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監管總局通報了2023年“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工作情況,并公布了“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地方典型經驗。本期小編帶來“‘三維四區’引領質量管理創新,助力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等區域試點成效及經驗,與行業分享。
“三維四區”引領質量管理創新,助力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
江蘇以霍爾模型為基礎,構建“三維四區”質量精準提升模式,將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真正打造成信息技術企業可持續提升的 重 要 手 段 ,有 效 帶 動 試 點 地 區 質 量 管 理 體 系 認 證 增 長13. 6%,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增長 31%,信息技術服務管理體系認證增長 39. 7%,高質量推動軟件產業轉型升級,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一是創新優化“服務維”,紓解企業痛點難題。利用國家軟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公共平臺,提供便捷軟件檢測、質量信用申報、知識產權貫標等服務,發放“助企紓困服務減免券”,激活小微企業參與熱情。依托“質量小站”等一站式服務平臺,把脈問診企業提升需求,提供零距離全生命周期“保姆式”精準服務。實地走訪企業 117 家次,收集解決企業咨詢需求 347 條。制定“蘇質貸”“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優惠政策,綜合運用專家幫扶、標準制定等手段,有效變企業“痛點”為“增長點”,獲得高度贊譽。二是聚力打造“品牌維”,助推行業轉型升級。強化企業質量主體地位,積極回應企業認證訴求,精選技術機構承接攻關任務,開展“綠色應用軟件”認證試點,助推軟件業低碳轉型,放大企業品牌效應,加快搶占市場先機。聚焦行業質量共性問題,建立“點面互動”工作機制,引導企業整合內部資源、深化品牌內涵,發揮提升行動“乘數效應”。積極指導企業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維護自身品牌權益。組織參加各級質量獎、“江蘇精品”品牌認證申報培訓,聯合發改、工信、科技等部門梳理申報名單,精準幫扶 16 家參與提升企業獲得省級“專精特新”稱號。三是廣泛培育“人才維”,充實產業智力儲備。主動對接軟件園區,聯合掛牌成立“質量學院”,建立常態長效培訓機制,健全完善特色培育體系。舉辦質量技術專題培訓 13場,參訓 390 人次;召開政企交流座談會 5 次,開展廣場宣傳、綠色軟件認證會、信創產品對接會等活動,參與人數 862 人次。積極爭取國際軟件測試工程師認證(ISTQB)授權培訓單位及委托考點選址落戶,組織專題培訓 5 場,幫助 24 人取得高級專業資格認證,持續充實企業人才庫。通過延伸服務觸角,打造企業人才培養高地,使之成為貫通全產業鏈的“供氧機”和“造血器”。四是推行“四區”梯次幫扶,涵養區域質量生態。筑牢質量基礎“核心區”,在全國率先出臺 3 年行動方案,匯聚政、企、研三方力量,立體構建質量協同架構,規范企業管理模式。啟動管理創新“策源區”,引導企業深耕數字化、信息化在認證領域的推廣應用,發掘質量認證與企業效益間內在聯系,構筑區域提升認證新路徑。試水體系融合“先行區”,推動創新認證機制,整合企業認證需求,打造一次審核多張證書認證模式,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探索質量文化“引領區”,鼓勵企業前沿思考、戰略布局,爭當傳播質量文化的“先行者”。
上虞區創新“315 提升法”,為傘件行業突破質量發展瓶頸開展精準化服務
上虞區創新“315 提升法”,有效推動產業提質升級,累計助力32 家企業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1 家企業獲得紹興市市長質量獎,2 家企業獲得區長質量獎,4 家企業獲“品字標浙江制造”認證,累計參與制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10 項,完成 12 個傘件星級共富工坊建設,帶動 3800 余人增收致富,推動行業產值突破 130 億元。一是開辟 3 條質量賽道,設定三級目標體系,對企業實施精準幫扶,鼓勵行業優勢企業“領跑”,引導換擋提速企業“并跑”,帶動管理弱項企業“跟跑”,實現企業質量“奔跑提升”。二是建成 1 個“產業大腦”,集成傘件制造業質量基礎一站式服務平臺、傘藝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傘業知識產權“共享法庭”等模塊,為產業發展提供多維度、一站式服務,實現行業難題“集成破圈”。三是落實 5項創新舉措,把牢政策“傘柄”,發布多項獎勵政策,助力傘件小微企業全鏈質量提升;強健服務“傘骨”,創建“質量管理診所”、質量管理提升“微單元”等服務模式;匯聚技術“傘架”,打造“多腦”協作技術支撐體系,推動協作引領傘件產業長效發展;牽引多方“傘線”,創建“1+N”組團服務模式,多部門統籌開展提升行動;豐富產業“傘面”,建設“共富工坊”,帶動區域致富。
模式創新,全鏈推進,認證區域試點助力吳興童裝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吳興聚焦童裝特色產業,以小微企業質量認證提升行動區域試點建設為契機,以“幫扶一家,惠及一批,帶動一片”為目標,推動童裝產品質量水平顯著提升,塑造質量競爭型童裝產業。據統計,市區兩級童裝產品監督抽檢不合格率為 22. 59%,同比下降 53. 4%;童裝產業前三季度利潤約為 100 億元,同比增長超40%。主要做法有:一是創新童裝全產業鏈體系貫通模式。圍繞童裝產業鏈“鏈主”企業,推動質量管理體系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將鏈上企業均納入一體化管控,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融通發展。今年以來,已有鏈上企業共 35 家導入先進質量管理模式。二是實施產業鏈共性質量技術聯合攻關。繪制童裝產業鏈“三張質量圖譜”,剖析制約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瓶頸,并通過建立覆蓋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標準群方式,推出閉環解決方案,實現纖維含量監督抽查不合格率從 47%降低至 38%。三是開展跨區域產業鏈綠色低碳合作。同柯橋區簽訂深化區域合作推動產業鏈綠色低碳建設協議,共同構建“產業互補、協同創新、綠色低碳”的跨區域合作模式,推進跨區域產業鏈供需對接、標準統一和政策協同,推動建設國際一流的紡織童裝先進制造業集群。
德清縣以質量認證多維提升推動地理信息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
近年來,德清縣聚焦地理信息產業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區域試點,設立全國首個縣級質量認證服務中心。2023 年,地理信息產業營收突破 300 億元,同比增長 16%,全國市場占有率達 20%,形成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理信息產業集群。一是重構頂層設計,賦能技術提升。“地理信息服務、地理信息硬件制造、地理信息軟件開發”三條賽道再升級,將企業進階劃分為“初創層”“發展層”和“跨越層”,開展針對性提升。目前,已為 220家地信企業解決各類質量問題 490 個,地理信息測繪工程質量優良率提升 12%。二是聚焦服務效能,推動機制創新。按照“質量+”原則打造“一次審核、多張證書”認證創新服務,按需融合各類信息技術規范。目前,已實現質量與信息類管理體系融合建設培育小微企業 115 家,實現降本增效 8000 萬元。同時,創新設立質量認證貸,為認證企業發放貸款 3 億元。三是推動跨區聯合,促進合作共享。開展的“德清—雨花臺”質量提升工作是全國首個跨區域產業鏈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目前,已有 135 家企業參與質量評定結果互認,開放實驗室共享。編制“一帶一路”地理信息國際培訓質量認證教程,為“一帶一路”30 個國家開展國際培訓 5000人次。
三明創新實施“四化”工作法,推動“沙縣小吃產業”轉型發展
2022 年 9 月“沙縣區小吃產業”獲批國家級認證區域試點以來,福建省三明市市場監管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沙縣小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采取“四化”工作法,有力推動“沙縣小吃產業”轉型發展。工作成效方面,一是解決質量管理共性問題。質量意識普遍提高,關鍵點得到有效控制,一次性成品合格率提高 5 個百分點,企業核心競爭力有效增強。二是促進區域產業發展。區域試點開展前 GDP 占比 25. 5%(2019 年沙縣小吃產值 80 億,沙縣區產值 314 億);區域試點開展后,2022 年 GDP 占比 28. 5%(2022 年沙縣小吃產值 107. 10 億,沙縣區產值 375. 79 億)。沙縣小吃從業者人均年收入增長 20%,新增就業 2 萬余人,帶動文旅康養產業發展,全鏈條小吃產業產值增長 100 億元,已經成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特色富民產業。主要采取“四化”工作法。一是布局“系統化”。強化組織保障,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區域試點實施方案”,明確工作任務和職責;整合有生力量,實行“1+N+X”模式,由市場監管部門主導,多部門聯動以及若干個小微企業同向發力,力求成效。二是培訓“多樣化”。培養一批當家人,舉辦高層次人員培訓 160 多人次,幫助企業領導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培育一批帶頭人,培訓各類質量管理人員 2800 人次,有效提高質量管理能力;培訓一批技術人,抓實普通員工常態化超萬人次培訓,提高員工生產服務質量。三是幫扶“精準化”。做好靶向診療,制定企業問題清單和個性化提升方案,高效解決認證、許可等“多張皮”問題;填補標準空白,制修訂 30 多個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統一質量指標,規范市場秩序,提升沙縣小吃品牌競爭力;解決關鍵點控制,依托一品一碼福建有限公司進駐沙縣區,打造沙縣小吃惠企服務平臺,為沙縣小吃食品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四是生產“數字化”。“數字化”提升生產效能,22 家沙縣蒸餃生產企業,其中 1 家通過采用智能化、數字化生產設備,生產效能較傳統手工業提高 6 倍;8 家小籠包生產企業,全部采用智能化、數字化生產設備,生產效能較傳統手工業提高了6 倍。
黃埔區“三力”推進智能裝備產業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試點工作
廣州市黃埔區以國家智能裝備產業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區域試點為契機,將質量認證提升深度融入“萬億制造”中,通過認證積極推動中小企業快速成長,成功創建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黃埔區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獲評全國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一是制度設計凝聚合力。由區委書記和區長掛帥質量工作,將區域試點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區委、區政府年度重點督辦事項和《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高端裝備產業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規劃文件,建立市場監管、發改、科技、工信、統計、行業協會及技術機構為成員的區域試點聯席會議制度,聘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閔新和等22名專家組成試點專家組,出臺《質量強區專項資金管理辦法》3. 0版和黃埔區先進制造業“黃金十條”等專項扶持政策,累計兌現扶持資金超1. 7億元。二是靠前服務高能助力。實施“調研—典型—通用”認證提升幫扶路線,設立專項資金從三個方向進行認證提升工作,包括開展對產業質量管理現狀調研;為100家企業提供診斷服務,對20家典型企業提供了“一對一”精準幫扶;發揮智能裝備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工作站作用,吸引社會資金261萬元,服務企業763家次,減免企業費用83萬元,幫助企業解決技術問題8項,開展線上線下培訓1. 4萬人次,免費培養183名質量管理體系內審員,形成質量調研報告,質量管理通用改進指南2份,典型案例5個,2023年,全區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數量新增1369張,較2020年的334張增長了310%。三是問題導向多維發力。破解產品換代升級的難點,推廣全國機器人減速器行業測評,全區中國機器人認證證書數量突破48張(與浙江、江蘇全省總數相當),填補2項國內認證空白,推動我國智能裝備產品認證與世界先進國家接軌。攻關自主可控的痛點,開展國際質量比對提升,實現減速器傳動精度和沖擊壽命提升50%,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當年為企業創造效益超1. 28億元。語音識別準確率提升到98. 4%,居世界先進水平,應用于新能源汽車車載語音,已幫助企業降低質量損失5000萬,推動廣州市新能源汽車消費20億元。消除貿易壁壘的堵點,與韓國、埃及等中東地區國家合作,為企業出口提供定制化、一站式服務,出口認證周期縮短超過50%。試點開展以來,一大批中小微企業通過質量管理效能提升帶動規模效益跨越式發展,實現“小升規”,區內智能裝備制造規上企業數從2020年的143家增加到334家,培育智能裝備產業國家單項冠軍1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9家,帶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中小企業研發強度提升至9. 07%,達到國際頂尖水平,6家企業獲得省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制與推廣應用專項,2家企業獲政府質量獎,2023年1—7月行業產值達289億元,增長11. 1%。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