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車企廣告的一地雞毛:奧迪抄襲門波及寶馬,本田廣告被指“偷人生”
5月22日,針對奧迪“小滿廣告”涉嫌抄襲他人文案一事,奧迪及廣告的創意代理方發布聲明道歉。目前,奧迪各官方渠道已全面下架抄襲視頻,代理方則承諾盡最大努力彌補對原作者的損失。抄襲事件仍在持續發酵,拍攝該廣告片的導演又疑似陷入另一起“抄襲門”,此次涉及的則是汽車品牌寶馬。
小滿當日,奧迪廣告翻車事件火爆全網。針對該事,5月22日奧迪及廣告的創意代理方發布道歉聲明。然而,此次抄襲風波不僅波及了奧迪,該廣告片的導演、寶馬、本田也相繼卷入,讓抄襲事件再一次發酵。
奧迪“小滿”廣告片導演的寶馬廣告被質疑抄襲
在抄襲事件沒有曝光時,奧迪“小滿”廣告片的導演曾在微博發文表示:這是我拍過的片子里最輕松愉快的一次,華仔一如既往地平和、專業,謝謝所有小伙伴,謝謝客戶一稿過。
但奧迪事件一出,該片的導演也進入了網友們的視野。
據公開資料顯示,該導演曾任意大利《COLORS》雜志創意總監、《新視線》雜志創意總監、《VISION青年視覺》雜志首席攝影師。曾任大聲展策展人,亞太攝影獎評委等,獲得亞洲出版協會攝影金獎、美國Photo Eye年度攝影圖書獎、德國卡塞爾攝影圖書獎、IAI國際廣告節金獎、金投賞金獎等獎項。
但是,什么都逃不過吃瓜群眾的眼睛。據報道,“StinkFilms”微信公眾號在22日下午6時發文稱:“去年8月,發現了一部導演彭某某為BMW8系x良倉制作的創意廣告,這部作品瞬間讓我們想到了由我司導演Jovan Todorovic執導,Stink洛杉磯辦公室制作完成,在2017年為藝術家SOHN拍攝的一部MV ‘Hard Liquor’。”
原來,這個導演在2021年也給寶馬拍攝了一則廣告片,名為《良倉x全新BMW 8系》,其構圖、分鏡、畫面均與國外藝術家SOHN拍攝的音樂MV高度相似。
據“StinkFilms”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對比視頻顯示,相似度確實較高。
來源:StinkFilms
目前,該視頻在愛奇藝、優酷等多個平臺均已無法打開。
5月22日晚,寶馬中國一名客服工作人員稱,會將該情況反饋給相關部門跟進。截至目前,該導演并未在公開平臺就此作出任何回應,網友還意外地發現,其連夜清空了微博,設置了“僅展示半年內的微博”。
另外,其在短視頻平臺新片場的個人主頁上,所有創作內容也都消失。而在此之前,該平臺上有多個其參與的創意短片廣告,不乏奔馳、寶馬、凱迪拉克等品牌。
創意被拿走,“人生”竟也不保
“奧迪廣告抄襲事件”余波未了時,本田汽車廣告疑似侵權一事又被推上風口浪尖。5月22日,微博博主@寧遠寧不遠 在其個人社交平臺發文質疑本田汽車廣告抄襲了自己的故事。
其稱:視頻號“汽湃”發布了一條本田汽車廣告視頻,標題是“我和明月村的故事:是UR-V的陪伴,讓熱愛不負期待”。寧遠認為,這條廣告和她的人生經歷高度雷同,屬于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盜用了她本人在明月村的經歷,用于商業用途。而廣告拍攝方,在被告知不能商用的情況下,仍將拍攝地點選在寧遠的店面“明月遠家”中。
有媒體從寧遠處得知,廣告拍攝方汽湃提出要補交兩天商業拍攝的費用,并出具了道歉信,希望能當面道歉。而寧遠接受了道歉,但拒絕了補交費用。“我希望本田公司道歉和下架相關視頻,但本田公司卻始終沒有出現。至于補交的金額,還沒有聊到具體的數額,但我肯定是拒絕的。”寧遠說。[1]
來源:微博
當日,有媒體記者聯系到該廣告視頻拍攝方“汽湃”負責人鐘先生,據他介紹,該視頻確實是給本田汽車做的一個廣告,但廣告視頻純屬虛構,“包括畫面和文案都是原創,絕對沒有抄襲”。對于寧遠對文案中女主人公的經歷和拍攝場地的疑慮,他們也將跟對方溝通。鐘先生還表示,他們公司有專門的視頻團隊,在制作拍攝腳本前也沒有看過有關寧遠經歷的介紹,“如果我知道,我肯定不會去做這個事”。[2]
當日下午,“汽湃”刪除了該廣告視頻。
5月23日上午,“汽湃”所屬的成都汽湃智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布公開道歉信,對拍攝前后未告知寧遠及其團隊為商業拍攝,且所拍攝內容與寧遠女士經歷雷同,而向寧遠女士及其團隊致歉。
道歉信上稱:“這則視頻在寧遠女士創辦的位于明月村的‘遠家’線下空間拍攝,我們在拍攝前后并未告知寧遠及其團隊商業拍攝目的(本田UR-V汽車車主短片),而且所拍攝內容與寧遠女士經歷雷同,對寧遠女士及其團隊構成了感情傷害和不利影響。我們就以上情況再次向寧遠女士表達歉意,目前我們已下架該視頻和相關圖文推送,并保證以后會嚴格遵守流程,更認真、仔細(地)進行內容審核,嚴格杜絕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道歉信
“一地雞毛”的警鐘為誰而鳴?
一場奧迪抄襲門,硬生生演變成了車企廣告業的“一地雞毛表演秀”。事件發酵之快,影響范圍之廣,討論聲音之大,可以說是知識產權行業今年來繼“冰墩墩侵權”事件后又一輿論高峰。網友還戲稱:“德系三兄弟,就還差奔馳了。”
一些車企的形象因為“問題”廣告而受到了影響,從另一面看,這對于提升大眾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也有著非常大的教育意義。
對于像奧迪這樣的車企來說,在基礎性工作分包的過程中,很容易就忽視了審核和版權。“廣告公司也許會心存僥幸,試圖蒙混過關,牟取暴利。但甲方車企應該頭腦清醒,一旦被舉報涉嫌抄襲,損失的不僅是品牌形象,還有車輛的營銷,一旦新車賣不出去,車企又要靠什么生存和發展呢?車企萬不能抱有僥幸心理,必須嚴格把關,以杜絕’抄襲’后患,以免給品牌和汽車銷售,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品牌宣傳,沒有捷徑可走。”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分會秘書長章弘說。[3]
在廣告行業的發展中,抄襲問題其實一直存在,擾亂了廣告環境,造成了惡劣影響。在當今海量信息時代,網絡等新媒體的普及,給廣告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生存環境,加之網絡廣告門檻、成本更低,把關審核相對寬松,更是加劇了廣告抄襲問題的發生。[4]因此,對于此次事件中的廣告創作者來說,更是應該通過此次事件吸取經驗教訓,還廣告行業一片清朗,為未來的創作之路敲響警鐘。
也許,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構筑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參與創新生活的你我,都有責任通過一點一滴之行讓知識產權保護的警鐘再鳴。
注釋:
[1][3].牛朝閣.“我的人生被盜用了!”本田廣告被指侵權,車企營銷為何頻翻車?http://finance.sina.com.cn/tech/2022-05-23/doc-imizmscu2944230.shtml?finpagefr=p_114
[2].章玲.本田汽車廣告被指盜用他人經歷,當事人稱“感覺人生被偷” 拍攝方:沒抄襲,人的經歷相似難免.http://static.cdsb.com/micropub/Articles/202205/dfe53736ecd97310962c8f3bcadc8cf0.html
[4]王鶴穎.廣告抄襲現象折射的社會心態分析[J].中國報業,2021.(02):30-31.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