
八、所有事故事件必須及時報告、分析和處理
九、承包商管理執行統一的健康安全環境標準
HSE管理九項原則是對集團公司HSE方針和戰略目標的進一步闡述和說明,是針對集團公司HSE管理關鍵環節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行為準則.HSE管理原則與HSE方針和戰略目標共同構成集團公司HSE管理的基本指導思想.
集團公司在編制說明中對管理原則逐條進行解釋.其中,在“任何決策必須優先考慮健康安全環境”中指出,HSE工作首先要做到預防為主、源頭控制,即在戰略規劃、項目投資和生產經營等相關事務的決策時,同時考慮、評估潛在的HSE風險,配套落實風險控制措施,優先保障HSE條件,做到安全發展、清潔發展.
在“安全是聘用的必要條件”中指出,員工應承諾遵守安全規章制度,接受安全培訓并考核合格,具備良好的安全表現是企業聘用員工的必要條件.企業應充分考察員工的安全意識、技能和歷史表現,不得聘用不合格人員.
在“企業必須對員工進行健康安全環境培訓”中指出,接受崗位HSE培訓是員工的基本權利,也是企業HSE工作的重要責任.企業應持續對員工進行HSE培訓和再培訓,確保員工掌握相關的HSE知識和技能,培養員工良好的HSE意識和行為.
在“各級管理者對業務范圍內的健康安全環境工作負責”中指出,各級管理者是管轄區域或業務范圍內HSE工作的直接責任者,應積極履行職能范圍內的HSE職責,制定HSE目標,提供相應資源,健全HSE制度并強化執行,持續提升HSE績效水平.
在“各級管理者必須親自參加健康安全環境審核”中指出,各級管理者應以身作則,積極參加現場檢查、體系內審和管理評審工作,了解HSE管理情況,及時發現并改進HSE管理薄弱環節,推動HSE管理持續改進.
在“員工必須參與崗位危害識別及風險控制”中指出,任何作業活動之前,都必須進行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員工應主動參與崗位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熟知崗位風險,掌握控制方法,防止事故發生.
在“事故隱患必須及時整改”中指出,所有事故隱患,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一經發現,都應立即整改,一時不能整改的,應及時采取相應監控措施.應對整改措施或監控措施的實施過程和實施效果進行跟蹤、驗證,確保整改或監控達到預期效果.
在“所有事故事件必須及時報告、分析和處理”中指出,要完善機制,鼓勵員工和基層單位報告事故,挖掘事故資源.所有事故事件,無論大小,都應按“四不放過”原則,及時報告,并在短時間內查明原因,采取整改措施,根除事故隱患.應充分共享事故事件資源,廣泛深刻吸取教訓,避免事故事件重復發生.
在“承包商管理執行統一的健康安全環境標準”中指出,企業應將承包商HSE管理納入內部HSE管理體系.承包商應按照企業HSE管理體系的統一要求,在HSE制度標準執行、員工HSE培訓和個人防護裝備配備等方面加強內部管理,持續改進HSE表現,滿足企業的要求.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