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盲食物激發試驗:
雙盲食物激發試驗為診斷食物過敏的金標準,主要用于以下情況:
(1)幾種食物同時被懷疑為過敏原且特異性IgE(sIgE)陽性,為減少患者禁食種類時可使用;
(2)高度懷疑某一過敏物,但無sIgE抗體的證據,為進一步確定進食該食物的安全性時使用;
(3)非IgE介導型食物過敏者多用該方法?;颊邞冗M行排除飲食,然后施以食物刺激,在操作過程中為控制偏倚,可不讓患者知道進食食物的種類或使用安慰劑,但對反應較嚴重的IgE陽性的過敏原。不宜做該試驗。由于該試驗有一定危險性,且近年來有證據表明定量IrE檢
測可預測DBPCFC的試驗結果,結合臨床病史多數食物過敏可得到確診,故真正需進行DBPCFC的患者并不多。
二、皮膚針刺試驗(SPT)
SPT為臨床常用的檢測過敏原特異性IrE的體內試驗。具體方法為用稀釋抗原液點刺皮膚,同時進行陰、陽性對照,15min后觀察檢測點是否出現風團或潮紅反應,如風團直徑超過陰性對照3mm則為陽性,表明存在與過敏原IgE結合的肥大細胞。SPT最顯著的優點是價格便宜,快速,而且可讓有疑心的患者看到結果;但許多因素如季節,測試時間,待測區域,藥物等都會影響其結果,且所用的蔬菜、水果等過敏原提取物缺乏穩定的蛋白,故該法的重現性較差。同時,不同地區及醫院所檢測的過敏原種類、濃度、判別標準及質控措施有很大差別,這使醫院間共用結果受到限制。
三、體外IgE檢測
與體內試驗相比,體外檢測具有效能參數可靠,不受藥物影響,無全身反應危險等優點,在下列情況下首選:(1)對過敏原極度敏感;(2)皮膚異常;(3)患者服用干擾皮膚反應的藥物;(4)患者不合作或拒絕皮膚檢測;(5)患者處于嚴重過敏反應后由于巨細胞介質耗盡所致的不應期。近年來,體外sIgE檢測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
1.放射過敏原吸附試驗(RAST):RAST為最早使用的過敏原檢測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將過敏原結合到固定相,加入待測血清及參考對照,血清內存在的過敏原-slgE將吸附在固定相上,通過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抗IrE二抗來檢測血清中的sIgE。由于該法費用昂貴,花費時間長,放射性同位素易過期且污染環境,不同來源試劑盒的參比血清不同而不易相互比較,待檢血清含有相同特異性IgG時可干擾正常結果,故目前已逐漸被測定帽(CAP)過敏原檢測法所代替。
2.測定帽(CAP)過敏原檢測系統是目前國際上廣泛應用并公認較為可靠的過敏原定量體外檢測系統,主要原理為酶聯免疫熒光測定法(FEIA)。CAP系統建立于新型固體相——裝在小膠囊中的親水性載體聚合物上,由一種經溴化氰活化的纖維素衍生物合成,與過敏原有極高的結合能力。其過程為將50標準血清或患者血清加入到固有相,再將酶標抗IgE二抗加入到固有相中,最后測定熒光并與標準曲線比較。CAP過敏原檢測法測定范圍為0.35~100KU^/L(A:allergensIgE),變異系數(CV)<10%。通常以sIgE>0.35KU^/L為臨界點(即陽性反應),其陰性預報正確率達95%,敏感性也高達94%~100%,但其特異性較差,陽性預報正確率(PPV)則更低。若根據情況調整臨界點,則可提高其特異性和PPV,該系統可分析常見的6種食物過敏原:雞蛋、牛奶、花生、大豆、小麥和魚。
3.進口試劑和方法:這些方法的儀器試劑都很昂貴。
4.生物芯片:近年來,漸趨成熟的蛋白質芯片技術因其高通量、微型化、平行性檢測等優點,正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藥物篩選、腫瘤標志篩查J、臨床檢測等領域,被看作是最有前景的診斷工具。盡管近年來蛋白芯片檢測過敏原有了很大發展,但有幾個問題仍需解決:(1)玻璃基質本身的缺陷、芯片表面微塵的聚集及去濕化使蛋白芯片極易產生人為信號,而這些干擾信號是操作者不能簡單識別的,因此,必須建立嚴格的標準以評估結果;(2)蛋白芯片點樣不準確,批間差異較大,這還需通過點樣技術的提高來克服。
四、生物共振技術
目前,生物共振技術在食物過敏原檢測中的應用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過敏是一種生物物理信息現象,該現象在人體內產生需要過敏印痕的出現,這種過敏印痕來源于物質與人體的多次接觸,然后逐漸產生基于物質信息的生物物理印痕,一旦人體產生了這種印痕信息,它就可能被維持并處于休眠狀態,當再次接觸過敏源時印痕被激活,并進而通過生物物理脈沖誘發常見的變態反應疾病。每種過敏印痕的信息是此種過敏原惟一的生物物理共振模式,使用共振技術可將致敏信號檢測出來。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