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ISO9000咨詢難點
建筑業ISO9000(屬于建筑業)的行業特性,在ISO9000認證過程中比其他行業存在更多的難點,必須采取適宜的有效對策,才能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有效實施,才能達到預期的貫標要求。
難點之一:
建筑生產作業面分散與集中宣貫之間的矛盾
建筑業的特點之一是生產作業面廣,點多分散,流運性大。每一家建筑企業都有許多工程項目同時在各地施工,相互間的距離少則幾十公里,多則數百公里。雖然現代的交通工具為相互聯系提供了方便,但距離和時間的因素仍會給質量體系認證帶來不利影響。貫標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求企業員工人人學習,個個參與,采取集中貫標質量。但由于建筑企業所屬單位(特別是項目隊)之間的業務范圍和生產進度不一致,往往會在時間安排上產生矛盾,給集中貫標帶來很多困難。
為解決這一難題,可以采用相對集中與巡回輔導相結合的方法。即在不影響生產的前提下,能集中的集中,以部門工區域劃片就近集中。對無法集中的單位(如生產進度正處于關鍵階段或相距確實遙遠的項目隊)由宣貫企業貫標辦組成小分隊到各地進行巡回輔導,利用施工間隙化整為零進行宣貫。
公司可采用的宣貫采用多種形式。中層以上干部及生產技術骨干由外聘專家集中貫標,工種項目隊則以區域為單位集中貫標,對無法集中的單位,組織由管理者代表帶隊,全質辦成員主講的宣貫小分隊實施宣貫。這種從實際出發,不圖形式的宣貫方法,能收到“宣貫”和生產兩不耽誤的效果。
難點之二:
習慣意識行為與全新管理模式之間的矛盾
建筑業的特點之二是經歷的各種檢查驗收較多,雖然名目有別,但形式和方法大同小異,如“聽匯報,查資料,看現場,作肯定,提希望,下結論”等。其中“查資料,看現場”因缺乏嚴格的程序往往會淪為“走過場”,而最后“結論”大部分事先定下了“肯定”基調,一般都能過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沒有通不過的驗收”的“經驗之談”,對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也錯誤的認為{”用不著“大驚小怪”。這種思想與ISO9000標準必須真抓實干是十分矛盾的。
對此,應從增加“理性”和“感性”認識著手采取措施。
第一,可利用各種會議,培訓班從理性上做正面引導,指出ISO9000標準是集中了長期以來世界各國質量保證標準的經驗,是全新的,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按標準建立和運行的質量體系必須是切切實實的;認證審核必須嚴格按程序操作,容不得半點虛假,即使僥幸過關,也遲早會“砸鍋”,被“停牌”或“摘牌”。在下面引導的同時,最好能例舉一些未能通過認證的實例,以增強說服力。
第二,利用一切可能機會,灌輸“動真格”的感性認識。我們可以采取在班內審員培訓班時讓各部門負責人等非內審人員旁聽,使他們對通過質量體系認證的難度增加感性認識;同時工程項目進行符合性審查,有關部門(特別是工程項目隊)負責人及骨干人員現場觀摩了審核全過程。這種現場觀摩可以收到比聽課更佳的感性效果,有利于消除習慣意識。
難點之三:
管理的不規范與標準的規范化之間的矛盾
建筑業的特點之三是管理存在許多不規范的狀況,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情況屢見不鮮。這與ISO9000標準強調規范化操作的要求存在很大矛盾。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第二十五條明文規定,“按照合同約定,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和設備由工程承包單位采購的,發包單位不得指定承包單位購入用于工程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或指定生產廠、供應商。”而建筑市場的現中“由發包方指定生產廠、供應商”的情況很多。為了不“得罪”發包方承包單位不得不違心依從,導致許多用于工程的建筑材料處于既非“自購”又非“甲供”的失控狀態,成為當前建筑企業的一難題。針對這一難題,我們應采用將標準“細化”的方法,在程序文件中做出詳細規定:雖有顧客指定,但仍需經公司有關部門承辦物資采購;對分承包方評價也應由公司有關部門按本程序有關規定進行。這樣,就將此類物資明確列如“自購”范疇,并嚴格按采購進行控制,以滿足標準要求。
難點之四:短期行為與標準的持續有效性之間的矛盾
建筑業的特點之四是普遍存在短期行為。在質量體系管理認證中突出表現為:“得過且過、到時再說”,“臨陣磨槍、突擊應付”,“兵少將缺、濫竽充數”,“工程竣工、運行終止”,“證書到手、萬事大吉”等,短期行為的主觀原因是對標準的本質認識不足,客觀原因是建筑行業特性所決定的。
一方面,這種短期行為是由建筑產品的一大特性即專一性而產生。建筑企業往往是“先有顧客后有產品”。不同的顧客決定了不同的產品質量要求(包括規模、造型、功能等),很少有完全相同的。由于建筑產品往往是“一次性交易”,造成忽視回頭客的情況甚至錯誤的認為“反正是對特定顧客負責,也就不必過于認真地按普遍適用的標準去做”,從而產生短期行為,一切都圍繞“通過竣工驗收”轉。
另一方面,項目隊以工程項目為依托,工程竣工應自然而然告一段落,在承建新工程前往往會有或長或短的一段間歇期。新工程承建時,又灰因工程規模的差異,對原項目隊伍根據需要作必要的調整重組。因此組織和人員的穩定性較差,也從客觀導致一些短期行為。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首選糾正“為認證而認證”和“證書到手、萬事大吉”的錯誤觀念,強調通過認證只是標志企業的質量管理已達到顧客可以接受的最低水平,而絕非完美無缺。應該認識到,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保持和提高比建立更艱巨。
其次,應在制定各種計劃時(包括人才引進和培訓,設備增置和更新,資本經營和投資,市場開發和拓展)要有前瞻性:要在長遠計劃的框架內制定年度計劃,任何計劃均應有可操作性,并納入實施監控。如規定“培訓計劃”的要求,并應有基層部門的指令性要求,報最高管理者批準,才能指定并實施。這樣指定的培訓計劃具有切實可行的操作性,能收到預期效果。
對于局部(主要指工程項目)則允許從實際出發,特定時間限內的質量管理體系運行,追求局部范圍內的實效(即滿足顧客的特定要求)。我們要強調各工程項目隊一定要按各項目的自我質量追求(即顧客要求)實施質量體系運行。該創優的必須創優,并要有創優計劃;而對那些只要求合格的工程則不必盲目攀高,一切應以滿足顧客要求為準繩。應充分利用間歇時間,對員工進行再培訓。
我們應規定,凡新開工項目無論原隊伍是事調整,原則上均應重新實施宣貫。這樣既能進一步提高員工素質,又能營造一種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有效運行的意念和氛圍,為新工程項目的再一輪質量體系運行作準備,有利于消除短期行為,有利于確保企業整體的質量體系持續有效地運行。
難點之五:
粗放行管理基礎與標準要求之間的矛盾
建筑業的特點之五是員工的文化素質普遍低下,形成“放下鋤頭造房子,一字不識當包頭的現象。這雖然不能代表建筑業全貌,但畢竟也是一些建筑企業現狀的形象寫照。盡管許多公司建筑逐漸對技術的應用和人才的引進給予了一定重視,使這種狀況有所改善,但由于行為特性及長期形成的舊觀念,造成建筑企業的管理基礎依然是粗放型的。
ISO9000標準要求從文件化體系的建立到實施運行必須嚴格遵循程序和規范,即”該說到的要說到,說到的要做到,作到的要有效,并留下足夠證據“。所以,建筑業管理的粗入型基礎與標準的要求之間存在著必然的矛盾。
處理的原則是:既正視現實,又不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同時,不遷就敷衍,不降低標準要求。為此,重點抓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抓員工中的重點,即以抓各級領導(包括項目經理及其十大員)為主;二是抓單位中的重點,即以抓與質量管理體系運行關系密切的主要職能部門在建工程項目隊為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應采取督導、內審等多種形式反復地進行檢查。允許存在不合格,但必須認真分析原因,針對原因采取糾正措施,舉一反三進行整改,以防止問題的再發生。
假定:我們在內審中發現,有一些項目施工時,技術交底往往習慣于口頭交代,沒留下必要的記錄,原因是沒有統一的規范可依據。我們就該制定”技術交底記錄“表示加以規范。在”工序交接“等其他工作中也存在類似問題,我們就增定了10余種必不可少的使用與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表式,使類似的問題得到規范。同時應指定以激勵為主、懲罰為輔的獎懲措施。如此反復漸進,會達到逐步改善管理基礎,符合標準要求的目的。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