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質量管理部門往往處于不被看重、受人責難、工作難開展、成效不明顯的尷尬境地,這是中國企業質量管理落后的一個縮影。
01.質量管理部門的尷尬
產品質量的重要性,恐怕沒有哪個企業會否定,很多企業甚至處處宣稱“質量就是生命”,但質量管理部門卻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與“生命”更是相距十萬八千里。
在很多企業,名義上的質量管理部,實際上是質量檢驗部,甚至只是生產質量的檢驗部門,像是一個附屬部門,最早以前有時還有比這更尷尬的形容——“雞肋部門”。
質量人員也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因為質量人員的阻攔,影響了生產進度和交貨,生產人員和銷售人員對你咬牙切齒;
來料檢驗后退貨,得罪了采購,他們對你恨之入骨;
你對質量問題緊追不放,讓研發人員也覺得你是一個頭痛的家伙。
大家的苦匯集到一起,找老板去告狀、投訴,質量人員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很多時候,質量人員苦于對業務不了解,尤其是對研發業務不了解,無法深入到業務活動中控制和保證質量,很多地方都插不上手,感到無能為力。
出了產品質量問題,大家認為質量管理部門的工作沒有做好;
如果產品質量沒問題了,大家又感覺怎么質量主管整天沒有做什么事呢?
在大家看來,產品質量控制得好,是因為研發部門遵循了設計規范,加強了測試和技術評審,是因為生產人員改進了工藝,加強了制程控制,似乎與質量管理部門的工作并沒有什么關系。
所以,對于質量管理部門來說,產生了一個誤區,只有產品不時出現一些質量問題,這樣能為自己加強質量檢驗工作和開展質量控制活動找到充分的理由,也能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企業還需要質量管理部門的地方就剩ISO9000、IATF16949等質量標準體系的推行了。
這確實是公司級的一件大事,質量管理部門也會額外賣力,畢竟質量保證體系對產品質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過體系的推行是提升質量部門地位和影響力的大好機會,而且獲證后的成就感和對企業的價值也很直接。
然而,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辛辛苦苦花了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努力,對質量改進沒有實際的效果,拿到證書無疑是一項成績,但質量管理部門的工作也落得了一個形式主義的評價。
質量管理部門的尷尬恰恰反映了中國企業在質量管理方面的落后,說明許多企業沒有把質量管理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有的企業的質量管理部還從屬在生產部門里。
02.質量人的尷尬事
1、加班加點全數檢驗挑出的不合格品,被生產部簽讓步接受單讓步接收了。
游戲規則的制定就已經讓質檢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
2、外購件不符合圖紙要求,品管卻無權要求退貨。
該供應商是生產主管的親戚,無語!
3、生產計劃中幾乎沒有檢驗的周期,每天的任務單上的產品幾乎是還未裝配的產品,每天都不能完成的任務,24H老化試驗更是無從說起。
一切為了趕進度!
4、內部審核發放給相關部門的糾正措施單,基本是由品管部門自行填寫完成。
跟ISO9000相關的永遠是品管的獨角戲!
5、糾正預防措施單,在改進會議中確定的進度在讓責任部門簽字時被劃改,劃改后依然延期,且沒有任何執行的動向。
誰都說了不算,有困難就放一放!
6、不合格,下次不送了,愛要不要。
好牛的供應商!
7、對于不符合圖紙要求的產品提交不合格報告,竟被認為是找事。
8、高層要求貫徹ISO9000.而實際質量管理文件對于相關部門只是一紙空文,開會卻不停討論管理流程。
其實ISO9001實施的關鍵就是領導重視和全員參與!
9、新產品已經準備發貨了才發現還沒有檢驗標準類文件。
開發部也不知道開發流程,只知道事情很急!
10、明知道生產、采購做不到的公差要求,檢驗員如何執行。
公差還是應該根據實際能力和產品要求保持一個持續的改進!
11、維修了多次產品性能還是達不到要求,那就讓步處理。
公司的成本意識讓我們不能有報廢!
12、年前確定采購的檢驗設備卻因為資金問題被擱置。
檢驗能力的提升只能靠增加檢驗數量、檢驗時間。
13、對于市場反饋的質量問題,解決的方案是加強檢驗。
沒有質量成本意識,檢驗不合格已經成了廢品,為了不浪費就讓步,惡性循環吧!
14、打包工犯錯,竟然讓質檢買單。
以為檢驗做好,就萬事大吉了,出了問題先問檢驗!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