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食品市場多樣化的發展,咸味香精不僅僅局限于液態和膏狀,利用美拉德反應配合人工調配 的氧化油脂和微乳化工藝,再經離心噴霧干燥而成的粉末香精,既保留了通過美拉德反應的逼真肉香, 又能通過乳化包埋、噴霧干燥得到風味濃郁、使用方便的食品香精。
關鍵詞:美拉德熱反應;乳化包埋;噴霧干燥。
1 概述
目前使用的天然肉類香精主要包括:肉類提取物、酵母提取物和動植物水解蛋白,以肉類蛋白酶解物、半胱氨酸和還原糖等物質為原料,輔以脂質等多種肉香風味的前體物質,通過熱反應得到的合成肉味香精,具 有原料天然、肉香純正、留香持久等優點,被廣泛用于 方便面、湯料、快餐等食品中,以增加或賦予食品獨特的肉香味[。
同時,也有很大一部分食品需要既有肉香純正,又要使用方便、留香持久的香精。將美拉德反應物經過乳化包埋再離心噴霧干燥,就可以得到原料天然,肉味純正且使用方便、留香持久的粉末香精。
2 骨湯粉末香精生產工藝
原料及原料處理→酶水解→配料→美拉德熱反應→乳化均質→離心噴霧干燥→ 骨湯粉末香精→ 檢驗、包裝→入庫。
3 工藝說明
3.1 原料及原料處理
骨湯反應香基的原料選用新鮮、冷凍、無異味且無雜質的豬肉為宜。將豬肉通過絞肉機絞碎,備用。
3.2 酶水解
3.2.1 酶解
動物蛋白在水解過程中逐漸降解成為小分子量的多肽,其中一小部分小肽具有特殊的呈味效果,為了使豬肉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蛋白肽、蛋白胨以及氨基酸成分,選用食品級蛋白酶進行水解,既可增添風味,又能增大香精的體積。
3.2.2 酶解條件
將絞碎的豬肉加入純水蒸煮至98~100 ℃,降溫待用。酶解溫度:50~55 ℃;酶解 pH 值:6.8~7.2;加入酶量:豬肉重量的2‰ ~5‰;酶解的時間:2h。酶解過程進行攪拌,使酶解更加充分,酶解結束立刻煮沸滅酶。
3.3 配料
配料的主料為豬肉酶解液,其他配料為:水解植物蛋白液、食鹽、葡萄糖、味精、半胱氨酸、維生素、豬油等。
3.4 美拉德熱反應
配好料后,依次加入裝有冷凝回流裝置的反應容器中,同時不斷攪拌,然后勻速升溫至98℃,反應2h。3.5 乳化均質
3.5.1 投料攪拌
稱取所需水量,加熱至55~60 ℃,同時開啟攪拌,將美拉德反應物料和變性淀粉、麥芽糊精、麥芽低聚糖 投入,邊加入邊充分攪拌,保證所有物料完全溶解。3.5.2 均質
將料液過25 MPa 均質機均質,轉速為10000~
12000r/min,要求溫度在40~50 ℃ 之間,無浮油分層,流動性好。
3.6 離心噴霧干燥
離心噴霧干燥料液保持40~45 ℃,進風溫度為 180~190 ℃,出口溫度為85~95 ℃。待產品溫度降至室溫,過60目篩。
3.7 骨湯粉末香精
骨湯粉末香精通過離心噴霧干燥后透發出很逼真的烤香,沖水后肉味豐滿淳厚、延伸感強烈。
3.8 檢驗、包裝
按照本產品的質量標準進行檢測,合格后包裝入庫。骨湯粉末香精應裝于清潔無味的食品級聚乙烯袋、復合袋或者容器內,其包裝車間、設備生產線盒容器等都要符合食品衛生安全要求。
3.8.1 產品標準
本產品執行標準 一般是企標,也有執行相關的國標的生產商
3.8.2 技術要求(無論執行企標或國標,技術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色狀:黃褐色粉末; 香氣:純正的肉香氣;
香味:老火豬骨湯風味;
食鹽含量(以 NaCl計,%):15.5±2;重金屬含量(以Pb計)mg/kg:≤10;
砷含量(As)mg/kg:≤3;
菌落總數(cfu/g或 mL):≤30000;
大腸菌群(cfu/100g或100 mL):≤90;致病菌:不得檢出。
4 骨湯粉末香精的應用與討論
骨湯粉末香精的工藝運用生物酶解技術、美 拉德增香反應技術、調香技術、微膠囊包埋技術,是一種具有科技含量的創新型風味產品,既保留了美拉德熱反應的天然性、肉香純正,又通過乳化包埋,將香氣保留的更加持久,并且使用也更加方便,尤其應用于方便食品,湯料、底料等。經過熱水溶解后, 骨湯感強,有很濃郁的老火骨湯香氣,肉感豐富,引人食欲。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