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SMS審核中幾個容易混淆的問題
? 在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OHSMS18000)審核中,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上容易引起混淆和爭論,筆者結合審核工作中的經驗,就幾個問題談談看法。
???? 危害的分類方法不當
???? 在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中,危害被定義為: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
???? 危害的分類方法很多,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組織對危害的定義或描述把握不準確,導致不能準確地找出危害所在,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
???? ——錯把設備設施當作危害,如某某機床、安全閥、法蘭等。正確的是,應明確機床某部位缺乏防護罩、某部位的安全閥失靈、法蘭泄漏等。
???? ——把一套工藝當作危害。正確的就是工藝的某一過程溫度、壓力超過設計值等。
???? ——對于可能導致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危害未進行辨識。
???? ——在企業的程序文件中,把危險源分成一類危險源和二類危險源,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企業職工無法判斷哪種危險源是第一類危險源,哪種是第二類危險源。這種按能量論的觀點對危害分類,在實際操作中不易被廣大職工接受和理解,不宜采用。
???? ——遺漏可能導致疾病或者說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危害,如高溫、低溫、振動等。
???? 筆者根據工作經驗,認為按照以下兩種分類方法對危害分類,結果比較理想,也使企業職工比較容易掌握。
???? 一是按導致事故、危害的直接原因進行分類的方法。按照這一方法,將危害分成了:物理性危險危害因素,化學性危險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素,生理、心理性危險危害因素,行為性危險危害因素,其他危險危害因素。
???? 二是參照事故類別、職業病類別進行分類的方法。按照GB6441-86,可將危險、危害因素分為16類: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放炮、火藥爆炸、化學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窒息和其他傷害(含冒頂片幫、透水、瓦斯爆炸等)。參照職業病的有關規定,可將危險危害因素分為:生產性粉塵、毒物、噪聲與振動、高溫、低溫、輻射和其他危害因素。
???? 危險源辨識的充分性不足
???? 到底怎樣的危險源辨識才是充分的?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擬申請認證企業,有些咨詢公司為了滿足危險源辨識的充分性,甚至要求企業辨識出多少個危險源。殊不知,危險源的多少是與企業的規模、復雜程度、工藝的特點、設備的新舊程度、行業的特點、員工的安全意識、所處的地理位置等一系列復雜的因素相關的,同等規模的企業,生產同樣的產品,其危險源的數量可能有很大的差異,給企業下危險源數量的指標,不僅給企業帶來了思想上和經濟上的負擔,也讓企業背著沉重的包袱去找所謂的危險源。
???? 審核規范實施指南附錄1中有這樣一句話:“辨識危害:辨識與各項業務活動有關的主要危害??紤]誰會受到傷害以及如何受到傷害。”按照這個意思,并沒有要求企業辨識出與各項業務活動有關的全部危害。因為安全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組織甚至不同的制度下,安全的觀念都可能不同,絕對的安全是沒有的。因此,在危害辨識的過程中,試圖讓企業辨識出全部的危害既不可能也沒有實際意義,受經濟發展階段、生產力水平、科學技術水平、人們的安全觀等的影響,總有一些危害可能不為人們所重視,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于安全的要求的不同,也許那些曾經不為你所重視的問題會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到那時候這些危害就需要考慮了。
???? 舉個實際的例子,對某公司的辦公樓進行危險源辨識,企業辨識出來的危險源有:用電的安全、消防安全、電梯的安全、辦公室的通風、計算機和復印機等設備的輻射、空調的氟里昂泄漏、裝修裝飾材料對人體健康的傷害、辦公樓建筑物本身的安全等。這樣的危險源辨識應該算是比較充分的。對于開水的燙傷、擦玻璃不小心導致的人員跌落等危害,如果企業沒有辨識出這樣的危險源,也不能說企業的危險源辨識不充分。至于走路摔跤的危害,如果不同的人在同一個位置經常摔跤,則應當作危險源處理,如可能是地板滑的原因,但如果只是某天某個人在某個位置摔了一跤,則完全沒有必要當作危險源處理。
???? 需要注意的是,在審核中,審核員應留意用人單位的事故臺賬、隱患臺賬和歷次安全檢查中所查出的問題是否在其危險源清單中列出。如果沒有列出,則說明其危險源的辨識是不充分的。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