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游戲行業專利分析報告
《游戲行業專利分析報告》研究分析了近20年內在中國地區申請的與游戲行業相關的專利數據,從專利角度對游戲行業的專利申請策略、布局現狀、典型案例幾方面進行分析論述,以了解國內游戲行業的專利布局現狀,為國內游戲廠商的專利布局提供借鑒。
一、分析背景
國內的游戲行業近年來呈現持續增長的發展趨勢,據《2019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308.8億元,同比增長7.7%,同時中國的游戲用戶規模已達6.4億,同比增長2.5%,產業整體保持穩中向好、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
隨著游戲行業的發展,市場競爭也逐漸激烈化,業內在法律上的訴訟事件逐漸增多。近年來,游戲行業的訴訟主要集中在著作權案件、商標權案件和不正當競爭案件中,目前尚未出現進入判決階段的專利訴訟案件。相比于著作權和商標權而言,專利權與游戲的底層技術更加相關,對游戲行業競爭和影響更為重大,在國外游戲行業中,專利侵權訴訟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出現,目前已成為各個游戲公司之間常見的競爭手段。國內的游戲行業對專利的重視程度也隨著發展日漸提升,各大游戲公司近幾年已經布局了相當數量的游戲專利,可預料到在未來國內游戲行業在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也將會從專利訴訟方面展開競爭。
本次分析工作,研究分析了近20年內在中國地區申請的與游戲行業相關的專利數據,從專利角度對游戲行業的專利申請策略、布局現狀、典型案例幾方面進行分析論述,以了解國內游戲行業的專利布局現狀,為國內游戲廠商的專利布局提供借鑒。
二、國內游戲行業專利布局現狀分析
中國近年來游戲專利申請量也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網易和騰訊是最主要的申請人,兩家公司近年來都已采用交互+算法的專利布局方法來保護游戲技術。
2.1 國內游戲行業整體專利態勢分析
2.1.1 專利申請趨勢
游戲行業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專利,中國作為重要的游戲市場,也是游戲廠商重要的專利布局地域。統計分析國內近20年來游戲行業的歷年專利申請數據如下圖所示,國內的游戲行業專利申請量呈現持續增高的趨勢,從側面反映出行業整體處于快速發展的狀態。

注:由于2018年-2020年申請的專利目前尚未完全公開,所以該期間內的專利數據無法統計完整,本報告中對于2018年-2020年及以后的分析結論為預測結果。
按照專利申請趨勢的變化,可將國內的游戲行業發展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2000年到2004年為行業的緩慢發展期,國內的游戲行業起步較晚,這一時期的街機和家用機市場受政策打擊幾乎停擺,而網吧在此時期逐漸興起,2000年也被稱為中國游戲行業的網游元年;在該階段國內的游戲專利申請以國外廠商為主,且仍有較多專利涉及街機和家用機技術,而前瞻性較強的部分國內廠商,例如騰訊,已經在布局網游相關的專利。例如公開 號CN1990074B、名稱為一種網絡游戲中的物體運動控制方法的專利。
2005年到2013年為行業的平穩發展期,這一階段的國內游戲行業開始加快發展速度,并且在2005-2007年前后出現了第一波上市熱潮,帶動了行業的發展勢頭,到了2010年前后,智能手機的普及化開始,移動游戲和網頁游戲的發展在該時期顯露端倪;該時期國內的專利布局仍以國外游戲廠商為主,但是國外游戲廠商對于移動游戲的專利申請量較少,而騰訊此時已經開始針對移動游戲申請專利,例如公開號為CN101068258B、名稱為一種電子游戲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統的專利。
2014年至今為行業的高速發展期,這一時期隨著智能手機的大范圍普及,以及手機運算性能的提高,國內的手機游戲市場開始大規模增長,帶動了游戲市場的整體發展,2014年中國游戲市場收入1144.8億元,用戶數量破5億,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許多國內游戲廠商加入戰局,2020年是國內游戲市場發展的關鍵一年,在疫情防控期間,游戲成為線下社交的重要替代之一,用戶對于線上娛樂的需求不斷上升,激發了移動游戲市場的發展;此階段的專利申請量在這一階段飛速增長,申請人以國內廠商為主,網易和騰訊此時成為了國內游戲行業的兩大巨頭企業,占據了專利申請量的半壁江山。
2.1.2 主要專利申請人
對國內游戲行業的各個專利申請人的專利申請量進行統計,排名前十的游戲公司依次為:網易、騰訊、科樂美、微軟、索尼、阿魯策株式會社、OPPO、北京像素軟件、努比亞、金山網絡。
在以上十家游戲公司中:
網易和騰訊兩家的專利數量遠超其他公司,是目前國內游戲行業的兩大巨頭企業;
有4家國外廠商上榜,分別為科樂美、微軟、索尼、阿魯策,可以看出這些國外游戲大廠對中國市場(曾經)的重視,國內游戲市場的競爭因這些國外廠商的加入也更加激烈;
有兩家公司為手機企業,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游戲廠商,可見近年來由于智能手機這類移動終端的普及,端游對游戲市場的繁榮帶來了巨大影響,使得部分手機廠商已經開始投入到游戲技術的研發中。

分析排名前十的游戲公司各自的專利申請趨勢,可看出網易和騰訊兩家公司的專利申請量都在2015年前后快速增長,這與兩家公司在2015年左右在手游市場的發力有關,而這一時期的OPPO和努比亞也在趕上了移動游戲發展的風口;
四家國外廠商中,老牌游戲廠商科樂美和阿魯策的專利申請量都在2008年以前較多,近年來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側面反映了二者近年來在(電子)游戲市場的淡出,微軟和索尼的申請量均一直處于小幅度緩慢波動狀態,近年來的專利申請量并未隨著移動客戶端游戲的飛速發展而出現明顯上升,表明這兩家公司的國內市場重點不在移動游戲方面。

2.2 游戲行業重要企業國內專利布局分析
分析國內重點游戲公司的專利布局策略,本章節選取的公司為在國內專利申請量較多的網易、騰訊、科樂美三家公司,對各家公司的專利從人機交互、數據管理、圖像處理和游戲模式四個技術分支進行技術梳理,統計各個游戲公司在各個技術分支的申請比重和歷年的申請趨勢變化,分析各個游戲公司的專利布局策略。
2.2.1 網易專利布局分析
網易的游戲專利布局時間起步較晚,從2014年開始才申請游戲專利,但隨后一直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經過6年左右的時間已經成為國內的游戲專利巨頭公司。

網易的游戲專利主要布局在人機交互技術方面,其次是數據管理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在游戲模式技術方面布局最少;分析網易歷年的專利申請態勢可知,人機交互技術一直是網易的游戲專利布局重點,每年都會在該技術上布局大量專利,而近年來對于數據管理方面的技術的專利布局量開始增多,表明網易近年來開始加強對游戲中的算法技術的專利保護,也從側面反映出網易在游戲行業的研發實力在逐漸增強。
2.2.2 騰訊專利布局分析
分析騰訊的游戲布局現狀可知,騰訊的游戲專利布局從2005年開始起步,其專利保護意識在國內游戲廠商內較為領先,2015年申請量呈現爆發式增長,至今也已發展成為國內的巨頭公司。

騰訊的游戲專利主要集中在人機交互技術和數據管理技術兩大方面,分析騰訊歷年的專利申請態勢可知,騰訊在2015年之前的專利中以人機交互技術為主,而在2015年之后開始逐步提高數據管理技術方面的專利申請量,可見騰訊近年來的游戲專利布局策略與網易類似,同樣是采用人機交互+算法專利的模式來保護游戲技術。
對騰訊的《王者榮耀》的專利布局路線進行分析,可看出騰訊的游戲專利布局策略的變化,在2015年游戲上線之前,騰訊申請了較多涉及到游戲操作的人機交互類專利,及時對游戲的操作方法進行保護;而在2016年,隨著游戲的更新,騰訊的專利布局也在及時跟進,對于《王者榮耀》當時上線的迷霧模式又申請了游戲圖像折疊和顯示機制的專利,對于快捷導入出裝推薦申請了人機交互和數據管理兩方面的專利,在2017年,隨著《王者榮耀》游戲直播的火爆,騰訊又對觀戰模式的優化方案申請了專利。
從《王者榮耀》的專利布局路線可以看出,騰訊對于游戲的專利布局策略基本為:
在游戲上線前,優先對游戲操作類可見性較強的技術布局專利;
隨著游戲的更新,對新上線的功能及時跟進專利布局;
從游戲的外圍功能入手布局專利,對游戲本身進行包圍保護。
該專利布局策略對于生命周期較長的游戲可做到較為全面的專利保護,值得國內其他游戲廠商進行借鑒。

2.2.3 科樂美專利布局分析
在國內布局專利的外國游戲廠商中,科樂美的專利數量目前最多,科樂美也是較早在中國成立分公司的外國游戲廠商(2000年成立上海分公司),可見科樂美對中國游戲市場的重視,但是從2007年開始,科樂美在國內的專利申請數量急劇下降,其原因在于科樂美近年來的業務重心已經轉向地產行業,已經失去了曾經的游戲行業巨頭地位。

科樂美在國內布局的專利中,絕大部分為涉及到人機交互技術的專利,尤其是從2012年開始,科樂美在中國申請的專利幾乎全部為人機交互技術專利,這方面的專利由于便于取證,最有利于進行專利訴訟,成為了科樂美在海外專利布局的首選。
對于國內游戲廠商來說,在專利海外布局時應當借鑒該布局策略,優先將涉及到人機交互技術的專利布局到海外,以便于后續訴訟過程中的取證。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