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淺讀的對象,為《專利有效性檢索》書中的第四章案例4.作者為馬天旗(原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副處長)、趙星、歐陽石文。以下淺讀、分析等均僅代表本人觀點,不代表作者馬天旗、趙星、歐陽石文觀點。如有其他理解歡迎交流。
原創前的話:這篇是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華進聯合專利分析師寫的,在此表示感謝。
一、案例所涉專利技術背景
案例4中所涉專利是專利號為ZL201480018734.0的發明專利“熔合金屬納米線結構網絡制備方法”(已被部分無效),所謂納米線是一種納米尺度的線狀物,銀納米線是納米線中得到應用認可的一種。
從市場角度看,納米線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原因在于其優異的透光性、導電性和耐曲撓性,在可撓折疊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可穿戴器件等方面的應用前景較好。
從技術角度看,納米線具有優異的導電性、透光率和柔韌性,同時相對于氧化銦錫(ITO)、碳納米管和石墨烯擁有更低的成本,是的有力替代者。
二、技術理解
ZL201480018734.0涉及一種熔合金屬納米結構網絡和用于形成導電熔合金屬納米結構網絡的溶液,溶液中包含還原劑。
專利的背景技術部分指出了現有技術中所用透明導電膜,例如典型的氧化銦錫(ITO)材料本身和制備過程的缺點,即工藝復雜、周期長、成本高。
筆者在此一并說明,因氧化銦錫是一種金屬氧化物,天然的具有脆性大、機械和加工性能不佳的劣勢,機械加工性能或者說柔性雖也可作為檢索要素,但本專利重點在于“熔合金屬納米結構網絡和用于形成導電熔合金屬納米結構網絡的溶液”,因而作為檢索要素優先級需靠后,在本書中亦未提及。
權利要求1中給出了技術方案的核心技術特征“金屬納米結構網絡制備工藝”,主要技術特征包含:①還原劑與金屬離子反應,②金屬納米線與金屬元素熔合成網絡,③達到80%的透射率。
圖1[1]
本書作者經整理和分析,梳理出如上圖的發明構思三要素: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技術效果。
"現有技術中透明導電膜的制備工藝復雜、周期長、成本高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使金屬納米線與包含還原劑來源和金屬離子來源的熔合溶液接觸以將金屬離子還原成其相應金屬元素,從而將所述金屬納米線熔合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熔合金屬納米結構網絡[1]"的技術方案來解決的,以達到形成導電且透射性好的熔合金屬納米結構網絡的技術效果。
三、檢索要素的確定
圖2[1]
本書作者將權利要求書中的主要技術特征分解為如上圖所示的級別:
Ø 一級核心技術特征——金屬納米結構網絡,確定技術領域和分類號;
Ø 二級核心技術特征——還原劑與金屬離子反應,金屬納米線與金屬元素熔合成網絡;
Ø 主要技術特征(性能特征)——達到80%的透射率;
四、檢索要素的表達
本書作者將前述確定的檢索要素列在如下表中,從分類號表達和關鍵詞表達兩個方面搜集檢索要素。
第一部分,是確定分類號:
表1 本書作者檢索要讀表達及原始IPC分類號(本書原表4-11)
要素表達 |
檢索要素 |
|||
金屬納米結構網絡制備 |
還原劑與金屬離子反應 |
金屬納米線與金屬元素熔合成網絡 |
達到80%的透射率 |
|
分類號表達 |
C09D 11/52 B82Y 30/00 |
|
|
|
關鍵詞表達 |
|
|
|
|
本專利扉頁給出的分類號兩個C09D11/52、B82Y30/00.本書作者經分析判斷后者可作為非主要的從屬分類位置之一。
下面兩段為筆者在本書作者的闡述的基礎上嘗試細化解讀:
C09D11/52含義為“導電墨水[2014.01],C09D含義為涂料組合物,例如色漆、清漆或天然漆;填充漿料;化學涂料或油墨的去除劑;油墨;改正液;木材著色劑;用于著色或印刷的漿料或固體;原料為此的應用”。在官方文件的附注中,大都以高分子化合物為小類的劃分標準,而經過通讀本專利除襯底可為聚合物外,認為獨立權利要求37的主題“用于形成導電熔合金屬納米結構網絡的溶液”中不含高分子組分,或可作為補充IPC分類號,但與該專利文本記載的技術路線距離較遠。
B82Y30/00含義為“用于材料和表面科學的納米技術,例如:納米復合材料[2011.01]”,向上追溯B82Y“納米結構的特定用途或應用;納米結構的測量或分析;納米結構的制造或處理”,在2011.01的附注中指出該小類包括由任何方法生成的納米結構的應用及方面,而不僅僅限于那些由操縱單個原子或分子而形成的納米結構;B82“超微技術”,在2006.01的附注中指出 ①“納米尺寸”或 “納米尺度”涉及在一個或多個維度上小于100毫微米(nm)的被控幾何尺寸,② “納米結構”是指擁有至少一個納米尺寸的功能性元件的實體,該元件完全因為其納米尺度而具有物理、化學或生物特性或效應。
結合對該專利文本的閱讀,記載的熔合金屬納米結構網絡是一種將包含金屬銀離子在內的一種或多種金屬離子的組合還原,以達到將金屬納米先熔合在以其形成熔合金屬納米結構網絡,可認為B82Y30/00“用于材料和表面科學的納米技術,例如:納米復合材料[2011.01]”是該專利文本中獨立權利要求1和42的熔合金屬納米結構網絡的上位概念的相關IPC分類號,但有一定距離。
本書作者接著通過“三步法”重新確定了更適合的分類號,采用本書第三章講述的制造或處理產品的方法最佳分類位置的IPC分類流程:
“第一步,判斷是否有對應制造所述金屬納米線結構網絡制備方法的位置”[1];
“第二步,是否存在執行'金屬納米線結構網絡制備方法'的設備位置”[1];
“第三步,是否存在制造或處理產品的位置”[1]。
本書作者通過三個步驟,分別確定了適合的分類位置:
(1)H01B13/00制備刀體或電纜制造的專用設備或方法;
(2)H01B13/00制備導體或電纜制造的專用設備或方法;
(3)H01B5/14在絕緣支撐物上有導電層或導電薄膜、H01B1/02主要有金屬或合金組成;
其中(1)和(2)相同,可作為金屬納米線結構網絡制備方法和設備的上位概念,(3)中的兩個分類位置被認為屬于金屬納米線結構網絡所對應直接產品或產品的上位概念。
因此,本書作者將前述四個分類位置作為更新的檢索要素,并給出如下順序:
H01B5/14(直接產品上位概念)> H01B13/00、H01B1/02、B82Y30/00
筆者在讀到此處之前,亦通過常用方法查找到多個備選分類位置,如:
H01B1/02 主要由金屬或合金組成的[2006.01];
H01B1/16 包含金屬或合金的導電材料〔3〕[2006.01];
H01B5/14 在絕緣支承物上有導電層或導電薄膜的[2006.01];
B01J37/16 還原〔2〕[2006.01];
H05K3/10 其中將導電材料按照形成所要求的導電圖案的方式敷至絕緣支承物上的[2006.01];
H05K3/12應用印刷技術涂加導電材料的[2006.01];
H05K3/18應用沉淀技術涂加導電材料的[2006.01];
H01B1/02主要有金屬或合金組成;
H01B1/16包含金屬或合金的導電材料[2006.01];
C09D5/24 導電涂料[2006.01];
C08J7/044 形成導電涂層、形成具有抗靜電性能的涂層[2020.01]。
其中包含本書作者選中的分類位置,也有錯誤示范和備選選項,在實際工作中,如難以快速檢索到X類文件或者為了飽和檢索,也可考慮用備選檢索要素嘗試檢索Y文件。本專利已經歷無效宣告,最終結果部分無效,在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中請求人提供了15份證據,本書中示例檢出的專利文本中有一件與當時請求人提供的證據之一重疊。其他證據的檢出或許與前述分類位置有關,有機會詳述。
第二部分,確定關鍵詞:
本專利文本的專利權人為美國C3奈米有限公司,本專利通過PCT進入中國,且要求了一件美國專利作為優先權。
在關鍵詞的確認過程中,本書作者考慮到國外申請人提交中文專利文本的翻譯等因素造成直譯表達與本地語言慣常表達的偏差,結合本領域的專利文獻,將相關術語進行了擴充。此外,考慮到工藝步驟的撰寫習慣,即氧化劑和還原劑可理解為使其他物質氧化(還原)的物質,本身發生還原(氧化)反應,從“還原”擴展了“氧化”。
圖3[1]
最終,在省略了英文表達的前提下,確定了包含分類號和關鍵詞的檢索要素表達,如上圖所示(本書原表4-12)。
五、檢索策略的制定
本書作者綜合考慮已獲得的檢索要素情況,采用前文所述的“塊”檢索策略。
通過將前述檢索要素表中的檢索式形成檢索表達式:
“S1:((((銀 or 金屬)s 納米線))and(網絡 or 膜 or 層)and(氧化 or 還原)and(透光率 or 透射率 or 透光度 or 透射比))/b AND eprd<=20130226”[1]
該檢索表達式考慮到熔合納米結構網絡主題的表達習慣,適用了字段順序可變。
為減少專利文獻瀏覽量,本書作者提出在“塊”檢索策略之下進行“探礦式”檢索,提供了幾種思路:
圖4[1]
第一種思路:將檢索得到的所有相關專利的排序考前分類號依次與S1結合
第二種思路:將分類號與關鍵詞交叉的檢索策略,也即依照前述確定的檢索要素的優先級,逐一對應地進行檢索。
最后,將依據本專利文本已確定的關鍵詞檢索要素直接表達,尋找可能遺漏的X文獻。
六、檢索結果的比對
本書作者將WO2012102556A2、KR101325536B1和US20150321257A1文本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技術效果與權利要求1進行比對。
筆者認同對本專利權1相對于文獻1、文獻3中發明構思不具備新穎性,對文件3的部分內容持保留意見,文件2因筆者不懂韓語難以亂下定論。
七、檢索經驗與檢索技巧
本書作者對案例4做了如下總結:
技巧1:工藝步驟技術特征不夠突出時,可將產品性能增加為技術特征。
技巧2:專利文件扉頁記載的分類號不準確時,可根據獨權技術主題和方案內容重新確定分類號。
技巧3:當制備方法、設備或產品分類位置難以精準確定時,考慮上位概念確定。
技巧4:國外來華申請專利的檢索要素表達,可通過閱讀本領域文獻修正、擴充。
技巧5:制備方法權要還應重點表達關鍵工藝步驟,從“還原”擴展了“氧化”。
技巧6:對工藝產品的核心性能術語可基于對技術的理解適當擴展。
技巧7:通過關鍵詞全要素表達的塊檢索策略,可幫助進一步明確相關分類號。
技巧8:塊檢索、探礦式檢索以及精確制導檢索可結合使用,或相互補充配合,避免漏檢重要專利文獻。
技巧9:高亮顯示有助于檢索過程高效閱讀篩選。
參考文獻:
[1]馬天旗,趙星,歐陽石文.專利有效性檢索[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21:106-120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