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獲得綠色食品標志認證咨詢
一、綠色食品標志申報程序
1、申請人向所在省綠色食品委托管理機構提交正式的書面申請,并填寫《綠色食品標志使用申請書》(一式兩份)、《企業生產情況調查表》;
2、各省綠色食品委托管理機構將依據企業的申請,委派至少兩名綠色食品標志專職管理人員赴申請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如考察合格,省綠色食品委托管理機構將委托定點的環境監測機構對申報產品或產品原料產地的大氣、土壤和水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
3、省綠色食品委托管理機構的標志專職管理人員將結合考察情況及環境監測和評價的結果對申請材料進行初審,并將初審合格的材料上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4、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對上述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并將審核結果通知申報企業和省綠色食品委托管理機構。合格者,由省綠色食品委托管理機構對申報產品進行抽樣,并由定點的食品監測機構依據綠色食品標準進行檢測。不合格者,當年不再受理其申請;
5、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對檢測合格的產品進行終審;
6、終審合格的申請企業與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簽訂綠色食品標志使用合同。不合格者,當年不再受理其申請;
7、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對上述合格的產品進行編號,并頒發綠色食品標志使用證書;
8、申報企業對環境監測結果或產品檢測結果有異議,可向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提出仲裁檢測申請。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委托兩家或兩家以上的定點監測機構對其重新檢測,并依據有關規定做出裁決。
二、申請使用綠色食品標志所需上報的材料
1、企業的申請報告;
2、《綠色食品標志使用申請書》(一式兩份);
3、《企業生產情況調查表》;
4、《農業環境質量監測報告》及《農業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報告》;
5、省委托管理機構考察報告及《企業情況調查表》;
6、產品的執行標準;
7、產品及產品原料種植(養殖)規程、加工規程;
8、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商標注冊證復印件;
9、企業質量管理手冊;
10、加工產品的現用包裝式樣及產品標簽;
11、原料購銷合同(原件、附購銷發票復印件)。
三、申報綠色食品標志要求
《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第五條中規定:“凡具有綠色食品生產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均可作為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申請人”。隨著綠色食品事業的發展,申請人的范圍有所擴展,為了進一步規范管理,對標志申請人條件做如下規定:
1、申請人必須要能控制產品生產過程,落實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確保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標準;
2、申報企業要具有一定規模,能承擔綠色食品標志使用費;
3、鄉、鎮以下從事生產管理、服務的企業作為申請人,必須要有生產基地,并直接組織生產;鄉、鎮以上的經營、服務企業必須要有隸屬于本企業,穩定的生產基地;
4、申報加工產品企業的生產經營須一年以上;
5、下列情況之一者,不能作為申請人:
(1)與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及各級綠色食品委托管理機構有經濟和其它利益關系的;
(2)能夠引致消費者對產品(原料)的來源產生誤解或不信任的企業,如批發市場、糧庫等;
(3)純屬商業經營的企業;
(4)政府和行政機構。
四、哪些產品可以申報綠色食品標志
綠色食品標志是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注冊的質量證明商標,按國家商標類別劃分的第29、30、31、32、33類中的大多數產品均可申報綠色食品標志,如第29類的肉、家禽、水產品、奶及奶制品、食用油脂等,第30類的食鹽、醬油、醋、米、面粉及其它谷物類制品、豆制品、調味用香料等,第31類的新鮮蔬菜、水果、干果、種子、活生物等,第32類的啤酒、礦泉水、水果飲料及果汁、固體飲料等,第33類的含酒精飲料。新近開發的一些新產品,只要經衛生部以“食”字或“健”字登記的,均可申報綠色食品標志。經衛生部公告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品種,如紫蘇、菊花、白果、陳皮、紅花等,也可申報綠色食品標志。藥品、香煙不可申報綠色食品標志。按照綠色食品標準,暫不受理厥菜、方便面、火腿腸、葉菜類醬菜的申報。
今天通過對《如何獲得綠色食品標志認證咨詢》的學習,相信你對認證有更好的認識。如果要辦理相關認證,請聯系我們吧。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