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方式作為一種卓越的生產管理模式, 這種徹底消除浪費的生產理念是全球通用的,精益生產最終的目的就是以總持有成本最低的產品和服務滿足顧客的需求,從而達到利潤最大化。這也是領導在推進精益生產的作用的最終體現。在推進精益生產中的過程中,始終是以團隊的方式運行的,所以領導的作用體現在能否指揮、帶領、引導和鼓勵團隊努力以最精益的方式實現預定的目標。
一是在戰略上全公司上下思想統一。有堅定的推進精益的信念,在指揮、實施戰略時真正“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各級管理者作為公司戰略制訂或實施者,如果能夠身體力行地把生產方式的改善和企業文化的演變結合起來,帶領員工一起努力,說明管理層在觀念、意識上已經有充分的認識、 理解并將會全力支持推進,這會給員工極大的信心,對于項目的成功影響是非常大的。豐田章男在召回事件里曾經說過:在過去 3 年中,豐田雇用了 4 萬名員工,他們對于公司文化知之甚少。說明員工不知道或不清楚公司的戰略, 在執行的時候就不能統一方向。
要把推進精益生產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入到每一個員工的意識中, 從意識、觀念上與公司戰略一致, 持之以恒的改善, 從而能夠使公司朝著逐步實現精益生產的方向前進。公司班組自主管理項目作為推進精益生產的基礎項目, 在推進的過程中就對各級基層領導, 工段、 班組長進行持續的動員, 同時通過班組長對班組成員進行培訓, 力爭做到全員改善的思想上下一致。
二是在推進機構中組織運行高效、 反應迅速, 團隊成員能力充分、 執行到位。
首先,建立適合本單位精益生產的推進組織機構和相應流程制度、 協調機制,明確各成員職責范圍,即任務和職責的分配、處置,才能達成預定的目標。各個單位職責明確, 按流程制度執行, 不互相推諉, 那么精益生產才有可運行的實體和目標。如果各個單位職責都不明確, 不按流程制度執行, 互相推諉, 那么溝通成本就會加劇上升, 組織的效率就會嚴重下降。精益生產模式的建立和運行, 都應有必要的資源和相關條件, 如人員、 設施、 工作環境、 信息、 供方和合作關系、自然資源以及財務等資源。在實際工作中, 個人原因或資源供應緊缺都會發生摩擦, 這時就需要領導進行協調, 合理處置, 統一思路, 使大家共同前進。
其次針對推進中不同階段對推進組織的要求適時作出必要的調整,包括制度的修訂,人員的能力提升。例如在推進的初始階段,現場5S定置管理、設備保全是重點,這時班組長及成員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分析問題的難度不太高;而到了流程改善、工序平衡的實施階段,需要的是大量的數據分析以及工藝布局的問題, 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會很高。這時需要足夠的持續培訓使團隊成員有能力解決不同階段遇到的問題。
三是推進組織制度中獎懲分明, 適時激勵。精益生產基本理念就是持續消除浪費。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是精益生產的第一步。作為各級領導, 如果總是以抨擊、訓斥的口氣對待,相關人員要被追究責任的話,大家就會傾向于掩蓋問題,精益就難以推行,最終被掩蓋的小問題可能會變成無法挽回的大問題。對于暴露的各種問題,必須要承認現狀, 要提供資源, 鼓勵各級員工團結協作、積極參與去解決問題。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挫折、 困難,它們會時時考驗這員工的熱情和耐性,這時也需要領導不斷的激勵員工,并且為他們排除困難,帶領員工一起努力。實現精益生產,最根本的還是在于“人”的因素, 單純的機械自動化是難以達到的。精益生產強調的不是單純的機械自動化, 而是 “包括人的因素的自動化”。只有用人的責任心, 人的智慧來控制機器, 一切發展才有持續的可能。
在企業中如果創造出全員參與的環境, 所有員工都能夠暢所欲言, 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并能以主人翁的態度完成和改善工作, 那么精益生產就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精益生產方式要求把企業的每一位員工放在平等的地位;鼓勵員工參與決策, 尊重員工的建議和意見, 為員工發揮才能創造機會。任何員工提出的改善建議,都要認真對待,認為可以實施就全力支持;即使員工的想法不是很成熟,也要耐心解釋,坦誠相待。我們實行現場改善提案獎勵制度,就是要鼓勵員工無論改善大小,都是個人或團隊努力的結果, 都是對公司推進的有力支持,能夠得到肯定和獎勵。
總的來說, 推進精益生產需要全員參與的環境。各級領導必須帶頭參與;激勵員工參與;掃除員工參與的各種障礙,包括組織障礙和思想障礙;給員工參與創造條件;對員工參與后作出成績給予評價和獎勵。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