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管理】油氣儲運防火預防措施有哪些?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城市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的同時,能源行業也迎來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促使企業安全管理需要加大力度與力量,保障安全發展。對于能源行業中的油氣儲運場所,安全管理的重點之一就是火災預防,因此,企業安全管理需要分析油氣儲運場所存在的火災危險性因素,制定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為安全生產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1、做好設備的維護保養
要定期對設備進行一個維護保養。針對各種設備的特性來嚴格的按照其保養的規程來進行維護,在工藝流程操作之前就得充分的做好工作的危害分析,并且控制其操作風險。
2、做好防靜電處理
油氣儲運的設備都應該充分的做好防靜電接地。接地點也一定得牢固,螺紋連接部位的電阻值過大的時候應該充分的利用跨接,使得其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管線以及設備的接地電阻值一定要符合其相關的規范要求。
3、做好防火設計及安全裝置
(1)一是在單元設備布里,防火安全設施的設計與實施務必要遵循相關的規范,充分的考慮消防設施、防爆泄壓、通風、防火分隔等等的因素。二是設備的設計、選型、選材、布置及安裝應按規定進行制造和安裝。
(2)防火安全裝里在生產中廣泛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有:
①自動探測器。用于檢測可燃氣體的煙霧、溫度以及濃度等等,當在超過一定值(濃度)的時候就會自動的報警,并且與各種連鎖裝置聯動。
②防爆泄壓設備。其中包括了防空管、爆破片(防爆片)以及安全閥等等,安裝在管道、壓力容器等等的生產設備之上,且具有降壓防暴的作用。
③火星熄滅器。是安裝在產生火星的裝置與設備之上,來有效地防止火星飛出引燃可燃物,比如機動車輛所使用的火星熄滅器。
④阻火設備。其中包括了阻火閥、單向閥、阻火器、水封井以及安全液封等等,其作用就是防止火焰竄入管道、設備或者是阻止火焰在其間擴展。
(3)落實動火作業措施::
①拆卸。在其允許的條件之下,拆卸禁火區內所需要動火的管道、設備以及附件,移到安全的地方去動火,動火作業在完成之后再裝回原處。
②隔離。充分的將需要動火的管道、設備及其附件和有關的運行系統作有效地隔離。
③清洗置換。A. 惰性氣體置換。依據其需要,有條件的也可以用氮氣等惰性來進行氣體的置換。B. 空氣置換。用空氣來置換設備內的可燃氣體。C. 清水置換。適用于水溶性或者是容易被水洗滌的介質。D. 蒸汽置換。蒸汽置換應用范圍較廣,一般清水難以洗滌的物料及介質可以用蒸汽清洗,比如油狀類、結塊或者是遇冷凝固的物料。
④安全測爆。要在動火前和動火期間對動火區域內易燃易爆氣體濃度進行分析,避免在其動火的過程之中發生火災、爆炸的各類事故。
⑤規范作業.在其焊接的時候,焊工務必要充分的按規定的要求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在高處作業的時候,不可以上下層同時的動火,也不可以將乙炔、氧氣的氣瓶放在動火點的下方;乙炔與氧氣瓶之間應該始終要保持5 m以上的安全間距,應該與明火是保持在保持10m以上的距離,而且還不可以放在正在生產的管道、設備以及輸電線的垂直下方。
⑥熄火清場。在其動火結束之后,應該要關掉氣源、電源,還得搬離動火設備,熄滅余火,充分的檢查,并且要及時的清理現場。凡火花有可能會涉及到的地方都要進行仔細的檢查,來以防萬一。動火的時間過長,中途休息、間斷以及在其離開的時候也要進行現場檢查清理,千萬不要疏忽和麻痹大意。
4、強化安全培訓
油氣儲運的從業人員要相對穩定,加強職工的紀律性,制定并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提高職工業務素質水平和生產操作技能。
(1)全員安全培訓。經常進行消防安全教育,強化職工的消防安全意識,了解消防安全常識,增強職工的消防安全素質。
(2)崗位安全培訓。針對各種崗位職工,培訓本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使之熟練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持證上崗。
油氣儲運的企業安全管理中防火預防應做好設備的維護保養、做好防靜電處理、做好防火設計及安全裝置并強化員工的安全培訓,只有保證工作環境與設備設施安全、員工具備一定的生產安全管理技能的狀態下,才能為油氣儲運場所的企業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