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不好是因為檢的不夠 ?
美國質量大師克勞士比先生指出“質量的系統是預防而不是事后檢驗”。
這一理念之前,早期的質量僅限于質量檢驗,僅能對產品的質量實行事后把關。
我們只有在產品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嚴格按照生產工藝和作業指導書要求進行,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
如果忽略過程控制,只靠檢驗,是不可能保證產品質量。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
我們在教孩子做作業時也會強調要一次性做對,而不是靠做完后再檢查。如果做作業時不認真把關,做完后再次檢查等于花費了兩倍的時間。
為了避免時間上的浪費,通常會做抽檢。
而從概率上說,抽檢是不能保證質量的。
為什么會出現品質問題?
先看幾個品質的真實案例。
案例一
某汽車配件,使用某公司生產的ABS(750SQ),用了3.4噸后,發現用該原料制造的塑料件表面均有黑點,造成產品不合格,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案例二
某公司生產白色膜用于奶膜,所有的檢測項目都合格,所以方法出廠,但是薄膜生產商在使用的時候,發現母粒味道比較難聞,后來就進行投訴。最后導致,幾百噸的訂單,就因為這樣的一個品質問題,黃了。
萬幸的是,使用商沒有生產把薄膜生產出來,不然后果就真的不堪設想了。
案例三
某公司生產的工程母粒,由于對顏色控制不嚴格,導致使用公司生產的塑料件產生色差,從而導致客戶不再使用該公司的塑料產品。
案例四
由于對塑料水分控制不嚴格,導致塑料制品商在使用塑料過程中,塑料出現各種氣泡,導致大量的不合格品產生,最后幾十噸的塑料,全部退貨,并賠償已造成的損失。
對于塑料出現品質的案例,屢見不鮮。如果這些情況都要品質部門來背黑鍋的話,那真的是太冤枉了。
我認為,質量管理的每一環節,都需要進行質量控制,而這些控制顯然不是質檢部門或質量管理部門能夠完全承擔的,必須由處于最佳位置的人員來實施這些控制。
例如,某些產品的在生產過程中發現質量問題很容易,但在檢測中卻很難發現,此時,該處于生產作業者顯然比質檢員對質量問題更了解,如果作業者不主動控制質量,僅僅依靠質檢員把關,產品質量就難以從根本上得到保證。
產品在設計階段就基本定位了,然后的質量全靠采購、加工制造、包裝、運輸來保證了,把這些環節控制好,質量自然就控制好了。
所以產品質量是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實現的,質量是通過工藝管理實現的。
那么,如何控制產品質量:
第一,樹立品質是企業的命脈意識
要全員認識到:產品的品質不好,產品就沒有市場,產品沒有市場,企業就失去了利潤來源,時間長了,企業就會倒閉,隨之而來的就是員工失業。
當然對于公司來說,即使產品市場良好,但也要“居安思危”,把產品品質做得更好,營造更好的企業口碑。
俗話說:“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第二,樹立品質的客戶化意識
一切以客戶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戶,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產品的消費者。
這樣,在工作當中就會自覺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產品的品質才會有保證,如果在工作中偷工減料,危害的將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樹立品質的預防意識
“產品的品質是生產出來的、設計出來,不是靠檢驗出來的,第一時間就要把事情做好。”
這不是一句口號,這很好地體現了產品質量的預防性,如果的品質控制不從源頭開始,將很難控制產品的質量。
即使生產中投入大量的檢驗人力去把關,生產時由于沒從源頭去控制而產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廢品,產品的成本將大大提高。
況且有些產品的質量問題可能無法從后道工序發現并彌補,這更要求我們在第一時間把事情做好,預防品質問題的發生。
第四,樹立品質的程序意識
品質管理是全過程、全公司的,而各個過程之間,全公司各部門之間的工作必須是有序的、有效的,要求全體品質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嚴格按程序做,如果不按程序工作出錯的機會就會增多,產品的質量也就無法保證。
第五,樹立品質的責任意識
質量問題有80%出于管理層,而只有20%的問題起源于員工。就是說,管理者可控缺陷約占80%,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
在管理者完善管理水平的同時,還必須要使操作者明白如下四點:
A.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為什么要這樣做;
B.操作者知道他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否符合規范的要求;
C.操作者知道他生產出來的產品不符合規格將會產生什么后果;
D.操作者具備對異常情況進行正確處理的能力。
如果上述四點都已得到滿足以及生產中設備、工裝、檢測及材料等物質條件均具備而故障依然發生,則認為是操作者可控的缺陷;
如果上述四點中有任何一點不能得到滿足或者生產中設備、工裝、檢測及材料等物質條件不具備而產生故障,那就是管理人員的責任。
只有了解品質問題的責任,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改善問題將品質提高。
第六,樹立品質的持續發送 意識
品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品質改善是一個持續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它遵循PDCA模式。
PDCA模式可簡述如下:
P—計劃:根據產品的要求,制定改善計劃;
D—實施:實施計劃;
C—檢查:根據產品要求,對過程和產品進行檢驗;
A—處置:采取措施,以持續改進產品品質。
只有這樣,我們的產品質量才會不斷上升,也只有這樣不斷地提高質量及創新,才會不斷地取勝于市場。
第七,樹立品質的成本意識
保證品質,追求利潤是企業永遠的目標。
企業要發展,不得不注重生產的成本,然而成本與品質息息相關,品質做得好,可以將產品的成本降到最低,如果產品的質量不好,經常遭到客戶退貨投訴,那么他的成本將會居高不下,甚至將企業逼到絕境。
好多企業衰敗的原因:
并不是因為沒有客源、沒有訂單,而是因企業內部管理得不好,成本降不下來而無法參與市場競爭,企業應該引以為戒。
但品質也不是越嚴對企業越有利。
相反,過分地提高產品品質將造成品質過剩,也同樣提高生產成本。
所以我們在生產時,要求各工序和環節嚴格按客戶標準要求去做,這樣我們才會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優勢。
第八,樹立品質的教育意識
伴隨時代的發展,品質管理觀念也在不斷地更新,需要學習。
二十一世紀成功的企業將屬于那些學習成長型企業,加強內部培訓,提高全員工作創新能力,將會使企業欣欣向榮,日新月異。
所以說,“品質始于教育,終于教育。”
事實證明,那些成功的企業正是按照“產品是生產出來的”理念嚴格進行產品生產的,他們嚴把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
保證每一個環節的質量不出差錯,一環緊扣一環,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才是合格的好產品,才經得起市場的檢驗。
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一切,只有樹立超強的品質意識,在質量上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執著追求;
才能把通得力的品質做好,才能把品質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通得力這艘巨輪才能在驚濤駭浪中乘風破浪,勇住直前 ,才能走的更高、更遠。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