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人人有責”,優質產品是生產制造、管理和控制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
但質量管控絕非易事,這是一個是企業的競爭力所在。本文總結了對于質量管控的6點精簡意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余年的質量從業經歷,經過幾個不同類別的產品門類,經歷了大國企,跨國公司,業界排前民企的質量管理職能,曾經見識和體驗過優秀的質量管控,對質量的理解略有認知。
時至今時,質量部門抑或質量職能在各類組織日趨完善甚至強大。依托時代的背景,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的需求早已從滿足必須發展到滿足享受。
產品也從滿足客戶需求到超越客戶需求的層次,甚至引導客戶需求高歌猛進,從而導致所有組織在輸出產品時力求完美與創新。
01、選購商品時考慮的因素
面對琳瑯滿目的產品,什么是用戶選購時考慮的決定性因素:稀缺性,品牌,功效,耐用,美觀,方便,價格?
不同的用戶層,選擇物品的差異化還是比較大的。高端品牌由于其稀缺及昂貴的價格,僅針對少量高消費用戶。大部分用戶選用產品,所考量的為至少具備一定品牌,還有功效,耐用,美觀,方便,價廉,個性化。
舉個日常大家都接觸的產品,手機。
說起手機,Apple,華為,OPPO,VIVO,小米為大多數人第一意識所想到的品牌,然后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及預算加以選擇。
為什么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這些品牌而不是其他?是什么影響了用戶的消費傾向?很顯然,品牌效應凸顯。
是什么導致幾個品牌就主導了整個業界的消費傾向?是價廉嗎?這些品牌都不便宜。是耐用嗎?個別是,如曾經的NOKIA。是美觀嗎?是,它們外觀都不錯。是功能可以滿足時下需求嗎?必須是。是它們的質量過硬,可靠性高嗎?必須是。
從這些可以看出,質量是其中核心兩要素之一。沒有高質量支撐的品牌,是不可想象的。手機如此,汽車如此,家電如此,大宗的房產等也是如此。
02、質量好,成本也必須可控
何為質量好呢?用戶滿意,少投訴,面子好看等,都是高質量的外在表現。
如何做到質量好呢?有人說,投入好的裝備,雇傭高技術的人才,嚴格的檢驗,規范的管理。正確。但成本的因素呢?5000元的手機,年輕人可以接受。50000一部呢,用戶估計要縮減70%-80%。
質量要好,價格也不能太高,是所有非奢侈品制造業擁有者的困惑,成為業界領軍組織或建立品牌美譽度,是不得不逾越的一道坎。越過即可成就如Apple,三星,華為,OPPO,VIVO這樣的馳名品牌,無法越過,則只能在大品牌夾縫中勉強維持,隨時有被淘汰的風險。
許多知名企業在內部定義指標時排序:安全,質量,成本,效率等。但有哪一家組織會把質量與成本割裂,而把質量真正提到成本前面去?首先股東不答應,其次市場也不接受。
質量好,成本也必須可控為當代大多數組織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這兩個關系處理好,組織內的質量部門才能理順與其他部門及客戶的關系,才能建立在組織內的威信,取得內部的認可與支持。從而保障質量滿足客戶需求,成本也滿足市場接受水準的好的產品,才能為組織擁有市場份額,甚至成為業內領軍組織建立堅實的基礎。
如果一個組織,質量團隊步履維艱,建議團隊的負責人仔細考量客戶要求的落實與成本間的制約關系,才能制定有效的管控方案,取得公司的支持;否則其超出了質量所能解決的范疇。
多年的制造業經歷,也切身體會到質量管控手段與成本間的相互制約與相互支持的關系。
當公司上下對質量作用認可,質量部門制訂的管控方案成本在公司能接受的范圍內,有效地把控住了客戶的關鍵特性要求,質量團隊工作積極性較高,內外部滿意度都較好;反之,客戶與其他部門都不滿意,指責質量管控不好,造成客戶抱怨甚至業務流失。
03、質量管控是人的控制
質量管控手段在不同的行業采用流程與方法,不盡相同,但核心思路都是一樣的。
客戶的接收限是質量最終目標及定義管控手段的出發點。
即在策劃階段,必須認真地識別出客戶的接收限在哪里,基于客戶的接收限逐一識別,并針對性地定義業內盡可能好的控制手段。
如選用好的設計原則,在成本可接受的情況下投資自動檢測設備,選用高質量的零部件及原材料配套商,整個產品線所有職能人員都是受訓,且具備在該產品線完成本職工作能力的員工等。
分享一句老生常談:管理最終是人的管理。質量也不外。質量管理最終由人來落實,質量實現過程中人的管理到位,質量目的最終一定會達到。
在質量管理中,從質量策劃,質量控制到質量反饋,整個環節與PDCA環完全持續一致,在不斷的循環中逐步推進。方法可以培訓,控制手段可以完全照搬,如生產線整條從國外購買,但在國內生產的產品,始終無法與國外同樣的生產線流出的產品具有同樣的水平,即使零部件一樣也做不到。
這里面最大的變量是人員。
是我們產線員工學歷、技能比國外的同產線員工低嗎?答案是否定的,肯定是一個內在的變量導致。
往往大多數人會講國外產線培訓充足,技能完備,工匠多。我認為問題本質不僅僅是技能素質的問題,質量意識也遠遠不同。
比方說在產線規范中定義簡單的擰螺栓2圈半,國外好的產線可能會100%執行。反觀我們的產線員工時有不完全遵守。在我經歷的幾家組織,此類違反規范作業時有發生。
是什么導致我們的員工如此?沒有規定?沒有懲罰制度?實際各組織規定何其多,但僅是規定,實際落地又是一回事。至少部分員工根深蒂固沒有遵守規范的意識,從質量層面而言沒有質量意識。
04、技能+質量意識
國內最近幾年在宣導的工匠精神,實質也在揭示兩個很關鍵的要素:技能+質量意識。
國內引以為傲的產品如景德鎮的瓷器,張小泉剪刀,蘇杭的刺繡等,都是傳承許久的老國粹;而國外馳名的瑞士手表,雙立人廚具,香奈兒香水等。哪一家組織,哪一件產品無不是從一個個具備工匠精神的從業者手中流出。
為什么同樣的零部件,經過德國抑或日本的工匠之手組裝后比我們的好,除了技能,意識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典型表現在類似模具,手表等需要組裝的總成上。質量意識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如何培養良好的質量意識,說起來不難,大部分管理者也都知道。定義標準,培訓,考核后上崗,監督。
質量意識是建立在四項措施落實過程中,在員工內心潛移默化逐步養成習慣的一種感性的思維模式:要做,就做好。
縱觀國內許多公司擁有者,在慨嘆為什么我自己的產品,沒有其他家的好?裝備沒問題,人員的能力沒問題,但質量意識建立及完善的軟件很少被考慮到位,或即使考慮了,但不全面。
之所以如此,作為組織負責人的質量意識必須到位,而不僅僅是招聘好的管理人員即可高枕無憂,因為所有資源最終需要組織高層支持與提供。
試想,高層的質量意識有短板時,期待管理團隊及員工就能具備好的質量意識并始終產出優質產品,怎么可能發生?
對于質量意識,有人說是一種感覺。可以這么說,但不盡然。
質量意識是建立在整個組織科學、嚴謹策劃產品實現過程,并確保相關環節的人員具備同樣的理念:產品從本崗位流出必須是合格品的理念,不好的產品一定不允許從本崗位被制造及流出。
這不僅僅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具備邏輯因果關系的管理手段,隨著人機料法環的不斷變化,而相應同步調整流程及監控標準。
一個沒有正確質量意識的從業人員,該崗位一定存在潛在制造或流出缺陷產品的風險。因此,質量工具要培訓,全員的質量意識也必須列為員工培訓的核心地位。
質量意識的建立,必須通過不斷的培訓,及監督員工對作業標準的執行落實,附以一定的獎懲或標桿效應措施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比如一些組織定期內部評比的質量標兵,QCC活動,質量合理化建議,六西格瑪等都是質量意識建立的外在表現。
在策劃組織質量管控時,建議把質量意識的培訓作為前期培訓內容之一,并在定期的員工業績評估時,把質量意識作為評估項之一。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