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在生產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很多,但是根據TPP咨詢的項目來看,有很多的問題都是集中在來料的不良,表面上看來料的不良是采購部門的事情,常常是采購部門來推動供應商進行問題的整改,但是如果僅僅是這樣單一的手法,往往收效甚微,為什么呢?
1. 造成來料不良的原因是什么?
要解決來料不良的問題,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造成不良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來料不良的原因有:
1. IQC檢驗存漏洞。
2. 料號、PO號/批次、供應商編碼、數量等標識不清晰。
3. 包裝不合適,設計未考慮,運輸保護不夠。
4. IQC檢驗標準與物料認可標準、供應商生產標準不統一。
5. 供應商出廠檢驗OQC不到位,不良品流出。
6. 供應商制程IPQC控制不到位,關鍵工藝品控缺乏,工藝路線、作業指導不清。。
7. 采購方對供應商的物料認可標準含糊不清,IQC檢驗無據可依。
8. 采購方認可工程師從10個樣品中挑出1個合格品,為了封樣而封樣,供應商不具量產性。
9. 供應商的供應商來料不良。
看似一個小小的來料不良現象,竟然有這么多的影響因素。這樣來看如果把來料不良的問題,僅僅只推給采購部門,有失公平。
在質量體系健全的公司,質量是“防”出來,而不是“檢”出來的。質量管理是貫穿公司內部、外部的全流程行為。而現實卻是,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的質量部門只做判官,只說“NO”,沒有從體系、標準上去思考并解決問題。
對此,建議從“知道、做到、防到”三個方面來解決采購質量問題,以確保交期可控。
2. 如何解決來料不良的問題
1、知道:標準、語言要一致。
采購方要什么,供應商供什么,應保持共同的溝通語言、標準,首先要保證雙方都知道,并形成標準的書面文件。
根據采購方規格定制的物料,除了規格參數、檢驗項目、認證……等等必要的標準,但是以下內容卻往往被采購方所忽略。
• 物料的公差
• 物料的色差
• 運輸包裝要求
• 生產包裝要求
這與研發設計師的專業水平、對供應商設備適配、生產可行性、制造型企業運作流程的了解程度有關。比如陽極氧化,批次不同,有可能存在色差。這時就要做出色差允收范圍,及時調整雙方的標準要求,以便供應商生產可供,采購方按新標準收料、檢驗。
從這個角度來看,供應商早期介入產品開發,與供應商聯合開發與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設計階段,就確保供應商能夠滿足采購方的標準、要求,供應商也可以在廠內落實你的標準和要求。
2、做到:執行、跟蹤要落地,保障所獲。
知道,更需要做到。根據物料特性,涉及到定制的技術和質量工程師,應在供應商的首批量產之前,實地參與檢驗供應商的關鍵來料,深入供應商生產制程,參與品質的過程管理,尤其是關鍵控制點,以確保所交的物料是合格的物料。簡單來說,就是駐廠質量代表。供應鏈管理標桿企業,會繼續向上游延伸到供應商的供應商,以保障整個鏈條的順暢運轉。
而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現狀,缺乏品質控制體系、流程和規范,不要說延伸到供應商的供應商,也不要說介入供應商的制程,公司內部也是各自為政。研發埋頭設計承認,采購埋頭下PO,供應商埋頭生產,送貨過來IQC埋頭檢驗,大家都在埋頭干活,但結果卻是不合格,不是生產所需,驢唇不對馬嘴。
3、
采購質量管理的目標是最大化地控制異常發生,不是簡單地“0或1”、“黑或白”二元管理,而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建立采購質量問題反饋、處理、修正的“螺旋式改善體系”。
來料不良一旦出現,應立即觸發螺旋式改善機制。和供應商一起成立改善小組、進行問題調查及追蹤、清查相關原材料和在制品庫存、檢討質量問題產生原因,制定臨時和長期改善措施,并持續跟蹤。落實“螺旋式改善體系”,需要供應商品質管理體系來保障。再往下游延伸,售后、客戶服務也可納入“螺旋式改善體系”。
對供應商的質量問題處理機制,也要建立規矩,先禮后兵,從質詢、到警告、到罰款、到除名,逐次升級,有章可循。
而我們見到的事實,往往是出了問題就滅火,救火英雄隨時出現,企業老板帶頭四處滅火,追求短期見效。救火有功,英雄頻現。而根本問題仍沒解決,下次繼續發生。“人治”在這些企業表現的淋漓盡致。正如人們只記住了扁鵲醫術高明,而扁鵲卻說他大哥醫術更高超。
中小企業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缺失,沒有職能沒有人。質量部門對待供應商品質異常,容易走兩個極端。要么一出事就罰款、要求采購部門更換供應商;要么是不罰,無奈地同情采購部門,大家一起“和稀泥”。質量和采購都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誰也沒有從體系上去解決。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