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產權保護法律法規尚不完善
“摩爾定律”表明產業技術更新迭代快是集成電路產業的突出特征。集成電路產業涉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利、商標、商業秘密等絕大多數知識產權類型,知識產權保護需要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而法律存在天然的滯后性,這與集成電路產業技術發展快的特點之間產生了較為明顯的沖突。知識產權法律的完善難以跟上產業技術發展的速度,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利、商業秘密等法律存在較為迫切的修訂完善需求。
對于產業特有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目前僅有一部行政法規《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和基于該條例制定的兩部部門規章,二十多年來一直未作修訂,現行法律規范存在立法位階偏低、行政授權確權機制不健全、行政制裁力度不夠和刑事處罰措施缺失等較為突出的問題[16],給司法實踐中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侵權糾紛案件的法律適用帶來了諸多困擾。
02、產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有待加強
集成電路產業的技術研發成本高昂,但侵權成本很低,違法收益又很高;侵權行為十分普遍,但司法對集成電路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不夠。
一方面,民事追償手段未能充分彌補權利人遭受的損失和有效防止侵權人重復侵權、惡意侵權。有研究表明,即使在最先明確懲罰性賠償法律制度的商標領域,法院審結的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的案件占比也不足千分之一,可見,懲罰性賠償制度在知識產權司法實踐中的運用還相當稀少,具體到集成電路產業也不例外。作為資金密集型產業,集成電路企業常常由于知識產權被侵犯而遭受重大損失,若投入大量時間、金錢等維權成本后卻得不到充分地賠償,那么其持續創新的熱情必將大大減退。
另一方面,刑事懲戒手段未能對侵權人和潛在侵權人產生足夠的震懾作用。實踐中相關行政執法機關在辦案時,仍不同程度存在“有案不移”“以罰代刑”等問題[18],而集成電路產業的知識產權案件往往專業技術性又很強,案情復雜,辦案難度高,檢察機關人員由于缺乏案件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難以及時介入、提前介入和引導偵查,導致檢察機關無法對行政執法機關移送和處理案件進行有效的監督。
03、專業知識產權鑒定機構供給不足
集成電路產業的上游設計環節和中游制造環節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產業涉及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專利權、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具有顯著的技術性特征,產業知識產權糾紛處理往往需要專業的鑒定機構進行技術鑒定,但目前能夠提供相關鑒定服務的機構稀少,機構的建設發展也較為緩慢。而且,知識產權方面的鑒定機構不僅數量少,費用還十分高昂,如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涉及的計算機軟件源代碼鑒定費用是按代碼條數收取的,而一般的軟件均有上萬條代碼,鑒定費用動輒高達十多萬元[19]。對于價格較高的芯片,鑒定費用會更加高昂,在維權收益沒有較好預期的情況下,集成電路企業往往難以承受如此高的鑒定費用。
除此之外,在專利權或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侵權糾紛中,被控侵權人常常會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起涉案專利的無效宣告請求或涉案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撤銷意見,啟動相關的確權程序。在專利無效宣告程序中,往往也需要對涉案專利的相關技術問題進行鑒定,在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撤銷程序中,常常也需要對涉案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部分區域是否具有獨創性、申請登記時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復制件的獨創性與芯片樣品中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獨創性是否一致等問題進行鑒定,確權程序中產生的技術鑒定需求也進一步加劇了鑒定機構不足的矛盾。
04、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待增強、布局能力亟需提升
《2023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中數據顯示,企業規模越小,在遭遇侵權后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比例越高。不少小微集成電路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很薄弱,不管是研發人員,還是管理人員,都沒有認識到知識產權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沒有申請知識產權的計劃和進行知識產權布局的規劃。
部分中小型集成電路企業已經積累了專利、商標、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知識產權成果,但在知識產權創造、管理、轉化運用、保護等方面的能力亟需提升。尤其在知識產權布局方面,企業在申請專利、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登記等過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零散性,缺乏有針對性、策略性和前瞻性的謀劃,致使由研發成果轉化而來的產品存在較高的被抄襲風險。以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為例,企業對于研發過程中產生的技術創新成果不清楚該如何選擇適合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對于不同種類的芯片,不知是否有必要都申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對于已經獲得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保護的芯片,不知是否有必要對相關固定程序繼續申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對于特定的技術創新成果,不知該作為商業秘密來保護,還是通過申請專利來保護。
以上內容選自《中國發明與專利》2024年第11期 第4-12頁:《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及其機制優化研究》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