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場監管總局通報了2024年“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工作情況,并在通報中分享了天津等10個地方的典型經驗。今天,小編與大家一起分享天津、河北、山西、遼寧、上海5個地方的“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典型經驗。
天津:精準評價,精細分類,精心幫扶
成熟度評價賦能小微企業發展
天津市市場監管委聚焦提升小微企業質量管理能力,在小微企業質量認證提升行動中創新開展“企業質量管理成熟度評價”工作,建立了“評價診斷-問題導向-分類幫扶”的閉環提升機制,顯著提升了企業的質量管理意識和能力,為天津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一)以標準為引領,實現精準評價。為改變當前小微企業質量管理成熟度評價依據不統一、評價結果缺乏科學性和公正性的狀況,引導小微企業改進和完善企業質量管理,天津市市場監管委、天津市工信局和天津中小企業經濟發展協會率先發布《中小企業質量管理成熟度評價規范》團體標準,建立了覆蓋“戰略、策劃、資源、業務、產品、售后、監測、改進”8個模塊、40項關鍵指標的成熟度評價體系,涵蓋企業生產經營全鏈條,為質量管理現狀畫像提供了科學依據。通過在濱海高新區高端裝備制造業提升行動試點區域選取30家不同規模的小微企業開展質量管理成熟度評價,直觀反映小微企業在流程策劃、風險識別、制度建設等方面的普遍短板,準確識別企業所處發展階段,為下一步開展精準幫扶提供數據支持。
(二)以結果為依據,實行精細分類。經統計分析,所評價企業中約30%為“初步系統”,即細節上仍有較多疏漏,無法實現全面覆蓋;約40%為“有效系統”,即管理層參與度和質量管理合規性較強,但在創新和優化上需進一步提高;約25%為“追求持續改進系統”,即進入質量管理的追求持續改進階段,但在全面創新和變革管理方面尚有待加強;約5%為“領先型系統”,即質量管理水平處于行業領先地位,能夠通過創新工具實現質量管理的跨部門協作與資源整合。依據評價結果,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小微企業選擇了對應的幫扶認證機構,實現了精細分類。
(三)以問題為導向,實施精心幫扶。分類梳理小微企業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建立“評價-改進-再評價”幫扶方案:對基礎薄弱型小微企業,重點輔導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框架,開展基本流程的策劃與執行培訓;對初步具備體系雛形但運行效果不穩定的小微企業,提供流程優化、資源整合及風險管理策略;對體系運行達到一定成熟度的小微企業,重點推進標桿對標提升,輔導其聚焦技術創新和數據驅動決策,實現質量管理效能跨越式提升。經過幫扶,30家小微企業中有70%管理成熟度等級提升了至少一個階段。其中,初級階段企業減少至2家,追求持續改進階段企業增加至13家,領先型企業數量增加至6家。企業普遍反饋質量管理意識和質量管理能力有了顯著提升。例如,某食品企業經過質量認證幫扶,質量管理成熟度由55%(有效系統)提升至80%(追求持續改進系統),產品不合格率從5%—15%降低至2%—7%;利用數據分析工具預測市場趨勢并調整生產計劃,庫存周轉率提高60%;優化物流配送方案,物流成本降低20%。
河北:試點推動,示范先行
助力區域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河北省市場監管局緊緊圍繞107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試點推動、逐步推開”的工作思路,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持續深入開展小微企業質量認證提升行動,有力促進縣域特色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目標導向,注重系統謀劃。一是契合全省經濟發展工作方向。提升行動工作錨定107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以各市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為基礎,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二是打造推動試點工作矩陣。形成2個國家級試點、21個省級試點、17個市級試點的工作局面,打造了近7000億產值規模的工作矩陣。三是明確區域試點工作目標。按照自愿申報原則,經過組織專家評審,確定了2個批次的全省提升行動區域試點,從工作措施、預期成效等方面明確區域試點的工作目標,要求每個區域試點每年培樹3—5個提升行動典型案例。
(二)堅持問題導向,注重點面結合。一是解決企業個性問題,發揮“點”的示范作用。參與提升的小微企業取得良好質量效益,某絲網企業將質量管理體系與數字化管理平臺有機融合,織機生產效率提升了40%,年生產成本節約150余萬元;某食品企業通過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產品一次合格率提高了30%,單噸產品成本降低900元。二是解決行業共性問題,發揮“鏈”的引領作用。注重鏈主企業幫扶引領,唐山市、邢臺市開展規上企業“1+N”質量認證結對幫扶培訓,每家鏈主企業結對幫扶3—5家鏈上小微企業,發揮規上企業“產品輻射、技術引領、管理示范”的帶動作用,提升小微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共有498家鏈主企業參與,有效解決235個產業鏈共性問題。三是創新服務模式,發揮“域”的帶動作用。積極創新認證服務模式,在安平絲網產業區域試點探索“階梯式”培訓新模式,根據企業發展階段和管理水平,階梯式培訓100家企業,幫助10家企業獲得認證證書,在幫扶工作實踐中取得較好效果,提升了認證服務質效。全省參與提升行動的認證機構有115家,專家近500人,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
(三)堅持結果導向,注重整體提升。一是培樹企業示范標桿。近3年來,全省共培訓小微企業約3.0萬家次、6.1萬人次、1400余場次,為小微企業培育質量管理人才1.1萬余人,培樹提升行動典型案例1000余個,通過“世界認可日”“質量月”等重大活動,發布進展和成效,形成“學趕超”的工作氛圍。二是打造行業發展樣板。全省提升行動區域試點涵蓋了航空航天和鐵路、電子信息技術、金屬制造等近40個行業。石家莊鹿泉區專網通信產業等6個縣域產業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安平縣堅持把區域試點作為絲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力,絲網產業產值達1057億元,成為全省首個千億級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三是提煉省域工作經驗。在推動區域試點工作過程中,提煉總結了四點經驗啟示:選準選好試點行業、企業是工作基礎;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是重要保證;各級部門形成工作合力是關鍵環節;認證機構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是有力支撐。
山西:提升行動引領,質量基礎集成
全要素推動縣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山西省市場監管局認真貫徹落實金湘軍省長“再接再厲進一步推進提升行動擴面提質,把推進質量強省工作落到實處”的批示要求,圍繞專業鎮、產業鏈,以小微企業質量認證提升行動為先導,統籌標準、計量、檢驗檢測等職能,整體謀劃、系統推進、精準有效幫扶小微企業提升質量,賦能縣域經營主體打造品牌,有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一)著力精準施策,賦能縣域品牌。通過認證精準幫扶,推動地方品牌培育發展,農業、制造業、文化旅游業等行業的27家小微企業獲得“山西精品”證書,實現了企業管理能力、產品質量、經營效益和品牌影響力整體提升。提升行動助力“平遙推光漆器”“定襄法蘭”“代縣黃酒”和“懷仁陶瓷”等品牌享譽全國、走向世界,進一步帶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例如,推行“三疊鏈”幫扶模式,即“動員+宣貫的導入鏈”“線上+線下的培訓鏈”“診斷+服務的解決鏈”,促進清徐老陳醋專業鎮高質量發展,指導當地40余家小微企業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并通過認證,幫扶多家企業建立BRCGS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幫助指導某水晶制品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組建知識產權管理團隊,破解生產設計脫節難題,應對嚴重同質化市場競爭,該企業產品在電商平臺銷售額名列全國同類目前十,榮獲“中國玻璃器皿行業十大品牌”等榮譽,擁有外觀專利、版權上百件,新品銷售收入占比達80%。
(二)質量基礎集成,創新提升模式。選取4個區域產業實施“提升行動引領,質量基礎集成”的綜合幫扶模式。一是推進融資支持。會同有關部門創新實施質量融資增信政策,印發《關于開展“晉質貸”融資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幫助小微企業借助質量認證等信用資產獲得信貸支持36.29億元。二是推進全要素發力。賦能太谷瑪鋼專業鎮高質量發展,推動建設10個公共服務平臺,發布1項團體標準,瑪鋼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率同比下降0.9%;賦能杏花村汾酒專業鎮高質量發展,幫助企業開展自愿性產品分類分級認證,用質量認證擦亮品牌;賦能“稷山四寶”區域品牌高質量發展,圍繞4個特優產品培育58個“三品一標”認證產品,29個產品獲綠色食品認證。
(三)做強試點示范,助力鄉村振興。大同市渾源縣黃芪產業已基本完成提升行動區域試點工作,某黃芪文旅康養企業通過質量認證提升,促進農文旅產業鏈融合發展,黃芪主導產品國內外市場占有率從12%提升到21%,全產業鏈總產值由5億元增長到15億元,形成“標準引領、認證提升、品牌賦能”的可復制可推廣模式。晉中祁縣玻璃器皿產業引入大同渾源黃芪成功經驗,將區域試點融入地方產業整體發展規劃,指導第三方機構幫助祁縣某玻璃企業打造集工業、商貿、展示等產業功能于一體的場景示范基地,推動產學游融合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山西省各地市充分運用試點示范經驗,以點帶面,在醫藥、食品等行業打造示范場景21個,共同構建“生產有規范、產品有標準、質量有檢測、認證有程序、市場有監管”的現代化、標準化、體系化認證提升新格局,為山西高質量發展、全方位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遼寧:“點線面鏈”立體施策
助力提升行動“加油提速
2024年以來,遼寧省市場監管局緊緊圍繞區域產業綜合質量水平和小微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需求,深入實施提升行動,“點線面鏈”多維發力,精準施策,持續幫扶,把提升行動打造成遼寧認證工作新名片。
一是定“點”聚力,樹標立范。立足小微企業實際需求,強化問題導向,充分調動認證機構主動性、積極性,遴選確定提升行動試點企業68家,組織“專家團”“智囊團”到試點企業全面調研診斷,為小微企業出具“體檢診斷報告”,運用總局試點成果和ISO9001標準實施精準靶向施治,對癥下藥,幫助試點企業建立實施完整、科學、規范的質量管理體系,讓企業在質量管理上有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在經營效益上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目前,已有67家企業主動申請并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形成優良案例18個。各地市市場監管局組織質量技術機構深入企業,常態化把脈問診,當好“服務員”,面對面為企業提供質量幫扶,解決企業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共樹立標桿企業108家,發揮了較好的示范引領作用。某企業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全過程質量控制,產品合格率從68%提升至90%,成品率從80%提高到95%,銷售額同比增長20%,并先后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遼寧優品”等。
二是多“線”發力,積微成著。2024年,遼寧省市場監管局積極對接省內金融機構,啟動質量認證貸,對獲證企業分類建檔,以證強質、以質增信、以信融資,對符合貸款條件的獲證企業按照協議落實優惠利率,做到應貸盡貸,合作金融機構已發放貸款1.51億元,有效促進企業減負降本增效,金融領域采信認證結果取得突破性進展。各地市市場監管局積極與發改、工信、農業、金融等部門溝通協調,創新工作模式方法,在資金安排、金融信貸、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等方面合力推進提升行動,幫扶小微企業近千家,其中專精特新企業15家,依托郵儲銀行“千億送貸”合作項目為參與提升行動的小微企業發放貸款7.2億元。遼陽市市場監管局與市金融辦、市財政局聯合創新融資模式,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與市工信局聯合對獲評國家級、省級“小巨人”企業給予獎勵。12家駐遼認證機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幫扶指導192家企業優化生產流程、規范現場管理、整改不符合項等,并減免認證費用14萬余元。
三是拓“面”延“鏈”,立體推進。各地市市場監管局聚焦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大局,圍繞區域傳統產業、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2024年積極開展提升行動區域試點14個,發揮“鏈主”作用,帶動鏈上企業共建質量管理體系“朋友圈”,共有518家企業參與,梳理產業共性質量問題39個,已有效解決31個。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市一試點、一域一特色的工作格局,興城泳裝產業入選總局第二批提升行動區域試點。營口市圍繞汽保工業園開展區域試點,成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面向汽保小微企業提供全鏈條質量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已有65家企業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32家企業獲得IATF 16949認證,帶動新增就業1600余人,帶動產業產值增加1.3億元,生產總值達到108.4億元,汽保產業產能占全國1/4.
上海:打造“1+2+3+4”機制
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創新提質發展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積極發揮質量認證技術支撐作用,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發展格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注重質量和成效為宗旨,持續開展小微企業質量認證提升行動,推動先進質量理念和質量管理模式向全產業鏈延伸。
一是強化工作統籌,建立“1+2+3+4”工作機制。“1”是運用一個“質量認證工具箱”,依托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統籌運用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質量管理等要素資源,幫助企業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2”是用好總局和本市兩級服務培訓平臺,通過專題培訓、專家進企、質量診斷等,為小微企業提供精細化、定制化幫扶服務。“3+4”是凝聚企業、認證機構和行業協會三方力量,實施培育區域發展競爭優勢、開展系列針對性宣貫培訓、組織精準幫扶指導、選樹優秀典型案例四項專項行動。結合各區產業特點,明確機器人、信息技術服務等18個重點推進的行業領域,按照“精準選、精準扶”原則,開展“一企一策、靶向服務”,累計幫扶783家小微企業提升質量管理水平,質量認證培訓覆蓋1.3萬家企業、9萬余人次。
二是聚焦先進制造業,推動上下游質量聯動提升。浦東新區以張江機器人谷產業園區為載體,聚焦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開展提升行動第二批區域試點工作。由區市場監管局、有關企業及認證機構等聯合推動機器人產業鏈“鏈主”企業將上下游79家小微企業納入共同質量管理體系。針對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及醫療機器人等領域不同應用場景的質量提升需求,設計培訓課程,制作人形機器人產業圖譜,以鏈主帶上下、以骨干帶配套、以園區聚要素,形成上下游同頻共振的“鏈式反應”。金山區市場監管局聚焦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制造產業質量提升,指導區內33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成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聯盟,強化“鏈主”企業示范作用,為鏈上企業搭建資源共享、技術協同和市場開拓平臺,持續擴大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質量提升生態圈。編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鏈質量提升工作手冊,落地“金質貸”質量增信資金500萬元。
三是聚焦現代服務業,推動區域特色產業做優做強。青浦區市場監管局聚焦餐飲服務行業綠色發展,組織開展專題培訓,宣貫質量認證知識及《綠色餐飲服務認證要求》團體標準,引導企業將食品安全、低碳環保和健康飲食等經營理念貫穿于餐飲服務各環節,推動餐飲企業綠色低碳發展。2024年,青浦區市場監管局精準幫扶11家餐飲服務企業,其中3家企業獲得綠色餐飲服務認證,對在提升行動中取得明顯成效并首次獲得綠色產品或服務認證的企業給予2—10萬元補貼。長寧區市場監管局聚焦養老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引導“鏈主”企業實施精細化管理,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參與提升行動、品牌和創新能力建設及標準制修訂,已有15家養老機構通過質量認證,某企業的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獲得“上海品牌”認證,某企業基于服務標準化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質量管理成果獲得第四屆長寧區政府質量獎。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