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罩體顆粒物過濾效率測試儀標準及試驗特點解析
口罩可吸附阻擋煙、霧、粉塵、細菌等有害氣溶膠, 幫助人體隔離有害物質, 凈化吸入人體的空氣。用于不同用途的口罩有不同的設計要求和質量評價指標。醫用外科口罩適用于醫院門診或手術室等環境, 如進行體腔穿刺時, 防護醫務人員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進行無菌操作或護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時, 防止醫務人員將病原體傳播給患者。醫用外科口罩防止病原體微生物、顆粒物、體液等直接穿透物理屏障, 安全性相對較高, 還可用于流感的預防。
口罩顆粒物過濾效率測試儀
而標際GBPI生產的顆粒物過濾效率測試儀GB-KF30010主要用于日常防護型口罩、醫用口罩對顆粒物過濾效率的測試以及測定普通類織物、醫用防護口罩對于恒定流量的氣流的阻礙性能。適用于醫療器械檢驗中心、安全防護檢驗中心、勞動防護檢驗中心、藥品檢驗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紡織品檢測中心、醫院、口罩生產企業等。
主要適用標準:
GB 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
GB 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
GB 19082-2009 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求
GB 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
GB 24539-2009防護服裝 化學防護服通用技術要求
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技術要求
YY/T 0969-2013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其產品特點有:
1、采用冷發生氣溶膠發生器產生出連續穩定的氣溶膠粒子,加注溶液方便。
2、采用高精度PM2.5傳感器對氣溶膠濃度進行測量。
3、全程顆粒物防泄漏設計,保護實驗人員安全。
4、集成式氣溶膠發生器2套:鹽性顆粒物氣溶膠發生器和油性顆粒物氣溶膠發生器。
5、配有氣溶膠顆粒物靜電荷中和裝置。
6、氣動夾具并配有保護裝置,使用安全方便。
7、配置溫濕度傳感器,實時顯示環境溫濕度(溫濕度要求:25℃±5℃,30%RH±10%RH)。
8、配置玻璃轉子流量計、真空泵、激光塵埃粒子計數器。
9、控制系統:計算機控制試驗過程,自動采集數據,配置專用電腦和測試軟件。
10、計算機自動測試氣體濃度,自動計算過濾效率;可保存、輸出、查詢、打印測試數據。
過濾效率試驗:
依據GB2626-2006 定義, 過濾效率 (filter efficiency) 指在規定檢測條件下, 過濾元件濾除顆粒物的百分比, 該指標是決定醫用外科口罩性能指標的根本要素。YY0469-2011 標準中4.6 項要求醫用外科口罩的細菌過濾效率 (BFE) 應不小于95%, 對非油性顆粒的過濾效率 (PFE) 應不小于30%。經典過濾理論指出, 口罩材料的過濾效率中起主要作用的過濾機制是攔截效應、慣性效應、擴散效應、重力效應和靜電效應。由于5 種效應的綜合作用結果的存在, 并非顆粒越小越難于濾除。因此采用最具穿透性的顆粒進行試驗, 才能夠如實反映濾料的過濾效率。
測試結果表明了不同的生產廠家的醫用外科口罩質量參差不齊, 我們認為生產企業選取濾料的差異決定了過濾效率測試結果的優劣程度。濾料的種類千差萬別, 例如紗布口罩是以普通脫脂紗布或普通紗布為濾材, 非織造布口罩是以熔噴纖維、荷電熔噴纖維等非織造布為濾材, 復合口罩是多種濾材復合而成, 例如碳纖維、非織造布和紗布復合等。紗布的過濾效率較低, 阻力也低, 而一般非織造布的過濾效率和阻力范圍分別在2.8%~99.8%、9~157 Pa;有的駐極體口罩的濾料過濾效率和阻力范圍分別為80.6%~99.9%、4~72 Pa。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在空氣中并不單獨存在, 它們附著在塵埃、飛沫中形成氣溶膠。濾料對顆粒物的濾除機制同樣適用于微生物。此外, 從廠家7 的樣品測試結果可知, 細菌過濾效率不合格的產品, 其顆粒過濾效率不一定合格, 因濾料的作用機制是5 種效應的綜合作用的結果。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