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曾用這句話總結質量人從事的工作: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雖然有些夸張,但仔細想想,確實如此。在質量事故中,質量人如何不做替罪羊,未來的出路又在哪里?
在質量事故中,我們不討論企業主的責任,這些人不是我們關心的群體,事故一旦出現他們比我們更容易合理規避風險,今天只討論下面這些屬于弱勢群體的打工者。那么,什么人員在類似事故中存在很大的擔責風險?
1. 質保工程師:在這類事故中,事故涉及產品的生產廠家的質保工程師一般有最大的擔任責任風險。
2. 技術總工:產品的設計,生產工藝等參數設計一般都會有技術總工最后在相關文件上簽字確認。如果事故發生原因和這些參數有關,或者間接和這些參數有關,在重大事故中同樣會被問責。
3. 質量經理:質量經理在這些企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產品工藝參數確定后,是否按其執行,這些問題是質量經理必須負責的事情。很多質量保證材料,是需要質量經理簽字確認的,這些材料一般會制作成交工資料被檔案部門存檔。
4. 無損檢測人員:無損檢測人員資格證書是國家特種設備管理系統備案的,所以每年都有許多槍手去考這些證書然后拿去掛靠掙錢,這無疑是給自己埋下了一顆不定時的炸彈。
5. 一線從事檢驗的人員:雖然一線檢驗人員被問責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我們不能不銘記三聚氰胺事件的教訓:最后逮住了幾個喂奶牛的工人。所以平時的工作中謹慎行事還是必要的。
質量事故一旦發生,如何合理合法的規避這些事故中被問責的風險。質量人在日常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 事故一旦發生,我們就只能等待相關部門的調查處理,我們只能祈禱,不要想著非法的路子去逃避責任。
2. 在日常工作中時刻要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經手的產品和原材,哪些是比較出現較事故的,針對這些產品,不能含糊,不合格就是不合格,不能在相關文件上簽字放行,即使丟掉工作也不能讓步。一旦出現事故被問責就追悔莫及。另外,針對各項質量數據,一定要留單存底,關鍵時刻,這些數據也許真的可以幫到你。
3. 不為了那幾個少的可憐的錢去把自己的無損檢測證書掛靠在別的企業,一旦企業出現事故,證書掛靠人就會是首當其沖的替罪羊,并且這種情況下證書掛靠人沒有太大的可能可以申訴。
4. 自己的簽名不要被取得電子檔,不替別人簽字。因為一旦出現重大事故,在調查問責的時候會核對筆跡的。代簽的人往往被無辜牽涉問責,冤屈!
5. 在進行相關簽字蓋章,特別是大量蓋章的工作情景下,建議帶上手套!因為重大事故的調查問責是不會放過對任何一個有可能參與事故產品所有相關環節的人員的。可能你只是一個文員,只是一個負責整理相關報告資料的人員,但是在蓋章的時候手指染上印泥,你的指紋就會清晰的留在資料上,這比你蓋上的印章更能有效問責!
6. 自助者天助,我們在祈禱自己經手的產品不出事故的同時還是老老實實的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嚴格執行相關的標準和操作規程,保證自己經手的產品是合格品,這樣,才能睡的踏實。
質量人,在出現質量事故前,請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其實,每個質量責任人面對重大質量事故時,都是弱者。只是其中的無奈,無人知曉,而我們必須承擔責任。
下一個十年,質量人的出路在哪里?
質量人未來的出路在哪里?這是一個所有質量人都在思考的問題。質量君曾在一個論壇看到這樣一個帖子。
這周面試了一家美資企業,一家德資企業,一家本土企業,明顯能感覺到對人才需求的差異。
美資企業是一個寡頭壟斷行業的NO1.對人才的要求不需要技術背景,強調戰略思維和邏輯,側重點是資源整合能力和規則制定能力,這其實是系統化思維加上商業發展階段的平衡。是整合了體系,方法和戰略的項目管理。
德資企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制造業,6億的產值員工總數不超過60人,典型的再工業化中的高效率企業。國內達到這個產值至少要700人吧。對質量人員的需求集中在實驗室,數據精度,制程變異控制,支持研發和缺陷預防。要求有技術背景但不強制。對團隊合作能力,靈活性和原則性要求高。
一家國內領先的民企,部分產品占世界一半的供應量,對人員的要求是同業經驗豐富,可解決目前的工程技術難題,懂五大工具,會精益。能吃苦耐勞。
現在質量管理國內大多數側重在產品本身,至于體系,預防,還處在應付客戶的階段真正能把體系,預防與生產結合起來的不多。
那家美資企業看中我的是系統規劃能力和精益,德資企業看中的是spc應用能力和客戶需求把握與平衡能力。內資企業不說了,直接明說如果他們側重行業經驗,我不適合,也不想做經驗分享。
兩家外資企業的共同點是高度自動化,自動化實現的前提是高度的標準化,對于零件的精度要求更高,對于設計冗余,公差設計要求更精確,不一定是更高,但更合理。
控制的重點都在于變差的控制,那家德國企業可以做到varation承諾客戶2%,內部控制0.5%。比行業平均水平高了4倍。同樣對于原材料也要求高度標準化。
標準化和高一致性的產品會讓現在正忙于檢查產品,糾正生產線錯誤的質量人員存在的價值在哪里?高度一致的產品,過程, 讓現在的Iqc Ipqc, oqc,做什么?現在忙于應付客戶抱怨的qe,忙于糾正產線錯誤的pqe,忙于審核被審核的sqe干什么?
提到標準化,不得不說到一個先烈張曉冬,他20多年前指出中國標準化的錯誤成了現在的致命問題,標準化不是為了標準化而標準化,應該是基于量化的基礎上實施標準化。國內反過來了,為了標準化,把一些精確的適用于特定產品的產品參數,過程參數公差放大,適用與所有產品,這種標準化讓人無語。
一條是專,專門技術化。這主要是為實現數據精度而進行的,方向是測量,實驗,儀器,測試方法和測試設備,基本上是實驗室化的路線。或者重回數據分析,尤其自動化數據采集和大數據系統提供的數據價值深度挖掘。
另一條路是博,走管理型復合人才。主要是實現資源組織的路,如和銷售復合的客戶質量管理,和供應鏈復合的供應商管理,和人事復合的stuff function,和技術復合的technical quality officer,和管理復合的IMS。
不管如何,這行職位都逐漸喪失現在的直接下屬,將變成虛擬性組織,合作,組織,平衡,決策,風險評估取舍將成為核心能力,這完全不同于現在的質量警察角色。
面對這種變化,質量人,你準備好了嗎?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