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由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主辦、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中部中心)、湖北省技術市場協會承辦的湖北省優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案例評審會在武漢召開,決出十佳。來自行業領域的3位資深專家對報名案例進行了評選,通過對報名的技術經紀人案例的服務特色、服務策略、服務過程、服務模式、服務成效等方面進行多維度考量,最終確定十佳榜單。湖北首次評選技術經紀人服務案例,旨在為全省持證技術經紀人總結經驗、學習先進提供借鑒和推廣。十佳優秀案例有哪些亮點,一起來看看吧!
案例一
聚焦產業需求,精準高效推動項目落地——湖北睿之揚科技咨詢有限公司 段雨
案例亮點:本案例中,睿之揚科技服務團隊針對武漢市武昌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提出的技術需求,專門組建服務團隊,以企業需求為錨點,通過對新技術多角度多緯度分析,形成為技術產業化所必須的技術資料和服務方案,為技術供需雙方在技術配對中節省信息對接時間,縮短轉移周期,最終高效、精準完成技術推介服務。
項目對接是精細活,不是把供需雙方拉到一起就可對接成功,需要做細致的籌劃。所謂“精準對接”,就是既要充分了解科技成果的技術先進性、創新性、成熟度及其商業價值,也要充分了解需求方的痛點、癢點、技術實施能力和資金實力等,并管控雙方的預期,使供需雙方相向而行。
案例二
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完整產業鏈的啟發——湖北省生物農藥工程研究中心 李奎
案例亮點:產學研戰略聯盟模式旨在組織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圍繞產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問題,開展技術合作,突破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這種模式優勢在于產學研聯盟的結合度高、聯盟成員之間互動性強、交易成本較低、技術創新能力強,能有效促進合作中各要素與資源的綜合利用,具備持久的發展潛力,是產學研合作的進一步升級。
本案例中,國家生物農藥與生物防治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建立,有力支撐了技術供給方科技成果的產業化以及技術需求方科技企業的做大做強,為產業界和學術界提供了一個合作交流的平臺,形成緊密配合、上下貫通、相互信任的創新共同體,促進了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推動了農業產業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如今的農業科研成果轉化,需要更多的戰略聯盟“伙伴”,共享資源、共同研發、共享成果,一起助推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用實際行動給農業領域帶去新的可能性和想象力,真正做到科技成果落地,惠農富農。
案例三
精準對接“油”求必應——湖北民族大學 李明飛
案例亮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的建立是提高生產和市場特定領域的創新培育,必須充分考慮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的滯后性,因此搶占發展先機,能夠明顯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本案例中,羅博士科研團隊在山桐子無性繁殖扦插、嫁接、雌雄異株、工廠化育苗等環節已具備較完善的技術積累,該團隊擁有多項發明專利,其中多項是與山桐子培育和加工方面相關。因此,在促成雙方談判簽約中,引導技術應用面對市場化需求,可以有效提高團隊研究成果的核心競爭力,是此次雙方能夠合作成功的關鍵所在。
案例四
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改進與優化——武漢之盛方略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李蔚藍
案例亮點:本案例完成人李蔚藍有著雙重身份,武漢之盛方略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和東湖高新區選派的第一批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聯絡員,因李蔚藍結緣高端科研人才而受益的企業不止怡特環保,還有佰力博、勵耕果園等。邀請名校專家合作,曾是企業的“痛點”——接待、服務、配套設備等一系列成本,如今有了“扎根”企業的聯絡員,企業尋找高端技術人才有了“捷徑”。
案例五
謀劃布局——下好大健康產業專利轉化“先手棋”——武漢大學 徐霜、沈正祥
案例亮點:技術轉移服務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為技術轉移尋找從產業化研究開發、轉移交易、到產業化投資整個過程的資金支持。技術創新與金融服務的結合,保證市場導向的技術研發能夠按照設定的目標持續推進,為技術及時轉移贏得時間和效率,降低失敗的風險。
本案例中,武漢大學將學校專業化的職能部門與社會資源統籌組織起來,有效聯動、一體運作,資金的來源既有各當事方投入,也有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還有種子基金、天使投資等。
依靠獨特的學科優勢,武漢大學正在探索“高校+風險投資”“金融+科技”的成果轉化模式,由武漢大學成立的科轉中心和資產公司,從產業化視角在“學”和“產”之間搭建起一架橋梁,助力武大科技項目從“0”成長到1.服務社會發展。
案例六
“走出去,請進來”準確把握和深度挖掘產學研合作潛力——湖北大學 馬興建
案例亮點:多年來,高校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率低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是高校面臨的必答題。加快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從“書架”走向“貨架”,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湖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做出了有益探索。
他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高效精準對接,他們創新體制機制,完善轉化服務體系,抓好關鍵要素,出臺激勵措施,讓學??蒲谐晒M快應用到產業之中,賦能產業發展,讓“科技之花”更快走出“象牙塔”,為湖北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供有益借鑒。
案例七
助力打破高端液壓伺服控制元器件國外壟斷,實現國產替代創新——武漢聚華傳新科技孵化有限公司 童心
案例亮點:1、國產替代創新賽道。液壓伺服閥是高端液壓系統的核心元器件,過去長期依賴進口,不僅供貨周期長而且價格昂貴,極大地影響了國內高端液壓領域技術發展。因此,電液伺服元器件被列為我國核心基礎零部件,是《中國制造2025》實施工業強基工程的重點突破瓶頸。
2、技術、工藝與產品優勢。海卓伺服利用微型無框高功率密度電機設計及驅動技術、智能傳感技術與增材制造成型工藝,研制的增材制造直驅式伺服閥系列產品,抗污染能力強、成本低、體積小、壽命長、效率高、周期短,可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科學實驗、智能制造、冶金和工程機械等領域。
案例八
案例八:放權讓利 為綠色低碳發展賦予新動能——湖北工業大學 楊磊
案例亮點:賦權改革,讓高校研究人員能夠將科技成果作價參與企業股權投資合作。湖北工業大學作為賦權改革試點單位,于2021年3月出臺了《湖北工業大學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方案》和《湖北工業大學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八條措施》,從職務科技成果的賦權方式、收益分配、國資處置、轉移模式等方面進行積極實踐和探索。在學校政策體系的支持和激勵下,張教授團隊無須資產評估,采用知識產權作價入股的方式,實現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
揭榜掛帥推動技術難題與各技術解決方案有效對接,賦權改革讓科技成果轉化于細微處發力。學校將科技成果的所有權進行賦權,為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提供支持和保障。
案例九
管家式經紀服務的作用——湖北卓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楊濤
案例亮點:本案例的亮點在于實施“管家式”技術經紀服務,從一開始成果披露到資源對接,從協議起草到投資洽談,從專利服務到后期管理等,湖北卓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全程介入并持續跟蹤,創建將“技術、人才、管理、資源、資金”等要素有機鏈接起來的“管家式”技術轉移服務模式。
本服務案例是從項目的整體方向去思考問題,系統地去看待經紀服務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提前做好服務規劃,主要在于早期創新技術分析、專利導航分析、技術評估、專利布局、知識產權保護策略、商務談判、法律服務、政府扶持資金獲得、投融資等的“管家式”技術轉移服務,創建將“技術、人才、管理、資源、資金”等要素有機鏈接起來的創新服務模式。
案例十
黃石大冶湖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促成大冶斯瑞爾換熱器有限公司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服務成功的典型案例——湖北科移科技有限公司 周登江
案例亮點:專業化的成果轉化服務團隊,擁有一支了解高校院所科研成果、熟悉產業發展的技術經紀人團隊,實現高校院所科研成果產業化。
周登江團隊開展企校產學研合作對接,根據企業技術需求,線上線下實時向省內外高校院所推介;定期發布省內外高校院所最新科研成果,常態化組織企校產學研對接活動。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務,為廣大科技型企業提供科技金融、科技人才、成果評價、技術合同登記、技術經紀人培訓等服務。
專門組建服務團隊,以企業需求為錨點,通過對新技術多角度多緯度分析,形成為技術產業化所必須的技術資料和服務方案,為技術供需雙方在技術配對中節省信息對接時間,縮短轉移周期,最終高效、精準完成技術推介服務。
項目對接是精細活,不是把供需雙方拉到一起就可對接成功,需要做細致的籌劃。所謂“精準對接”,就是既要充分了解科技成果的技術先進性、創新性、成熟度及其商業價值,也要充分了解需求方的痛點、癢點、技術實施能力和資金實力等,并管控雙方的預期,使供需雙方相向而行。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