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專業術語,每個領域都改領域的專業術語,了解掌握裝也屬于是為了工作上的溝通, 讓我們聽懂同行說的話,也能自身具備專業知識,下面25個專業術語,從事采購、SQE、供應鏈的你應該掌握。
1、標準工時/標準時間:在適宜的操作條件下,用最合適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練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標準作業所需的勞動時間
標準時間=正常時間*(1+寬放率)=(觀測時間*評比系數)*(1+寬放率)
2、工時定額:對某種作業的工時規定一個額度,即使對同一作業,由于用途不同可能有不同量值的定額,如現行定額、計劃定額、目標定額等
3、標準時間與工時定額的關系:標準時間是制定工作定額的依據、工時定額是標準時間的結果
4、時間研究:時間研究是一種作業測定技術,旨在決定一位合格、適當、訓練有素的操作者,在標準狀態下,對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時間
5、時間研究的研究方法:時間研究是用抽樣調查技術來對操作者的作業進行觀測,以決定作業的時間標準
6、剔除異常值的方法:三倍標準偏差法:正常值為x+/-3 內的數據,超出者為異常值
7、每一單元的平均操作時間:平均操作時間=Σ(觀測時間值)/ 觀測次數
8、正常時間:正常時間=Σ(單元觀測時間X單元評比百分率)/ 觀測次數
9、寬放時間的種類:私事寬放\疲勞寬放\周期動作寬放時間\干擾寬放時間\臨時寬放時間\政策寬放時間\程序寬放
10、寬放率:寬放率(%)=(寬放時間/正常時間) X100%
寬放時間=正常時間X寬放率
標準時間=平均操作時間X評比+寬放時間
11、瓶頸:生產線作業工時最長的工站的標準工時稱之為瓶頸\產出的速度取決于時間最長的工站
12、實測時間: 作業者完成操作的實際時間
13、節拍:根據生產計劃所得的一個工程所需的時間
14、平衡率:生產線各工程工作分割的均衡度,用于衡量流程中各工站節拍符合度的一個綜合比值
=Σ(T1+T2+......+Tk)/Tbottleneck*K
15、不平衡率:生產線各工程工作分割的不均衡度
不平衡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100%
16、平衡損失:平衡損失=瓶頸工站的實際時間×工站數×FG-正常時間
17、操作損失:生產中異常及不良造成的損失
操作損失=(設定產能-實際產量)?單件標準時間-額外產出工時=不良品損失+計劃外停線(機)工時
18、總損失:總損失=稼動損失+平衡損失+操作損失
19、快速切換:通過各種手段,盡可能的縮短作業切換時間,以減少時間浪費,達成提高綜合效益之目的
20、作業切換時間:是指前一品種加工結束到下一品種加工出良品的這段時間
21、外部切換時間:不必停機也能進行的切換作業時間
22、內部切換時間:必須停機才能進行的切換以及為保證質量進行的調整、檢查等占用的切換時間
23、JIT的基本思想:只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故又被稱為準時制生產、適時生產方式、廣告牌生產方式
24、JIT的核心:零庫存和快速應對市場變化
25、勞動定額的時間構成:勞動定額的時間構成=作業時間+布置工作地時間+休息與生理需要時間+準備與結束時間/批量
勞動定額的時間構成可供時間:上班時間內,為某產品生產而投入的所有時間
可供工時=可供時間 *人數-借出工時
投入工時=可供工時-計劃停線工時
稼動率=投入工時/可供工時 *100%
計劃停線工時=計劃停線時間*人數
計劃停線時間=無計劃時間+換線時間+判停時間
設定產能(H) =3600(S)/瓶頸時間(S)
設定產能(班)=投入時間/瓶頸時間(S)
總工時=瓶頸時間*作業人數
實際產量是可供時間內所產出的良品數
人均產能=實際產量/投入時間/人數
單機臺產能=實際產量/投入時間/機臺數
平衡損失=(總工時-單件標準時間)*設定產能
操作效率=實際產量/設定產能*100%
整體工廠效率(OPE)=平衡率*稼動率*操作效率
平衡損失=(瓶頸*作業人數-單件標準時間)*設定產能
操作損失=(設定產能-實際產量)*單件標準時間-額外產出工時=不良品損失+計劃外停線(機)工時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