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第二版)CQI-15焊接系統評估 課程簡介與大綱
CQI-15新版(第2版)焊接系統評估課程簡介與大綱
課程簡介及收益:
相比第1版標準,第2版強化了焊接專業的要求,本課程是對《CQI-15特殊過程 焊接系統評估》第2版(新版)的最佳解讀,而且是質量體系、過程控制、焊接知識、復雜問題解決方法論的集大成者!
通過學習本課程,學員將理解焊接過程的失效模式、風險分析和控制的重點在哪里,焊接問題的解決思路、質量策劃工具和控制工具如何應用于焊接過程,掌握特殊過程的質量保證和控制的精髓。
基于老師的焊接專業基礎以及18年的焊接領域的工作經驗,在常規講解標準條款的基礎上,增加與條款相對應的焊接專業知識的內容及案例,可以滿足實操性要求,詳見課綱中的“將補充”,這是姜老師所講本課程的最大特色!
按第2版標準新增要求,增加了圖紙上的焊縫標注要求及相關標注標準、焊接件特性的檢測方法、焊接結構件的特點及功能失效起因和設計方法 (與DFMEA要求相關)等,適合于設計人員學習。
本課程是目前業界同類課程中,焊接專業知識、質量知識結合得最好的,您將得到焊接過程與質量方法相結合的許多典型案例,而且可以根據不同職能學員的不同要求,在焊接知識與質量知識之間進行權重調整!
課程目標:
理解焊接的基本知識和標準的要求,以及如何建立預防為主的焊接質量控制系統,能夠使用CQI-15標準對焊接過程進行有效的審核。
課程受眾:
具有焊接制造過程的工廠中的:質量工程師(SQE,過程質量、質量體系)、生產管理、工藝技術,另外,設計人員和設備管理人員可以有選擇性地聽本課程的相關部分。
說明:CQI-15是AIAG汽車行業的一個持續改善標準,但是它同樣完全適用于其它具有焊接過程的行業。
標準課時:3×7小時
CQI-15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CQI-15第2版 標準簡介(含與第1版區別)與相關知識
(課時:2個小時)
第一節:對第2版(新版)標準的簡要介紹
第二節:什么是特殊過程,它的控制特點
第三節:焊接的基本原理與焊接方法的分類(與標準作業審核對應)
第四節:焊接在圖紙上的標注方法與相關標準
第五節:焊接質量系統的基本組成要素
第二部分 CQI-15焊接系統審核(課時:11個小時)
—— 條款解讀,審核證據,審核方法和思路,條款審核練習!!!
除了上述常規的講解,還將補充下列專業知識和實操內容,以用于更加有效的審核:
第一節:焊接系統過程評估
??? 條款1.2:焊接技術人員要求1.2,將補充:
一名合格的焊接專業技術人員“應會”的焊接理論知識的范圍應包括哪些方面,怎樣識別和確認
??? ?條款1.3設備與設施的充分性,將補充:?
將介紹影響焊接質量的典型設備與設施及其要求
??? ?條款1.4:焊接電源的能力,將補充:
1)?? ?焊接電源的能力的衡量指標,以及如何評價其是否滿足實際生產負荷及工藝的需要(額定參數與負載持續率的概念)
2)?? ?電源輸出波動與精度的衡量方法
3)?? ?對電源冷卻水的相關要求
??? ?條款1.6:車間工作環境,將補充:
將介紹典型的有損于焊接質量的現場因素與問題
??? ?條款1.7:預防性維護,將補充:
1)?? ?如何進行預防性維護的閉環式控制?
2)?? ?(還將補充預測性維護)焊接過程應從哪里獲得相關的數據用于預測性維護?
第二節:文件
條款2.1:責任矩陣,將補充:
1)?? ?從焊接質量保證的角度,介紹焊接責任矩陣中應當包含哪些焊接方面的工作以及所在APQP中的階段
??? ?條款2.2:先期質量策劃,將補充:
1)?? ?焊接技術人員從何時、要做哪些與焊接相關的具體工作?
2)?? ?在過程流程圖中,焊接過程的詳細步驟如何在子流程中表達?
3)?? ?焊接過程流程圖的特點及案例分享
??? ?條款2.4:焊接FMEA,將補充:
1)?? ?DFMEA相關: 關于焊接結構件設計中的典型問題舉例與焊接結構件的強度計算特點
2)?? ?PFMEA相關: 典型焊接過程失效模式(PFMEA)、起因與預防措施
(主要以熔化焊接方法為例,內訓時可結合客戶的焊接方法來講解)
3)?? ?焊接過程 新版PFMEA的案例分享(重磅案例!)
??? ?條款2.10: 焊接設備備件的管理,將補充:
1)?? ?補充有效的備件的控制計劃(比傳統的做法更全面、更有效)
2)?? ?補充如何進行備件的閉環管理和控制,如何進行控制失效時的原因分析
??? ?條款2.12: 焊接作業指導書,將補充:
將補充典型焊接方法/過程的緊急情況
??? ?條款2.13: 焊接工藝程序(WPS),將補充:(重磅案例!)
1)?? ?焊接過程工藝程序的內容要求,與其它過程作業指導書的區別
2)?? ?焊接過程工藝程序的制定依據(結合三個領域的知識和經驗進行講解!)
3)?? ?焊接工藝評定試驗及相關行業標準推薦
4)?? ?焊接工藝評定試驗和WPS案例分享
??? ?條款2.14: 焊接工裝/工具,將補充:
舉例說明符合人機工程學的焊接工裝
??? ?條款2.16-2.17: 焊接單元的設置與換型控制,將補充:
開工前確認與換型控制文件的案例分享
第三節:過程策劃/質量文件
??? ?條款3.1: 焊接過程的控制計劃,將補充:
1)?? ?焊接工藝參數的控制方法選擇的依據:連續、100%、周期性控制及控制周期
2)?? ?焊接過程控制計劃案例分享
??? ?條款3.9: 焊接操作求,將補充:
1)?? ?關于焊接參數的報警:報警的參數舉例、報警限的設置依據和方法
2)?? ?焊接適時監控的案例:
??? ?焊接跟蹤與反饋設備
??? ?焊接過程參數的監控設備
??? ?焊接現場監控設備
??? ?條款3.10: 焊接過程的一致性/能力研究,將補充:?
1)?? ?焊接過程的CPK分析中的困局(破壞性檢測),以及解決方案推薦
2)?? ?當焊接過程能力達不到要求時的行動計劃:焊接參數優化的方法推薦 – 田口DOE原理簡介
第四節:生產監控/文件
??? ?條款4.1: 焊接設備的認證和校準,將補充
1)?? ?焊接設備(系統)有哪些認證?
2)?? ?焊接設備應校準什么特性?
??? ?條款4.2: 焊接工裝的防錯控制,將補充
1)?? ?焊接工裝的基本功能應包括哪些方面
2)?? ?焊接工裝應當實現定位特性
3)?? ?如何實現焊接工裝定位的自動化控制-案例分享
??? ?條款4.3: 焊接報警,將補充
1)?? ?焊接過程中三種類型的報警講解
2)?? ?至少哪些參數應當設置報警功能(過程報警)
3)?? ?報警功能的點檢如何進行?
4)?? ?監控和報警裝置的前沿技術應用及案例分享
??? ?條款4.6: 焊接易損件的管理,將補充
1)?? ?不同類型的焊接方法中,易損件的識別和講解
2)?? ?焊接設備易損件管理的正確方法
??? ?檢查標準的制定方法
??? ?如何實現自動化管理
??? ?條款4.7: 焊接參數的監控頻率,將補充
復習3.1款的補充知識:焊接工藝參數的控制方法選擇的依據
??? ?條款4.10: 焊接(產品特性)的檢測方法,將補充
1)?? ?宏觀金相檢驗
2)?? ?焊縫尺寸的檢測(焊縫專用測量尺)
3)?? ?焊縫(件)外觀的檢驗(檢查項目)
4)?? ?無損檢測
??? ?射線檢測
??? ?超聲波檢測
??? ?磁粉檢測
??? ?滲透/著色檢測
5)?? ?力學性能檢測
6)?? ?耐蝕性檢測
第五節:返修與報廢程序,將補充
1)?? ?焊接返修的潛在風險
2)?? ?返工與返修控制程序的要點
3)?? ?典型焊接缺陷的返修示例
第三部分 典型焊接方法與作業審核要求講解(課時:8個小時)
1.?? ?根據學員所在工廠的實際焊接方法(以《CQI-15課前調研表》為準),選擇需要講解的焊接方法所對應的作業審核表 (從標準中所列的焊接方法中選取):
一標準列出了下列焊接方法的作業審核表:
A-熔化極氣體保護焊 (GMAW)
B-激光焊 (LBW)
C-拉弧焊 (Drawn Arc Welding)
D-電阻焊 (Resistance Welding)
E-摩擦焊 (Friction Welding)
F-感應焊 (Induction Welding)
G-堅固件凸焊 (Fastener Project Welding)
H-磁激電弧對焊 (MIAB)
2.?? ?針對客戶所擁有的焊接方法,講解下列專業內容:
1)?? ?作業審核表的使用方法
2)?? ?該焊接方法的基本原理
3)?? ?該焊接方法的特有失效模式/缺陷、起因及預防方法
4)?? ?該焊接方法的過程控制變量/參數的解釋
??? ?對焊接質量(產品特性)的影響
??? ?監控方法和監控頻率推薦
5)?? ?該方法專門的檢測方法(如果有)
6)?? ?該方法專門的控制要求(如果有)
7)?? ?該方法專門的維護要求(如果有)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