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水電工程項目中HSE管理體系運行中的問題?
近年來,水電行業作為重要的清潔能源發電之一,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加快水電工程項目的HSE管理體系建設,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對水電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總結當前的現狀,認為水電工程項目的HSE管理體系應該著重解決以下問題:
1、抓好HSE培訓教育,在思想上繃緊安全這根弦
安全預防,思想是關鍵。在水電工程施工中加強從管理層到基層工作人員的HSE培訓教育工作,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樹立強烈的安全意識,安全作為各項工作之前首先考慮的問題,制定HSE管理體系制度,明確提出把HSE管理體系作為管理層領導和項目經理及技術負責人考核的主要依據之一,迫使和激發從管理層到項目部人員抓安全的自覺性。并通過三級安全教育和一票否決的制度以及大量事故案例、事故通報、大會動員、小會布置討論、擺事實講道理等多種形式、多種途徑,極大提高職工、民工對安全的責任感。使每一個人都明確:施工安全,不僅關系個人的生命安危,它同時也關系著工程的聲譽和形象,關系著整個工程建設的順利與否,它確實是每一個人的頭等大事。在思想上建立了憂患意識,使每個管理人員和民工都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就為貫徹HSE管理體系制度,落實安全措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
2、施工隊伍組建時擬HSE管理,從組織上落實安全措施
每一項目上馬,工地應建立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的HSE管理體系,并在現場設置HSE安全員,賦予相應HSE管理權力,包括違章作業制止權,嚴重隱患停工權,經濟處罰權,安全一票否決權,保證其有效行使職責。
在組建施工隊伍,工班組時,應選擇技術過硬,HSE意識強的人員。可以對HSE意識較差,并犯有安全事故責任的人員進行項目輪空制:即組建班子時有意識讓其輪空,使其接受教訓。可令項目責任人充任非脫產HSE安全員,實行安全與效益掛鉤,迫使其督促下屬執行HSE管理體系規章制度。
3、堅持標準化管理,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安全生產控制
堅持HSE管理標準化是安全生產的基礎性工作,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執行標準化,規范化施工是安全生產最強有力的保證。項目施工中應將每一天施工對象,作業人員及作業程序,安全注意事項及安全措施均執行HSE標準化要求和規定,使作業人員在施工前和施工的每時每刻中間都能做到施工地點明確,施工對象明確,工作要求明確,安全注意內容明確,杜絕了因情況不清,職責不明,盲目施工導致的安全隱患,保證了“三全”安全系數控制的要求。
4、作業現場抓安全管理
水電工程施工作業現場是HSE管理最終落實點,也是HSE隱患和HSE事故最終發生的地點,必須嚴格把握作業現場的安全作業,安全施工。
(1)建立和健全各類現場作業HSE管理體系制度如:責任制;抽查制;安全交底;防火、安全用電制;機具、設備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安全紀律等。應設專職HSE安全檢查員監督實施,發現任何安全事故隱患和苗頭以及違章操作,立即采取相應措施,并嚴肅查處。
(2)嚴禁各類無證上崗;嚴禁非專業人員從事專業工種;嚴禁非電氣人員安裝維修電器電路;嚴禁閑雜人員進入高空懸垂、危險作業,易燃易爆品堆場堆庫,避免發生各類意外傷害。
(3)各工序交替、工種更換、作業面交付等環節,應包括安全交接;應特別交代安全控制的;“預警關”和“關鍵點”,防止因情況不明或情況陌生而造成的安全隱患。
(4)趕工作業特別容易發生事故;深夜班作業及連班作業極度易引起因施工人員的身體疲倦,深夜瞌睡而導致的安全事故,一般應盡量予以避免。
工程特殊情況,確實需要加班加點作業,HSE安全員應在做好準備工作的基礎上,加強監督巡視,時刻控制現場作業狀態,嚴格防范意識事故發生。
總之,水電工程項目在施工前,必須抓好職工的HSE培訓教育,對項目的HSE管理體系進行科學的策劃,健全HSE管理體系組織架構,確保現場的作業安全,才能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減少事故危害程度,避免重大HSE事故的發生。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