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terFly質量學堂】任正非:忽略質量,那是自殺!
2018年第二季度,著名的市場研究分析機構Canalys也迅速發布了一份今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二季度的分析報告,報告顯示,華為以27%的市場占有率創造了國內手機市場自2011年以來品牌市場占有率的最高記錄。至此,華為中國市場占有率已經連續四年第一。
華為為何能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連續四年第一?
華為任正非為我們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我們決不能為了降低成本,忽略質量,否則那是自殺,或殺人。搞死自己是自殺,把大家都搞死了,是殺人。”任正非如是說。
超群的質量意識
質量管理是一門哲學。當從狹義的質量上升為廣義的質量時,質量便成為一門哲學,有其自身的質量觀和方法論。
華為質量管理體系的運作方式,在其《基本法》中有明確的表述:“優越的性能和可靠的質量是產品競爭力的關鍵。我們認為質量形成于產品壽命周期的全過程,包括研究設計、中試、制造、分銷、服務和使用的全過程。因此,必須使產品壽命周期全過程中影響產品質量的各種因素,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必須實行全流程的、全員參與的全面質量管理,使公司有能力持續提供符合質量標準和顧客滿意的產品。”
《華為基本法》明確規定:
我們的質量方針是:
1.樹立品質超群的企業形象,全心全意地為顧客服務。
2.在產品設計中構建質量。
3.依合同規格生產。
4.使用合格供應商。
5.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
6.質量系統符合ISO9001的要求。
我們的質量目標是:
1.技術上保持與世界潮流同步。
2.創造性地設計、生產具有最佳性能價格比的產品。{' ]- Q
3.產品運行實現平均2000天無故障。
4.從最細微的地方做起,充分保證顧客各方面的要求得到滿足。
5.準確無誤的交貨;完善的售后服務;細致的用戶培訓;真誠熱情的訂貨與退貨。
我們通過推行ISO9001,并定期通過國際認證復審,建立健全公司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使我們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與國際接軌。
質量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唯一的權威就是成就。當大多數企業仍然在空喊“安全第一,質量至上”的口號時。華為在踐行著她那樸實的質量方針、質量目標。
長生疫苗事件:一個反面的案例 2018年7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指出,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行為。這是長生生物自2017年11月份被發現百白破疫苗效價指標不符合規定后不到一年,再曝疫苗質量問題。
從質量角度,我看到得不是資本逐利,而是淡薄的質量意識。資本是逐利的?資本作為一個沒有生命的客觀存在的東西,怎么會是逐利的呢?明明人是逐利的吧,但是試問一下世界上真有既不求名,也不逐利的人嗎?如果真的有,也應該已經出家了吧。捫心自問,我們是不是也希望成為富人或至少工資再高一點呢?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所以我們真正要指責的是:一些無良商人在追求生活或生命質量的同時,犧牲了別人生活或生命質量。“安全第一,質量至上”成為一句喊了幾十年的質量口號,沒有執行的口號是不可能變成企業文化的,所以事故仍然重復著昨天的故事!
從某種意義上講,質量是唯一可以持續獲得利潤的手段。投機倒把、坑蒙拐騙遲早(有可能是猴年馬月)會受到法律的制裁:10月16日晚間,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吊銷其《藥品生產許可證》;沒收違法生產的疫苗、違法所得18.9億元,處違法生產、銷售貨值金額三倍罰款72.1億元,罰沒款共計91億元;此外,對涉案的高俊芳等十四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作出依法不得從事藥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行政處罰。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質量應該有三種境界:
(1)關注產品或服務的質量
(2)關注體系或經營的質量
(3)關注生活或生命的質量
任何人都不應該在追求自己生活或生命質量的同時,犧牲別人生活或生命質量。
以質量求生存,以效益求發展。對內,質量就是生命,事關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對外,質量就是責任,事關別人的生死存亡。忽略質量,那是自殺或殺人!你怎么看?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