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標準與ISO14000標準的關系探討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組織管理問題日益引起工業界?經濟界的普遍關注?為此國際標準組織先后于1987年3月發布了ISO9000族標準和1996年9月發布ISO14000族標準?現在,一股世界性的貫徹這兩個族標準浪潮正在全球日益高漲?而第三方的認證工作的實施,對推動這些族標準的實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ISO9000與ISO14000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行的9000多個國際通用標準中僅有的兩個管理標準?因為都是組織管理標準,所以它們有十分相同的觀念和原則,不同的只在于管理的對象不同而已?
ISO9000族標準屬質量管理,其管理的對象是賣給用戶的產品?而在制造產品過程中所產生的不想要的東西,是ISO14000族標準所要管理的對象?例如:報廢產品?廢料?生產過程的廢汽(氣)?噪聲?粉塵?煙?熱?廢液和其他廢棄物等?ISO9000族質量管理標準的重點在于產品形成的過程及最終產品?而ISO14000族環境管理標準的重點則在產品的制造場所及其廢棄物?
ISO9000族標準的貫切實施,對推動組織的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組織效益,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組織直接采用了該標準,約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ISO9000族標準的第三方認證?ISO9000族標準推行,為廣大組織提供了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方面的“要素”導則和要求,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的要求?而ISO14000族標準的發布和推行,對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從原材料的選擇?設計?加工?銷售?運輸?使用到最終廢棄物的處理進行全過程的管理?對于環保的重視,是近半世紀以來,全球人士的最大覺醒?當世界各國在穩定中追求高速經濟發展的同時,在暮然回首的剎那,才發現自己所生長的地球,天然資源遭到破壞?1985年,臭氧層空洞被證實擴大;近年來印尼森林火災,引起環境災難?這些令全球人士對生態環境保護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反省?因為,即使經濟的發展再快,少了天然環境資源的滋潤,經濟的發展,亦將如缺少養分的果樹,無法長出豐碩的果實來?
ISO9000與ISO14000雖則都是管理標準,但由于管理對象不同,有若干程度的重疊性,也有些不同?主要在于:
1?ISO9000與ISO14000主要共同點:
a.兩個族標準都是管理性標準,且基本要求即管理體系是相似的?
ISO14000 60%內容直接采用了ISO9000的內容,不同的只是支撐技術或工作體系?
b.兩個族標準都作為世界貿易標準,對組織都有同樣的作用?
c.兩個族標準都提倡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觀念?ISO9000族標準認為按標準要求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可以保證為用戶提供滿意產品,實現低成本?高質量?高效益?
ISO14000同樣強調預防的重要性,認為及早建立環境管理系統進行預防要比環境污染后再清除環境災害更好?
d.ISO9000與ISO14000族標準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促使組織對資源的最有效利用?ISO9000的管理目標是提高有效資源(制造產品時減少資源消耗,制造符合用戶滿意產品的質量特性),而ISO14000的管理目標是降低無效資源(減廢),兩者對象不同,但結果一樣?
e.由于兩者都是管理標準,所以都要通過內部審核來驗證系統的運作情況?
2?ISO9000與ISO14000主要不同點:
a. ISO9000與ISO14000標準管理的對象不同,ISO9000族的對象是賣給用戶的產品,而ISO14000族標準的對象是組織的環境及產品生產過程產生的不愿要的廢棄物?
b. ISO9000與ISO14000標準側重點不同,ISO9000側重于組織的產品質量,而ISO14000側重于組織的活動?產品?服務對環境的影響?
組織推行ISO9000族標準,為提高組織的產品質量和參與市場競爭創造了條件?而ISO14000族標準的推行,可滿足綠色生產力和綠色競爭力的國際趨勢,使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有了環境條件保證,為此可以大大提高我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這是每個組織希望實現的目標?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