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E 供應商質量工程師,這個崗位的職能是保證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符合公司質量要求。因此,這個崗位介入了選擇供應商、評估供應商、供應商績效改進、涉及供應商的客戶投訴等方面,并在有關質量方面進行主導。
既然SQE的職責包括質量控制,這個崗位設在質量部似乎更能表現質量方面的專業性。
但SQE與采購分屬在不同部門,毫無疑問會使溝通效率變低。當供應商出現質量問題時,部門間也經常出現彼此扯皮的現象。
在很多外企,尤其是歐美企業,把SQE職能放在采購部,變成采購職能的一個分支,這使得采購部門可以自如調動資源,更好地使用SQE職能提升供應商質量水平。采購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對供應商產品免檢,關注供應商管理和開發公眾號交流學習更多供應商管理知識和經驗把SQE功能放在了采購部門就是一個管道對外。不管是誰的問題,企業都希望供應商交付過來的東西100%合格,最好不需要進廠檢驗。
SQE到底應該放在采購部還是質量部?之前,關于SQE設在哪個部門有相關的討論,結果如下:
從初步的投票結果可以看出,質量部門和采購部門基本上五五平分。
其實,不管SQE隸屬于哪個部門,其本身的工作性質不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①當SQE歸采購部時,供應商會更加的配合你,這源于采購部門對供應商直接的甲乙方優勢,SQE對供應商也更加的有話語權。但此時,內部質量部門也容易去刁難你,總認為你和供應商一伙的,幫著供應商,亦或丟鍋丟得更加的直接了當。
②當SQE歸質量部,SQE公司內部的工作能相對輕松些,更多的去做一個執行者。但此時,供應商又總是唯采購命是從,容易產生溝通障礙或者不易協調的局面。
打鐵還需自身硬,無論身處哪個部門,或強勢、弱勢的環境。你的技能最終決定了你的能力和上限。
一名優秀的SQE會統籌掌控整個供應鏈并將其延伸,從產品的質量目標確立、參與概念設計、供應商選點、APQP開發跟蹤及評審、供貨、售后、考核、提升、優勝劣汰......我認為能全面掌控的SQE應該具備全方位的專業技能。關注供應商管理和開發公眾號交流學習更多供應商管理知識和經驗應該具備所負責產品的專業知識,掌握功能、原理、質量工具應用、評審技能、熟悉所在公司的產品流程、質量要求、行業標準,同時也要熟悉其他部門的工作,學習質量相關知識等,總結為以下7點。
01 全面的質量理論知識
SQE必須深入研究質量管理的科學理論,質量知識的掌握是全方位的、全面的、永無止境的。此外,對各種質量體系應有深刻的認識,并有質量體系認證、維護等方面的豐富經驗。
02 質量認證知識
質量認證體系知識其實就是質量專家理論的具體化,是企業質量管理活動的總結,也是有關質量理論與實踐的系統化、程序化。SQE必須了解ISO9000、IATF16949等質量認證體系。
03 現代管理科學知識
SQE要掌握的管理方面的知識是相當廣泛的,既有現代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又有現代生產管理技術,還應掌握最新的知識與成果,如業務流程重組(BRP)等。
04 現代生產管理技術
以及時生產技術、物料需求計劃、制造資源計劃及企業資源計劃為代表的現代生產管理技術正日益成為現代企業管理技術,影響著整個企業的運作,當然最重要的影響就是生產管理與質量管理,SQE必須掌握這些技術,以便和供應商一起對生產過程的質量進行控制。
05 數學及統計知識
數學統計知識:與質量相關的數學統計知識主要包括三個重要的分布,即正態分布、二項分布及泊松分布;兩項分析即回歸與相關分析、方差分析以及假設檢驗。
統計工具及技術:常用的統計工具和技術:行動計劃,關聯圖,KJ法,比較法,集思廣益法,因果法,控制圖,數據表,過程決策程序圖,箭條圖,直方圖,排列圖,散布圖,系統圖,矩陣數據解析法等。
06 卓越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構成:良好的記憶力,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嚴謹的抽象力等。
07 出色的管理能力SQE必須有出色的管理能力,其出色的管理能力體現在其計劃能力、領導能力、激勵能力及控制能力上。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