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是企業的細胞,也是企業的基礎,離開班組,專業化管理就是空中樓閣。而作為班組最重要的成員,班組長在班組工作中的作用十分關鍵。因此,班組長做好班組專業化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們分享:班組長可以改善的 151 種浪費。
班 組 長 可以改善的151種浪費 | |
序號 | 確認項目 |
一、時間的浪費 | |
1 | 缺乏適當的計劃,使工修人員在換規格時產生等待,或停工待料 |
2 | 一線主管未能徹底了解其所接受之命令與指示 |
3 | 缺乏對全天工作內容的認識 |
4 | 對一線主管的命令或指示不清楚 |
5 | 未能確實督導工具、材料、小裝置等應放置于一定之處所 |
6 | 不應加班的工作,造成加班 |
7 | 未檢視每一工作是否供給合適的工具與裝配 |
8 | 放任下屬故意逃避他們能作的工作 |
9 | 需要的人員不足 |
10 | 保有太多冗員 |
11 | 拙于填寫報告及各種申請表格 |
12 | 縱容班員養成聊天、擅離工作崗位、浪費時間之壞習慣 |
13 | 疏于查問與改正班員臨時曠職及請假的原因 |
14 | 未要求班員準時開始工作,松于監督 |
15 | 拖延決策 |
16 | 一線主管本身不必要的請假與遲到或不守時 |
17 | 遲交報告 |
18 | 需要修理時未立即請查原因 |
19 | 工作中不必要的談話與查問 |
20 | 一線主管不能適當的安排自己的工作與時間 |
二、創意的浪費 | |
1 | 未能傾聽下屬的建議 |
2 | 未能鼓勵下屬多提建議 |
3 | 在各種問題上不能廣聽部屬的意見 |
4 | 不能廣泛的研訊本身工作與業務之有關方法 |
5 | 未詢問新進人員過去之工作經驗,以獲取有益的意見 |
6 | 未充分向其它部門(如生技等)請教 |
7 | 未考慮或指定適當人員處理所有有用的提案 |
8 | 未能從一線主管會議中獲取有益的意見 |
9 | 管理機能不好 |
三、 材料與供應品的浪費 | |
1 | 督導不良,造成材料的浪費 |
a.對新人指導不夠 | |
b.指派新工作時未充分指導 | |
c.藍圖或草圖破損、難懂、看錯、標準未及時更正、或自作主張 | |
d.機械故障或未調整好 | |
e.未對每一工作站檢查材料使用情形,(標準與差異分析) | |
2 | 未讓部屬了解材料或供應品的價值 |
3 | 命令與指示不清 |
4 | 縱容不良的物料搬運 |
5 | 未注意部屬的眼力與健康,造成不良品 |
6 | 缺乏紀律,縱容粗心或不當的工作 |
7 | 容許部屬用不適當的材料,如太好或太差 |
8 | 未能追蹤不良工作起自何人,以致不能糾正 |
9 | 不能適才適用,特別是新人 |
10 | 請領太多材料,多余卻未辦退料 |
11 | 未請領正確的材料,用錯材料 |
12 | 未檢查材料是否排列整齊,正確放置 |
13 | 未能利用蒸氣、水、氣體、電和壓縮空氣等檢查電線之絕緣破損,裂開的凡爾與管路 |
14 | 縱容部屬私事使用油、壓縮空氣、小工具、化學藥品等 |
15 | 讓不良材料當良品流入制程 |
16 | 缺乏有效系統防止材料外流、避免損失或被偷 |
17 | 可再用的材料當廢料處理 |
18 | 縱容浪費或濫用以下供應品:掃把、文具、油布、燈泡、水管等 |
19 | 產生不良未立即停止生產 |
四、機器與設備的浪費 | |
1 | 缺乏工作計劃,使所有可用的機器未獲得充分且適合的利用 |
2 | 疏于檢查機器,使其保持良好狀態及避免故障 |
3 | 一線主管缺乏正確使用機器的知識,不了解各種機器的能力 |
4 | 未定期檢查—繩、皮帶、鏈條、輸送帶、潤滑系統凡爾等 |
5 | 殺雞用牛刀,小工作用大機械 |
6 | 在保養、修理、油漆工作上缺乏與保養部門協調 |
7 | 閑置機器未加保養,任受潮濕、臟物、灰塵、銹等侵蝕 |
8 | 缺乏定期清潔,機器不潔 |
9 | 所有轉動零件未檢查是否有適當的潤滑 |
10 | 應修理之處未立即辦理 |
11 | 機器沒有適當的操作說明書 |
12 | 缺乏良好紀律以避免機器設備的濫用 |
13 | 縱容部屬用「不當方法」修理機器 |
14 | 一線主管不知機器與設備的最新型式 |
15 | 未促使部屬注意機器的價值與情況 |
16 | 濫用小機器作笨重工作 |
17 | 該報廢的機器仍加以修理,比買新機花了更多的費用 |
18 | 可修理的機器卻報廢 |
19 | 沒有效率管理之數據(機械效率) |
五、人力的浪費 | |
1 | 由于下列原因,無法控制有能力部屬之人事變動 |
a.未評估員工變動之直接與間接成本 | |
b.“管”得太多,聰明的領導卻太少 | |
c.對紀律要求「太嚴」或「太松」 | |
d.能做到的「承諾」,卻未遵守 | |
e.許下不能作到的「承諾」,如加薪或升遷 | |
f.無充分理由而解雇人,不應使用解雇作為一種處罰 | |
g.強留部屬在他極端不喜歡的工作上 | |
h.對待部屬不公正 | |
i.部屬爭吵時,偏袒一方 | |
j.對一個部屬批語其它的部屬 | |
k.未能查出自愿離職部屬之理由 | |
l.不能向部屬正確說明公司的目標與政策 | |
m.在升薪調整上,一線主管未在職范圍與政策 | |
n.一線主管的權威、架勢不好 | |
2 | 不能使新進人員充分發揮其生產力 |
a.沒有以親切、幫助的態度接納新員工 | |
b.對新進人員沒給予安全的工作指導 | |
c.未讓新進人員了解全天的工作及其它內容 | |
d.沒有選擇夠格的人配合工作 | |
e.對學習速度慢的人沒有耐心 | |
f.未促使其它部屬對新人的表示友善、幫助的態度 | |
g.未盡可能的接近新人 | |
h.沒有告知新人,工廠生活情況與規劃,如安全、發薪日期、廁所、飲用水、浴室等 | |
i.未安排完整的訓練計劃 | |
3 | 未使部屬盡其所能: |
a.未指導部屬如何做好工作 | |
b.未盡可能的說明工作,使其發生興趣 | |
c.未對部屬的進步與個人生活表示關心 | |
d.沒有容納部屬錯誤的雅量 | |
e.未注意部屬的力量與個性,適當的指派工作 | |
f.未研究部屬個人的不同,以發揮他最大的潛力 | |
g.縱容部屬派系存在或組成小圈圈 | |
h.評價一個人只重資格、種族、宗教、關系 | |
i.明知某人的心理或生理不適當,卻未加調動 | |
j.生病的部屬仍讓他工作 | |
k.未給予需要的協助 | |
l.當可能且適當的時間,卻未給予升遷 | |
m.未考慮影響薪資與工作條件的問題 | |
n.未訓練一個后補者 | |
4 | 欠缺對標準工時教導之概念 |
5 | 欠人員效率管理之數據 |
六、意外事故的浪費 | |
1 | 未認識到預防意外事故是工作的一部份 |
2 | 未對全體部屬徹底說明安全事務 |
3 | 未給機器裝上安全防護,并使確保有效 |
4 | 縱容在工作場所濫用安全防護 |
5 | 未在適當處所標上危險記號,并保持干凈與易讀 |
6 | 未徹底了解意外事故的間接成本 |
7 | 物料放置不善 |
8 | 不了解構成意外危險的成因 |
9 | 未保存事故記錄,卻未加分析與應用 |
10 | 未建立良好的安全范例 |
11 | 沒有定期與切實的檢查安全 |
12 | 未能持久地執行安全規則 |
13 | 縱容工作人員必要的安全裝配:如手套、電焊護面等 |
14 | 一線主管未認清其安全責任與事故責任 |
15 | 不能激發與保持部屬的安全意識以防止事故 |
16 | 未與政府或保險公司之安全檢查員配合 |
七、缺乏合作的浪費 | |
1 | 未與其它一線主管或部門合作;未與事務人員、工程師、業務員、人事等合作 |
2 | 未確實了解公司政策并向部屬解釋 |
3 | 不能聰明地處理謠言 |
4 | 推諉責任給其它一線主管、部屬或主管 |
5 | 未適當地將部屬的意見反應給主管 |
6 | 縱容不滿的員工煽動反抗公司的作法 |
7 | 一線主管未能給予那些尚不普及的公司規章予以全力支持 |
8 | 未能鼓舞部屬間的友愛與合作的氣氛 |
9 | 一線主管在本部門內輕率地批評公司政策與私人 |
10 | 在公司之教育活動上未與管理階層誠心全力合作包括學徒訓練、公布欄、提案制度等 |
八、空間的浪費 | |
1 | 整理整頓 |
2 | 材料之不適當排放與儲存 |
3 | 未充分注意材料在工廠中的途程計劃 |
4 | 機械與其它永久性設備之錯誤安置 |
5 | 縱容部屬丟置手工具、梯子、手推車等在過道上,不能保持走道清潔者 |
6 | 廢料未報廢 |
7 | 櫥柜、油筒、材料供應處等放置于不便之處 |
8 | 縱容不用的機器與設備占據重要的空間 |
9 | 由于未及時修理樓板、屋頂等以致需要的空間未加利用 |
10 | 照明不足,形成黑點,死角 |
11 | 單位內布置不良,不能保持條理 |
12 | 工作場所諀不需要的物料,倉庫與工場不分 |
13 | 未重視事理整頓的重要 |
14 | 未培養及督導物品用完要歸定位 |
15 | 未徹底執行定期(每日、每周、每月)清理項目,以永久保持 |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