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45001難點
初始安衛評審
一、為什么要初始安衛評審?
l 規劃環節最重要的部分
l 推動和建立有效的和高效的OHSAS
二、初始安衛評審目的
l 法律法規識別及評估符合性
l 識別危害因素及評價風險
l 進行風險控制策劃
l 評估現有制度與OHSAS18001的差距
|
|
|
|
|
|
|
三、初始安衛評審步驟
a、確定評審范圍
l 覆蓋建立OHSAS范圍
l 覆蓋擬定范圍內所有的活動、服務和產品范圍
l 覆蓋行政管理范圍
l 覆蓋地域管理范圍
l 覆蓋擬定范圍內所有的職能部門
初始評審重點范圍
l 產生或可能產生重大安衛影響的職能部門
l 未來體系中具有關鍵功能的職能部門
b、評審組組成
l 人員要求:
① 了解安衛法律、法規;
② 具備管理體系知識;
③ 了解安衛基本知識;
④ 具備評審相關知識如:數據分析、文字工作、面談
l 人員組成:安衛、環保、工藝、設備、行政
c、收集資料及信息:
1. 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
2. 安衛方面的法律許可文件
3. 各類安衛監測報告
4. 工藝流程、工藝參數
5. 設備、設施、原輔材料、能源清單、名稱、使用量
6. 化學品清單、使用量、MSDS
7. 廠內平面、社區平面、設施布置、 配電系統及接地網布置、工業管網、消防等應急設施、消防管網、應急路線、安全標志點及危害點分布圖
8. 組織的方針、戰略及規劃文件
9. 機構和職責劃分文件
10. 現行程序
11. 安全檢查歷年的統計分析
12. 設備、設施維護保養統計資料
13. 事故、職業病趨勢分析報告
14. 員工健康與安全體檢報告及記錄
15. 歷史事故調查處理文件
16. 歷年演習報告
17. 特種作業種類、人員狀況
18. 女工崗位分布情況
19. 個人PPE清單、發放標準
20. 每班作業時間清單
21. 相關方觀點
22. 承包商、供應商設備及工作場所信息
d.評審方法:
Ø 定性:問卷調查法、面談、檢查清單、現場查訪、頭腦風暴
Ø 定量:監測/測量、水平及縱向對比
e.初始評審計劃
---現場調查
生產部門:原輔材料、能源投入及產品、副產品產出
設備部門:油、電、氣、機械等使用故障情況
技術部門:研究、設計、工藝、工程、改造
銷售部門:產口品維修、產銷商選擇
采、供、運、儲部門:材料采購、運輸、儲存、合同方管理
安衛部門:安衛設施、安衛監測、事故情況
行政部門:食堂、醫院、車輛、培訓、人事、安全、應急
---現場訪問
最高管理層:方針、資源、發展戰略規劃、內外部抱怨
中層管理者:產品設計、管理制度、職責現狀、培訓
專業人員:法律、法規、程序、事故、安全健康、職責、意識、技能、工藝、原材料、 能源、污染物
七、監測報告
類別 |
屬性 |
序號 |
項目 |
作業環境 |
內/外 |
1 |
有害物質濃度 |
2 |
作業噪聲 |
||
3 |
作業點照度 |
||
特種設備 |
內/外 |
1 |
鍋爐 |
2 |
壓力容器 |
||
3 |
起重機械 |
||
4 |
電梯 |
||
5 |
廠內外機動車輛 |
||
電氣系統 |
內/外 |
1 |
變電設施試驗 |
2 |
絕緣工具 |
||
3 |
接地地阻 |
||
4 |
避雷接地地阻 |
||
5 |
靜電接地地阻 |
||
6 |
絕緣電阻 |
職業健康 |
內/外 |
1 |
有毒有害作業分級 |
2 |
高溫作業分級 |
||
3 |
體力勞動強度分級 |
||
4 |
各類員工體驗 |
||
5 |
餐具食物體驗 |
||
6 |
飲用水質檢驗 |
||
消防系統 |
內/外 |
1 |
警報系統 |
2 |
滅火系統 |
||
PPE(勞動保護用品) |
內/外 |
1 |
f.實施評審
一、法律、法規收集范圍:
國際公約
國家法律、法規、標準及行政規章制度
地方法律、法規、標準及行政規章制度
行業規定及標準
上級機構的標準、規定或方針
組織內部行為準則及標準
產品標準
二、法律法規獲取渠道:
勞動部門
技術監督部門
生產安全管理部門
行業主管部門
消防部門
工會組織
公安部門
衛生防疫部門
供電部門
報刊雜志網絡
咨詢機構
三、法律法規大類:
國際公約
國內法律
綜合類
電氣
鍋爐、壓力容器
特種及危險設備
交通車輛
化學品
放射
建筑
個體防護用品
緊急應變(消防)
作業時間及強度
女工及童工保護
特種作業
衛生保健
事故處理
培訓教育
四、重點關注法律問題:
² 安衛影響評價制度的執行?
² “三同時”驗收?
² 特種設備使用許可證?
² 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
² 安衛達標情況?
² 安衛設施運行情況?
² 產品中安衛指標合法性?
² 安衛收費/罰款/關閉?
² 事故情況?
² 禁用/限用物質使用?
五、法律法規清單(見表一):
表一:
序號 |
名稱 |
編碼 |
發布日期 |
實施日期 |
備注 |
危害(因素)辯識
一、危害因素辯識方法:
1、常規方法
頭腦風暴法
問卷調查法
現場調查法
² 查閱資料法
² 過程分析法
2、專業方法
![]() |
² 事件樹分析法
² 事故樹分析法
² 危險性預先分析法
² 可操作性研究法
² 故障類型與影響分析法
² 指數法
² 檢查表查找法
3、過程分析法:
組織運行
二、危害因素辯識:
活動 2方面
服務
產品
3種時態
3種狀態
8方面
范圍:活動、服務、(產品)
時態:過去、現在、將來
狀態:正常、異常、緊急
控制程度:直接/間接---控制/影響
危害事件能量方面 危害因素方面
l 動能 物的不安全狀態
l 勢能 (作業環境不良)
l 電能 人的不安全行為
l 熱能 管理缺陷
l 化學能
l 物理能
l 放射能
l 生物能
三、危害(因素)辯識步驟:
![]() |
作業清單 設施/材料清單 步驟清單 危害事件清單 危害(因素)清單
危害識別表(Sample):
危害識別表 填表單位: 填表人: 填表日期: |
||||||||||||||
序號 |
工序 |
活動/作業/設備 |
狀態 |
危害類別 |
危害事件 |
致害物 |
傷害方式部位 |
危害因素 (顯在) |
危害因素 (潛在) |
備注 |
||||
物 |
人 |
管理 |
物 |
人 |
管理 |
|||||||||
員工代表確認: 日期: 審核: 日期: |
危害物質表:
序號 |
危害物質 |
造成危害 |
化學危害 |
||
1 |
可燃性氣體 |
爆炸、火災 |
2 |
可燃性液體 |
|
3 |
易燃性物質 |
|
4 |
可燃性粉塵 |
|
5 |
爆炸性物質 |
|
6 |
自然發熱性物質 |
|
7 |
與水不能相容的物質 |
|
8 |
混合后產生危害性的物質 |
|
9 |
煙霧 |
刺激性 腐蝕性 毒性 致癌性 遺傳性 |
10 |
蒸汽 |
|
11 |
氣體 |
|
12 |
粉塵 |
|
13 |
液體 |
|
14 |
黏液 |
|
15 |
窒息性氣體 |
工業中毒、職業病 |
16 |
刺激性氣體 |
|
17 |
全身中毒性氣體 |
|
18 |
有害粉塵、霧滴、泡沫 |
|
19 |
致癌物質、劇毒物質 |
|
物理危害 |
||
1 |
噪音 |
耳聾 潛涵病 神經癥狀 |
2 |
高氣壓、減壓 |
|
3 |
振動 |
|
熱危害 |
||
1 |
高溫、低溫 |
中暑、凍傷 |
放射危害 |
||
1 |
紫外線、紅外線 |
眼損傷 放射線傷害 |
2 |
a、ß、 r中子射線 |
|
動能/勢能(機械)危害 |
||
1 |
動力機械、傳輸裝置 |
擠壓、打擊 |
2 |
制造機械、工作機械 |
切割傷害 |
3 |
壓縮機、高壓裝置 |
破裂、噴出物爆炸 |
4 |
起重機 |
吊裝物墜落、機身倒塌 |
5 |
機車車輛 |
碰撞、脫軌、翻車 |
6 |
通道、樓梯、梯子、腳手架 |
墜落、倒塌 |
7 |
重物 |
壓傷 |
電危害 |
||
1 |
電氣、配線 |
觸電、火災 |
生物危害 |
||
1 |
昆蟲、細菌、微菌、病毒、原生蟲 |
中毒 |
風險評價
一、風險評價方法
一般性方法:投票表決法、專家判斷法、是非判斷法、作業條件風險評價法、打分法
專業性方法:事件樹分析法、事故樹分析法、危險性預先分析法、可操作性研究法、故障類型與影響分析法、指數法
二、風險評價因子:
² 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² 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² 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
三、作業條件風險性評價:
簡單易行的評價人們在具有潛在危害性環
境中作業時的風險性半定量評價方法。
----------美國格雷厄姆(K.J.Graham)、金尼(G.F.Kinney)
三種因素指標值之積來評價系統人員傷亡風險大小的: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
D== L * E * C
D值大,說明該系統風險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變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減少人體暴露于危害環境中的頻繁程度,或減輕事故損失,直至調整到允許范圍。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分數值 |
L |
10 |
完成可以預料 |
6 |
相當可能 |
3 |
可能、但不經常 |
1 |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
0.5 |
很不可能、可以設想 |
0.2 |
極不可能 |
0.1 |
實際不可能 |
E—暴露頻率
分數值 |
E |
10 |
連續暴露 |
6 |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
3 |
每周一次暴露 |
2 |
每月一次暴露 |
1 |
每年幾次暴露 |
0.5 |
非常罕見暴露 |
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分數值 |
可能結果 |
損失(萬元) |
|
100 |
大災難 |
許多人死亡 |
~ |
40 |
災難 |
數人死亡 |
100 |
15 |
非常嚴重 |
一人死亡 |
40 |
7 |
嚴重 |
嚴重傷害 |
10 |
3 |
重大 |
致殘 |
1 |
1 |
引人注目 |
需要救護 |
0.5 |
D—危險性分值
風險分值 |
危害程度 |
風險級別 |
|
≥320 |
極其危險 |
3 |
高度風險 |
160-320 |
高度危險 |
2 |
中度風險 |
70-160 |
顯著危險 |
||
20-70 |
一般危險 |
1 |
低度風險 |
≤20 |
稍有危險 |
評分示例一:
某滌綸化纖廠在生產短絲過程中有一道組件清洗工序,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屬四級可燃液體,如加熱至沸點時,共蒸汽爆炸極限范圍為0.9—9.2%,屬一級可燃蒸汽。而組件清洗時,需將三甘醇加熱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擴散的空間。為了評價這一操作條件的風險度,確定每種因素的分數值為:
如室內通風設備不良,具有一定的潛在危險,屬“可能,但不經常”,其分數值L=3。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清洗人
員每天在此環境中工作,取E=6。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C ):如果發生燃燒爆炸事故,后果將是非常嚴重的,可能造成人員的傷亡,取C=15。
D=L*E*C
=3*6*15
=270
270處于160—320之間,危險等級屬“高度風險、需立即整改”的范疇。
一、 風險矩陣評價(見表二)
表二:
傷害程度 發生概率 |
輕度傷害 |
一般傷害 |
嚴重傷害 |
傷害程度 發生概率 |
輕度傷害 |
一般傷害 |
嚴重傷害 |
高度不可能 |
輕微風險(1) |
一般風險(2) |
顯著風險(3) |
不可能 |
一般風險(2) |
顯著風險(3) |
高度風險(4) |
可能 |
顯著風險(3) |
高度風險(4) |
極高風險(5) |
定性判斷
定性評價因子
相對打分法
相對打分法:針對LEC簡單賦予分值,相對半定量評價風險性的方法。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分數值 |
L |
K |
16 |
經常發生 |
>5 |
8 |
偶爾發生 |
5 |
4 |
發生可能性較大 |
3-4 |
2 |
發生可能性較小 |
1-2 |
1 |
基本不可能發生 |
0 |
E—暴露頻率
分數值 |
E暴露時間 |
4 |
大于8小時/天 |
3 |
4~8小時/天 |
2 |
1~4小時/天 |
1 |
小于1小時/天 |
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分數值 |
結果 |
損失(萬元) |
4 |
死亡 |
大于10 |
3 |
重傷致殘 |
1~10 |
2 |
重傷不致殘 |
0.5~1 |
1 |
基本無傷害或輕傷 |
0.5 |
風險評價表:
風險評價表 填表單位: 填表人: 填表日期: |
||||||||||||||||
序號 |
工序 |
活動/作業/設備 |
危害事件 |
定性評價 |
定量評價 |
總分 |
風險級別 |
備注 |
||||||||
A |
F |
EM |
IP |
S |
L |
E |
C |
高 |
中 |
低 |
||||||
員工代表確認: 日期: 審核: 日期: |
中高度風險清單:
中高度風險清單 填表單位: 填表人: 填表日期: |
||||||||||
序號 |
危害 事件 |
存在單位 |
存在 工序 |
風險級別 |
控制策劃 |
備注 |
||||
高 |
中 |
目標 方案 |
運行 方案 |
應急 準備 |
培訓 |
|||||
員工代表確認: 日期: 審核: 日期: |
安全檢查表(Safety ChecklistAnalysis)
為了系統地找出系統中的危害因素,把系統加以剖析,查出各層次的危害因素,然后確定檢查項目,以提問的方式把檢查項目按系統的組成順序編制成表,以便進行檢查或評審。
一、特點:
² 事先編制,有充分的時間組織有經驗的人員來編寫,做到系統化、完整化,不致于漏掉能導致危險的關鍵因素。
² 可以根據規定的標準、規范和法規、檢查遵守的情況,提出準確的評價。
² 表的應用方式是有問有答,給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任憑。表內還可注明改進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時間后重新檢查改進情況。
² 簡明易懂,容易掌握。
二、編制主要依據:
² 有關標準、規程、規范及規定
² 國內外事故案例
² 系統分析確定的危險及防范措施
三、檢查表示例(電焊作業):
序號 |
項目 |
檢查內容 |
檢查結果 |
備注 |
|
是 |
否 |
||||
1 |
防火 |
現場配備防火設施 |
|||
2 |
安全間距 |
易燃物的間距大于 |
|||
3 |
PPE |
配戴護目鏡、面罩、絕緣手套/鞋/鞋罩、棉織品內衣、工作服裝 |
|||
4 |
電 |
插座完整?接地線?絕緣電阻? |
|||
5 |
防護裝置 |
一、二次線的保護罩? |
|||
6 |
接線 |
一次線長度小于 |
四、小結:
目的:檢查系統是否符合標準要求
適用方法:從設計、建設一直到生各個階段
使用方法:有經驗和專業知識人員協同編制,經常使用
資料準備:有關規范標準
人力、時間:最經濟
效果:定性,辨識危害因素及評價風險并使系統保持與標準規定一致,如采用檢查項目賦值法可用于定量
事件樹分析ETA(Event Tree Analysis)
一種邏輯的演繹法,它在給定一個初因事件的情況下,分析此初因事件可能導致的各種事件序列的結果,從而定性與定量地評價系統的特性,并幫助分析人員獲得正確的決策,它常用于安全系統的事故分析和系統的可靠性分析,由于事件序列是圖形表示,并且呈扇狀,故稱事件樹。
一、分析步驟:
1. 確定或尋找可能導致系統嚴重后果的初因事件,并進行分類,對于那些可能導致相同事件樹均初因事件可劃分為一類;
2. 建造事件樹,先建功能事件樹,然后建造系統事件樹;
3. 進行事件樹的簡化;
4. 進行事件序列的定量化。
二、 應用實例
(露天礦斷鉤事故的事件樹) (見表三):
表三:
調度員采取制動措施
S1
斷鉤跑車 135站運轉措施正確
S2
調度員未采取措施
117站運轉措施正確
135站運轉失誤 S3
117站運轉失誤
S4 事故
三、小結
目的:辯別初始事件發展成為事故的各種過程及后果。
適用范圍:設計時找出適用的安全裝置操作時發現設備故障及誤操作將導致的事故。
使用方法:各事件發展階段均有成功和失敗的兩種可能,由初始事件經過各事件、階段一直分析出事件、發展的最后各種結果。
資料準備:有關初始事件和各種安全措施的知識。
人力、時間:2~4人組成小組,分析小型單元幾個初始事件3~6天,大型復雜單元需2~4周。
效果:定性和定量,找出初始事件發展的各種結果,分析其嚴重性可在各發展階段采取措施使之朝成功方向發展
故障樹分析(FTA)Fault TreeAnalysis
分析大型復雜系統(例如應用于核電站、航天、導彈、化工廠等)安全性與可靠性的常用的有效方法,它是以圖形的方式表明“系統是怎樣失效的“。
一、特點
1. FTA是一種圖形演繹法,是故障事件在一定條件下的邏輯推理方法。
2. FTA把系統的故障與組成系統的部件的故障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通過FTA可以找出系統的全部可能的失效狀態。
3. 故障樹本身也是一種形象化的技術資料,當它建成以后,對不曾參與系統設計的管理,運行人員也是一種直觀的教學和維修指南。
4. FAT由于常用于分析復雜系統,因此它離不開計算機軟件,目前在FTA方面的軟件有迅速的發展,從定性、定量以及圖形化、微機化等方面取得進展。
5. FTA由于受到統計數據的不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定量分析中有很大困難,因此除了進行有效地定性分析外,更多的人興趣在FTA的重要度分析與錄敏度分析,它是FTA中定量分析中的重要部分。
二、分析步驟
1. 選擇合理的頂事件,系統的分析邊界和定義范圍,并且確定成功與失敗的準則;
2. 通過對已收集的技術資料,在設計、運行管理人員的幫助下,建造故障樹;
3. 對故障樹進行簡化或者模塊化;
4. 定性分析,求出故障樹的全部最小割集;
5. 定量分析,計算頂事件發生概率、重要度分析和靈敏度分析
初評報告
l 初評的重大安衛信息概述。安衛行為如:安評、三同時、限期整改等執行情況;
法律、法規遵守情況;
l 以往事故、投訴及處理;
l 問題的發現及結論;
l 建立和完善安衛方針和體系的建議;
l 急需解決的優先項問題。
SHE體系培訓需求一覽表
類別 |
內容 |
方式 |
普及培訓 |
OHSAS基本常識\方針\危害因素及風險\法律法規 |
宣傳、系列講座、發放資料 |
新員工 |
OHSAS基本常識\方針\目標 |
集中講課、參觀 |
管理層 |
OHSAS基本常識\方針\目標\安衛知識\法律法規\評價OHSAS運行準則 |
系列講座、集中講課、發放資料 |
一般員工 |
本崗位危害因素及風險\崗位安衛知識及作業指導書\程序文件要求 |
本部門培訓、集中自學 |
重點崗位 |
本崗位危害因素及風險\崗位安衛知識及作業指導書\程序文件要求\應急要求\專業技能知識 |
專題講座、委外培訓 |
相關方 |
方針\相關程序文件要求 |
宣傳、參觀、發放資料 |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