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會讓你與成功失之交臂。
"差不多"會讓你越差越多,結果導致差很多。
"零缺陷"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這是每個人、每個企業在認識到實現這個目標后將會給我們帶來極大利益的時候,每天都在進行的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了。
由"這事與我無關"到"我也有責任",你會體會到負責任的樂趣。
01、陷阱一:“差不多”就可以了
在一個博覽會上,兩個生產同樣商品的廠家相遇,他們的商品都很美觀,因此人們想找出優劣來。
其中的一個廠商說,如果您不小心把我們的產品掉在了地上,它不會輕易破裂。不信請大家看一看。說完廠商就拿起他的一個展品,然后放開了手。結果他的碗的確沒有破。
另一個廠商不甘落后,說我們的產品也差不多,話音剛落,他后面的一個人不小心碰到了他的展品,那個人馬上說了對不起,但大家看到的是掉在地上的碗——它已經破了。
在這個事件中,我們能猜到后一個廠商是拿不到訂單的。事實上也許他們的產品真的是差不多,也許前一個廠商再用力一點他的碗也會被摔破??伤麄冎g還是存在著那一點點的差距,這一點點的差距就讓前一個廠商可能得到所有的訂單,后一個廠商什么都拿不到。
在工作中,你可能覺得自己做的和別人做的比起來差不多,以為那樣就足夠了,但你的上司、你的老板心中有數,你的顧客心中有數,你一定會因為你的勤奮或懶惰贏得或失去晉升的機會,你也會因為你態度的好壞而贏得或失去客戶。
因此,“差不多”是不夠的,我們每個人、每個企業,都要努力避免陷入到這個誤區當中去。完善自己的質量意識系統,要知道這并不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
我們所缺少的不是技術、設備、流程、理念,而是決心,消滅這種“差不多”就可以的心理的決心。
1.“差不多”心理實際上就是一種懶于做好的心理。
“差不多”的思想反映出什么
做事不認真
不負責任
對自己的要求不夠嚴格
意志力不堅定
懶惰
沒有更高的目標
不想盡善盡美
認識不到達到標準的重要性
馬虎大意
競爭意識淡薄
無力改變現狀
善始不善終
2.“差不多”會越差越多,結果導致差很多
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個由許多人組成的公司是經不起連續差1%的差不多的。
由上到下傳達一項任務,如果一個人差1%,下一個人又差1%,這樣下去,等到真正執行任務的人接到這項任務的時候,恐怕這項任務已經變得面目全非,而他會做出什么樣的工作就可想而知了。
同樣,當又下向上傳遞一項建議的時候,每一層的人都抱著"傳遞得差不多就可以 了"的心理,最后到最高層領導那里,你的建議就可能變成一項對你的懲罰措施。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多問自己幾次"差不多真的可以嗎?差的那一點會給我自己、給公司、給顧客帶來什么害處?"這樣會幫助你逐漸消除"差不多"的心理。
3.消除“差不多”的思想會給你帶來哪些好處?
做事準確無誤
增加競爭力
恢復自信
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多一些贊揚,少一些批評
善始善終
增強責任感
認真對待任何事情
02、陷阱二:“零缺陷”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許多人認為,錯誤是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完全消除錯誤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現在質量已成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個主題。在許多企業中"零缺陷"、"無瑕疵"被提出來,成為一種新的激勵方式。
但是“零缺陷”、“無瑕疵”并不是被用來當口號使的,它是需要付諸于實踐的。
1996年1月,杰克·韋爾奇在通用年會上正式宣布啟動公司的質量行動。這一行動的核心內容是6Sigma,即99.99997%合格,設定了從當年開始,花5年的時間實現6Sigma質量等級的目標。
韋爾奇說:2000年時,我們不僅要做到質量更好,而且要成為比競爭對手好一萬倍的公司。
事實證明,通過這一行動,公司取得了巨大進步,客戶和員工都非常滿意。
荷蘭航空公司在乘客的投票調查中發現,98%的顧客認為該航空公司是一流的,但若以追求零缺陷來說,其中仍有2%是需要改善的,他們希望將來顧客的滿意度漸漸成為99%、100%。
1.如何達到“零缺陷”?
就是要做到質量無止境、過程無僥幸、要求無差異、沒有借口。
質量無止境。
是指客戶需求在不斷提升,質量追求永無止境。
沒有瑕疵的產品和服務,必定來自企業日常運作中每一道工序的嚴格控制和員工的高度自覺的工作精神。
今天做好了,明天還會更好。全心投入每一天的每一件事,把工作做到不斷完善的極致境界。
過程無僥幸。
許多工作就是做細節。千萬次重復的事,每一次都要小心翼翼地去做好,不讓麻痹的思想造成不良產品的出現。由于自己的一個小差錯,也許會給公司和客戶帶來巨大的損失。
比如說給供應商組裝10萬臺產品,而其中有0.1%的不良品,這就給供應商帶來了100臺產品的損失,至于給公司帶來的損失就更大了,包括對這100臺機器的賠償,公司的信譽等等。
要求無差異。
領導者在戰略決策上的差之毫厘,可能把企業帶向失之千里的破產邊緣。同樣,普通員工的一個小的失誤也會給企業發展帶來影響。
因此,無論是領導者,還是一線員工,都沒有理由以“允許差錯”的借口來原諒自己。
沒有借口。
人們習慣于在差錯面前啟動自我解脫系統,比如"人無完人"、"差錯在所難免"、"下次再改正也來得及”等等。
問題是,我們能否改變一下自己,放棄這種使自己無法進步的借口,換上新的理念,來追求完美、超越自我呢?
2.如何看待錯誤
當有人問我們為什么會犯本可避免的錯誤的時候,我們會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同時這也成了我們為什么達不到"零缺陷"的理由。事實上這是對"過"的一種錯誤理解。
錯誤分兩種類型:
熟悉的錯誤
是指我們明知道該怎么改正,但卻由于懶惰等原因不肯改變,因此就讓它一直不停地犯下去。而改正的過程常常是能夠被人接受的,誰都會忙中出錯的嘛!
我們常常會看到某人因為主動承認錯誤并承擔挽救錯誤的責任,不管最后是否挽救成功都會受到公司的獎勵或稱贊。
但他們忽略了一件事,就是假如一開始就做對的話,那么所謂的"主動承擔責任"、"殫精竭慮的想辦法解決問題"不就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嗎?同時也就不必搞什么獎勵和表彰之類的事了。
陌生的錯誤
是指由于沒有標準、前例,我們在"未知的路上摸索"時犯下的錯誤,但這種錯誤會被作為日后繼續前行中的寶貴經驗而被保存下來。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前一種錯誤是需要改正的,而后一種錯誤是用來借鑒的。
03、陷阱三:“這不關我的事!”
在很多企業里都會有這種現象,員工發現了企業的錯誤卻不說出來,都抱著“這不管我的事”的想法。
如果出了問題,則歸咎于設計者的設計不佳,配置的生產技術、模具不良,領導交待不清,管理不善等,總之,和自己沒有關系。
時間久了,就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了,而把自己應負的責任忘得一干二凈。
這樣做帶來的結果就是:
推脫責任
形成本位主義(沒有自己的錯)
主動提出和采取對策的員工和領導越來越少
推遲改正錯誤的時機
如果讓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的話,這個企業,企業里的每一個人就會面臨生存和發展的危機。
為了避免危機,為了企業的發展,同時也為了個人的發展,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勇于說"我也有責任!"
不得不承認,一線員工應該為質量不良負很大的責任,因為他們是最接近產品和服務的人,他們才是第一個發現問題的人。
上級可以制定決策,但他卻很難親自通過實踐來檢驗,所以檢驗的任務就交給了一線員工,這不是領導提出的要求,但卻是我們應該體會到的責任。
我們有什么理由忽視這么重大的責任呢?我們做得好,企業就可以生存得好;而企業變好了,我們才會更好。
也許,我們之所以說"這不關我的事",就是不知道我們的責任是如此的重大!那么現在知道了,我們是否應該喚醒“我也有責任”的意識,一起幫助企業推進質量改進運動呢?
一線人員具有高度的質量意識,就可以使質量問題的發生率降低很多,不過,這更需要從上面做起,即高級管理者必須明確質量意識,然后在全公司范圍內推廣,與基層員工相互配合,這樣才能徹底解決所有的質量問題。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