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強,是每一個企業家的天然欲求。不少企業在追求做大做強的過程中,卻陷入一種盲目地為“大”而大的誤區,妄圖一口吃成胖子, 最終欲速而不達, 反倒把企業給做垮了。不想把自己做死,企業要學會做小、做慢、做專。
01、將企業做“小”
韋爾奇在領導GE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大公司的各項弊端,如管理層級過多、反應遲緩、“圈子”文化橫行、效率低下……他非常羨慕那些規模較小但反應靈活,緊貼市場的公司,他總覺得這些企業將來一定能夠成為市場上的獲勝者。他意識到應該讓GE也變成與那些小公司一樣靈活的企業,于是發掘了很多全新的管理理念,包括“數一數二”、“無邊界”和“群策群力”等,使得GE具備了小企業的靈活性。這也是GE百年不倒的秘訣。
將企業做大,當然有好處,大企業猶如一艘大船,抗風險能力極強,但卻又因機構臃腫,效率極低,最終會阻礙企業的生存發展。而小企業恰恰相反,獨具靈活性、決定性和強烈的求知及發展欲望。靈活性決定著企業的效率,因此,無論企業的規模如何,都應該保持小企業所特有的高度靈活性。
02、將企業做“專”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一個人一生如果能做好一件事,那也是很了不起的,企業亦是如此。做“專”與我們所說的“工匠精神”一脈相承,當今時代從來都不缺少努力做事的人,缺乏的是一種專注的“工匠精神”,做企業亦是如此,缺的是你企業10年、20年、30年一直專注你熟悉的領域,精益求精,成為百年企業。
在德國,沒有哪家企業是一夜暴富的,迅速成為全球焦點的。他們往往專注于某個領域或某項產品,他們有很多“小公司”、“慢公司”,漸漸成為擁有百年以上歷史、高度注重產品質量和價值的世界著名公司。
曾經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記者問彼得·馮·西門子:“為什么只有8000萬人口的德國,竟然會有2300多個世界名牌呢?”這位西門子公司的總裁是這樣回答他的:“這靠的是我們德國人的工作態度,是對每個生產技術細節的重視,我們德國的企業員工承擔著要生產一流產品的義務,要提供良好售后服務的義務。”
當時那位記者反問:“企業的最終目標不就是利潤的最大化嗎?”西門子總裁回答道,“不,我們德國人有自己的經濟學。我們僅追求兩點:一、生產過程的和諧與安全;二、高科技產品的實用性。這才是企業生產的靈魂。企業運作不僅僅是為了經濟利益,事實上,遵守企業道德、精益求精制造產品,做“專”更是我們德國企業與生俱來的天職和義務。”
再舉一個國內的例子,樂視網。最近十幾年,互聯網平臺企業是商業舞臺的絕對主角,他們長袖善舞,攻城略地,談笑間從一個領域殺入另一個領域,從一個市場攻到另一個市場,讓很多人感慨:不知道這些企業未來的邊界到底在哪?
確實如此,就拿樂視網來說,先是超級電視,接著超級手機,然后轟轟烈烈開啟造車夢。普通消費者來說,是無法知道這家企業的未來邊界到底在哪?第一感覺是“不專注”。
2015年,樂視推出超級手機;2016年,超級汽車正式亮相,樂視生態全面落地美國……可以看到,樂視采取的是包抄戰略,以電視平臺為根基,以內容為媒介,構建了一個更為龐大的、橫跨三大終端的生態系統。但是,這個轟轟烈烈的戰役沒有成功。樂視在電視平臺還未長大時,就選擇平臺包抄戰略,折戟在所難免。這就是我們說的你在自己還“不專”的情況下就試圖一口吃成個大胖子,后果可想而知。
將企業做強的愿望,促使不少企業盲目走上了多元化之路。但多元化所需要的條件,很多企業并不具備,因此走向失敗。因此,企業應該要做專,集中精力、集中資源做自己最擅長的業務,保持核心競爭力,在專注的領域做到極致,成為真正的強者。
03、將企業做“慢”
原科龍集團董事長顧雛軍在2001年成功入主科龍后,還沒把科龍經營好,就急不可耐地利用科龍這個平臺,以“十鍋九蓋”的方式向銀行貸款,在三年不到時間里收購了亞星客車、襄樊軸承、美菱電器等多家上市公司,造成資金異常緊張,最終被政府有關部門以挪用資金罪、虛增資金罪等罪名判處10年徒刑,辛苦打造的格林柯爾系短時間內灰飛煙滅,讓人唏噓不已。
很多企業不顧自身資源短缺,一味地追求速度,致使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出現,最后外部環境的一點點變化成了壓死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
把企業做小、做慢、做專,并不是說企業不發展,不去做大做強,而是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企業的靈活性,控制好速度,專注做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成為真正的強者!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