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體系】從哪些方面落實儲罐防腐作業安全措施?
大型儲罐的防腐作業涉及高處作業、有限空間作業、臨時用電作業等高風險作業,因此,為滿足hse管理體系相關要求,在作業過程中全面、準確的落實相應安全措施,是控制作業風險的有效舉措。那么,基于hse管理體系中風險辨識與控制的要求,一般從以下幾方面落實儲罐防腐作業的安全措施。
1、消除潛在危險
從本質上消除事故隱患,實現人—機—環境的和諧統一,是hse管理體系倡導的事故預防措施。
為了降低罐內高處作業及有限空間作業風險,需要先在罐內引用建筑施工中的滿堂架腳手架搭設,分別在距罐底4m和8m管架上水平掛設安全網,罐外腳手架搭設時,風力大于6級、雨、霧天氣禁止搭設腳手架,嚴格執行《建筑施工扣件式腳手架搭設技術規范》,防止了高空墜落的風險。為了減少噴涂對大氣的污染,可以采用高壓無氣噴涂工藝,涂料中無需添加稀釋劑,從源頭控制危險源。儲油罐內的照明采用12V防爆燈,噴砂除銹、漆料噴涂時利用防爆對講機保持罐內外聯系,同時防止閃爆的可能性。磨光機、手電鉆采用壓縮空氣作為動力源,降低了觸電的風險。外壁噴砂除銹、噴涂時,工人站于上風口,防止粉塵的吸入量。當風力大于2級禁止噴砂作業,防止粉塵的彌漫,從而保護環境。
2、能量屏障措施
在人與危險源之間設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在人體和物體上,以保證人和設備的安全。
總配電箱、分配電箱、開關箱按設置在干燥、通風及常溫場所,不得裝設在有嚴重損傷作用的有害介質中,也不得裝設在易受外來物體撞擊、強烈震動、涂料浸濺及烘烤場所;配電箱的電器安裝板上必須分設N線端子板和PE線端子板,N線端子板必須與金屬電器安裝板絕緣,PE線端子板必須與1金屬電器安裝板作電器連接;配電箱按要求設立圍欄,圍欄上懸掛警示標志;用電線路、接地與防雷裝置按《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配置。空壓機旋轉部分安裝安全閥。利用給涂料加熱降低漆料的粘度來降低噴涂機的工作壓力。罐內噴涂前停止一切電焊、動火作業,嚴禁敲擊管壁及管架,防止引起閃爆。危化品單獨存放在遠離人群的通風干燥庫房內。
3、環境改善措施
提供良好的施工和生活環境,保證員工的身心健康,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的hse管理體系理念。
對宿舍進行合理布置,住宿條件通風透氣,并有防蚊措施;在宿舍區設立消防通道及滅火器,并張貼明顯的警示標志。食堂設立獨立的庫房與操作間,生熟食品分置在不同的冷柜中,配備紅外線消毒柜。遇到罐內有限空間作業,溫度達到40°C以上時,為了減輕員工的體力消耗,可以配備防暑降溫藥,足夠的含鹽分開水,綠豆湯,還對罐內進行軸流風機強迫對流換氣,罐內作業人員每隔30分鐘輪換一次,而且罐內作業提供有充足的照明。監護人員根據HSE技術交底認真做好監護,監護人員每隔3分鐘用多種氣體檢測儀對罐上、中、下三部分含氧量,危險氣體含量進行檢測,并按有限空間作業檢查表進行逐項填制。派專人收集三天之內的氣候情報,根據氣候對施工作業時間作適當的調整,使工人避開高溫時段施工。
4、個體防護措施
根據作業性質和作業條件配備響應的保護用品及用具。為防外來物體打擊以及外來其他因素危害佩戴頭盔及工作帽,由于儲罐內溫度較高,員工佩戴防高溫帽,罐內噴涂時佩戴防靜電帽,在罐內噴砂除銹時佩戴防塵帽。高空作業佩戴雙保險安全帶、安全繩。工人穿防滑鞋。呼吸器官保護,罐內噴砂除銹及防塵,無氣噴涂防腐漆時會產生有害氣體及粉塵,為防有害物體進入呼吸系統危害健康,我們在噴砂時,采用防塵面罩直接向佩帶者輸新鮮空氣;眼面部防護,用隔離式呼吸器兼具眼面防護功能;耳防護,噴砂時罐內作業噪音較高采用耳塞防護。
大型儲罐的防腐作業涉及多種高風險作業,為了滿足hse管理體系要求,確保防腐作業的安全進行,可以從消除潛在風險、能量隔離、環境保護和個人防護四個方面考慮風險防控措施的落實,確保作業風險受控,有效落實hse管理體系相關要求,提高現場hse管理水平。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