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IPR這一角色在企業的專利挖掘工作出發,以工作價值的角度來討論專利創新點的產生過程。”
現有很多成熟的專利挖掘解決方案,比如分解研發項目直至尋找到創新點,或者從技術問題出發尋找創新點,都是針對于創新點的客觀來源的角度來分析,本文從IPR這一角色在企業的專利挖掘工作出發,以工作價值的角度來討論專利創新點的產生過程。根據創新點的成熟度大致分為三種不同的產生過程,從0到1.從<0.5到1.從>0.5到1.
一、從0到1
根據不同的專利申請目的,IPR應當圍繞創新點進行技術方案的擴展,消除研發人員的專利盲區,應用專利理論將單一的技術方案擴展成某一技術方案的專利組合包。
(1)對抗競爭的權利平衡
IPR通過檢索分析得到可能對本企業產品造成侵權風險的專利,引導研發人員針對這些風險專利進行規避設計,規避設計的技術方案形成新的專利,一方面規避了侵權風險,一方面是對競爭對手技術發展的包繞,為后續可能的訴訟儲備權利平衡的籌碼。
(2)產業鏈、技術鏈的上下擴展
處于產業鏈中游的企業可以向上游或下游拓展延伸,有條件企業的IPR可以引導向上游進入原材料、初級產品方向擴展進行專利挖掘,或者向下游應用產品方向擴展進行專利挖掘,比如通信領域可以采用芯片或器件--單板或模塊--設備--系統--網絡--配套的制造工藝、測試方法的思路進行擴展,IPR還需要跟蹤本領域所依賴技術的發展方向,依賴技術引入后產生的新業務應用也是專利布局點。
(3)技術趨勢的合理預測
專利思路除了可以來自于當前的研發項目,有條件企業的IPR可以引導研發預測本行業技術的發展趨勢,針對預測的未來有較大應用前景的技術方向的技術分支進行專利布局。
(4)跨研發團隊的方案整合
克服部門架構帶來的創新點割裂,有的技術創新點分散在多個研發團隊內,在一個研發團隊中存在某一創新點,在另一個研發團隊中存在另一個對應的創新點,而單個研發團隊針對該技術方案的創新均不足以形成技術方案,這時就需要IPR將多個研發團隊的分散技術方案基于專利理論進行有機的整合,從而滿足可專利的要求。
二、從<0.5到1
研發人員發現了技術問題,并且有初步的技術方案,能夠實現一定的技術效果,但是當前的技術方案不足以滿足創造性的要求。
(1)升級技術問題
IPR引導解決了當前的技術問題基礎上是否引入了新技術問題,提取技術特征參數,組建新技術問題和原始技術效果的矛盾對,將解決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疊加進來形成優化的技術方案,形成新技術問題-優化技術方案-優化技術效果的邏輯通路。
(2)適當化技術問題
針對研發提出的技術問題,IPR進行適當化處理,因為專利實際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的確定對專利的創造性有一劍封喉的效果,確定發明實際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應當在區別技術特征在本專利技術方案中實際所產生的作用、功能或者技術效果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概括。技術問題定位的過于上位或者下位(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化)都會影響創造性,因為一旦通過上位或者下位后的技術問題或技術效果去檢索對比文件,會擴大可用的對比文件的范圍從而降低創造性。
(3) 新增應用場景
研發可以提出了某一個原理性的技術方案,此時的創造性不足,IPR引導將該原理性方案適用于某一具體的應用場景,讓場景性技術特征、場景性技術特征和技術性特征之間的耦合度增加創造性。也可能當前的技術問題只適用于80%的場景,IPR引導優化技術方案解決剩余場景下的技術問題,形成優化后的技術方案。
(4)弱化技術邏輯
技術問題和技術方案之間的邏輯關系對創造性有很大影響,IPR引導弱化技術問題和技術方案之間的技術邏輯關系,可以通過調整技術手段之間的邏輯關系,技術特征之間的組合關系減少技術問題到技術方案的必然性。
三、從>0.5到1
這類專利提案是通過不斷的對研發人員進行專利思維熏陶后期望達到的效果,但是針對這一類型的案件,IPR其實有更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開展。
(1)專利還是技術秘密
IPR需要考慮該專利提案采用專利保護還是商業秘密保護的合理性,對于難以反向工程獲知、技術開發難度大、侵權取證相對困難的技術方案傾向于采用技術秘密保護,對于容易通過反向工程或自主研發獲知、固定侵權證據相對直接的技術方案傾向于采用專利申請保護。
(2)侵權可視性和侵權匹配度
對于有訴訟可能性的重要專利,IPR在宏觀上需要考慮當前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技術效果的脈絡的侵權可視度如何,與侵權產品的匹配度如何,微觀上需要考慮侵權主體、專利權保護范圍的確定、技術特征如何劃分、侵權判定規則等,基于這些考量優化專利提案。
(3)侵權主題和侵權場景
對于有訴訟可能性的重要專利,需要分析當前的技術方案是否涵蓋行業內的應用場景和實施主體,研發人員提出的技術問題有時比較具體化、內部化,而具體化、內部化的技術問題可能無法對應到實際的應用場景和實施主體,這時IPR應該引導進行由內到外、由具體到泛化的轉化過程,以期能涵蓋侵權主體和侵權場景。
(原標題:從IPR的角色角度談專利挖掘)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