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第一页,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视频,久草成色在线,在线观看网站免费入口在线观看国内

推廣 熱搜: 知識產權貫標  專利資助  認證  知識產權  專利補貼  檢測  認監委  CCC認證  人造肉  技術攻關 

杭州知識產權法庭十大技術類典型案例

   日期:2024-04-24 21:08:46     來源:杭州中院     作者:中企檢測認證網     瀏覽:1    評論:0
核心提示:技術類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力度和水平,直接關系科技創新成果的保護和創新主體創新活力的激發,直接關系科技成果能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杭州

技術類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力度和水平,直接關系科技創新成果的保護和創新主體創新活力的激發,直接關系科技成果能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杭州知識產權法庭主動回應新質生產力新命題,從近五年審理的4442件技術類案件中,精選服務保障新質生產力的十大典型案例予以深度解讀,充分發揮司法裁判的教育、評價、指引、示范作用,為創新主體依法保護技術創新成果提供行為指引。

該十大案例涉及高端裝備制造、高新化工、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多個前沿領域,涵蓋技術秘密的審查認定、計算機軟件源代碼的比對、缺陷技術特征的認定等技術類案件中最為復雜的問題。杭州知識產權法庭通過技術調查官制度、技術鑒定制度、專家輔助人制度、技術咨詢制度等多元化技術事實查明機制的疊加適用,有效破解知識產權維權舉證難、周期長等難題。精選并解讀十大案例,將有助于傳遞“快保護”“嚴保護”導向,探索破解維權難題新路徑,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案例一

組合后的技術信息可以作為技術秘密保護——原告某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與被告浙江某泵業有限公司、趙某、吳某、金某、姚某侵害商業秘密糾紛案

案例索引

一審: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浙01民初287號

裁判要旨

權利人主張的技術信息只有符合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法定要件,才構成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商業秘密。

雖然單個零部件所承載的技術信息已經屬于公共領域的知識,但通過重新組合設計成為新的技術方案,且通過查閱公開資料或其他公開渠道無法得到,通過反向工程也不容易直接獲取的,應當認定該技術方案不為公眾所知悉。

推薦理由

商業秘密侵權案件相對疑難復雜,而侵害技術秘密案件又是商業秘密侵權案件中審理難度最大的類型,尤其是原告所主張的密點是否具體明確,是否符合秘密性、保密性、價值性構成要件,是該類案件審理的難點。其中,審查原告所主張的技術信息是否具有不為公眾所知悉的秘密性、創新性,是破解技術秘密可保護性難題的關鍵。

本案原告所主張的商業秘密涉及產品技術圖紙所承載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圖樣畫法(表達方法)、局部放大視圖、明細表內容、尺寸標法和技術要求等多個密點,涉及不同類型技術信息的秘密性的審查判斷,技術圖紙繁多、內容復雜,雙方對于公知性領域的技術爭議大,審理查明技術事實難度大。本案突破了商業秘密案件借助司法鑒定查明技術事實的慣常做法,探索技術調查官在證據保全階段就全流程參與技術事實查明的新模式,保障法院能快捷、準確作出相關技術事實的認定,平衡各方利益并及時作出相應裁判。本案裁判有力地打擊了侵害商業秘密的行為,引導企業加強自主知識產權創新,提示企業強化商業秘密保護,規范員工的保密、競業管理,防范泄密風險。本案入選浙江法院商業秘密司法保護八大典型案例。

簡要案情

原告的主營業務包括研發、生產、銷售各種泵類產品,在研發、生產過程中設計完成各類產品圖紙。原告采取制定公司員工手冊、簽署保密條款、實施技術軟件加密等措施保護其產品圖紙等商業秘密。被告趙某、吳某、金某、姚某均為原告前員工,在原告處擔任生產負責人、技術員等工作。被告浙江某泵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泵業公司)系趙某、金某從原告處離職后投資成立的企業,經營范圍包括水泵、供水設備的生產、銷售、研發。被告吳某、姚某從原告處離職后相繼加入某泵業公司工作。原告經市場調查發現,某泵業公司生產銷售的立式多級離心泵SDL32系列產品與原告生產銷售的CDL32系列產品基本相同。原告認為上述五被告侵害了其商業秘密,遂訴至法院,要求停止侵權、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訴訟中,原告明確其主張的商業秘密是涉案產品設計圖紙所承載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圖樣畫法(表達方法)、局部放大視圖、明細表內容、尺寸標法和技術要求。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涉案技術圖紙所承載的技術信息,可以實際用于水泵的加工,具有現實的經濟價值,可以為原告帶來競爭優勢,符合商業秘密具有商業價值的要求。原告通過制定《員工手冊》、使用保密軟件對涉案技術圖紙的接觸人員進行管控等方式,對涉案技術圖紙采取了相應的保密措施,符合商業秘密的保密要求。對于秘密性要件,雖然單個零部件所承載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信息已經屬于公共領域的知識,但涉案技術信息系經重新組合設計而成的新的技術方案,既無法通過查閱公開資料或其他公開渠道得到,也無法通過反向工程測繪產品實物獲得,故這些技術信息不為公眾所知悉,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意義上的商業秘密。而原告主張的粗糙度、圖樣畫法(表達方法)、局部放大視圖、明細表內容、尺寸標法和技術要求等技術信息,或可通過反向工程獲取,或可通過查閱公開資料獲得,屬于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或為公眾所知悉的內容,不符合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經庭審比對,某泵業公司的技術圖紙中共有22份圖紙所載總計47處尺寸公差、6處形位公差與原告享有商業秘密的對應技術信息構成實質性相同,對此某泵業公司并未提交證據證明上述技術信息系其自行研發取得或具有其他合法來源,故法院認定某泵業公司的被訴侵權技術圖紙實際使用了原告的涉案商業秘密,構成商業秘密侵權。由于原告并未提供有效證據證明被告趙某、吳某、金某、姚某具體實施了非法獲取原告的涉案商業秘密并披露給被告某泵業公司使用的行為,故對于原告關于該四被告的侵權主張未予以支持。綜上,判決被告某泵業公司立即停止侵害原告涉案技術圖紙商業秘密的行為,即停止復制、存儲并刪除含有涉案商業秘密的技術圖紙,停止使用侵權技術圖紙生產銷售侵權產品,并銷毀侵權產品專用模具;被告某泵業公司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為維權支出的合理費用110萬元。

一審宣判后,各方當事人均未提起上訴,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技術調查官手記

本案為六個系列案的其中之一,審理過程中共涉四次證據保全、四次庭前會議和兩次正式庭審,技術調查官全程參與案件各環節流程工作。本案證據保全工作由技術調查官帶隊趕赴外地進行,并多次持續到深夜進行圖紙的多道次、多維度解密等工作,為案件順利審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本案涉及需要利用SolidWorks等專業制圖軟件打開的逾千份各類型二維和三維圖紙,圖紙承載的數據量遠遠大于案涉秘點相關信息,技術調查官借助扎實的相關領域理工科專業知識和掌握的機械制圖技能,迅速將案涉權利基礎圖紙和被訴侵權圖紙中的信息進行一一匹配并進行翔實的分析,從而避免了案件進入冗長的司法鑒定程序,極大提升了審判質效。

(技術調查官:尹荔)

案例二

高度可能性標準在技術事實查明中的應用——原告某知識產權股份有限公司與被告浙江某機械有限公司、浙江某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

案例索引

一審: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浙01民初2743號

二審: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知民終1043號

裁判要旨

對技術事實的查明同樣可適用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高度可能性證明標準。本案雖無證據直接表明被訴侵權產品在運行時的旋轉方向與破碎方式,但據在案證據,其實際使用過程中沿R1方向旋轉并通過擠壓實施破碎的技術事實已經達到高度可能性的標準,在被告未提供相反證據否定并作出合理解釋的情況下,可認定其實際使用過程中沿R1方向旋轉并通過擠壓實施破碎的技術事實。

推薦理由

對產品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有關其使用過程中表現出的“動態”技術特征,一直是專利侵權判定的難點。本案系涉大型機械設備的發明專利,被訴侵權產品本身無法呈現相應的技術特征,且庭審中不具備通電作業使其呈現“動態”技術特征,本案中,技術調查官通過庭審現場勘驗,對靜態產品的技術特征進行細致比對,對“動態”技術特征可能的運行方式進行分析判斷,最終法院根據技術調查官查明的技術事實,以“高度可能性”的證明標準確定被訴侵權產品存在相應的技術特征并依法作出裁判。本案對“動態”技術特征的比對方式進行了探索,明確技術事實的查明同樣可適用民事訴訟“高度可能性”的證明標準,對類案處理具有較好的參考意義。

簡要案情

原告公司是涉案發明的專利權人。其權利要求1所保護的為內殼,包括“內殼在破碎期間圍繞其自身的中心軸線(CL)沿第一方向(R1)旋轉”“內殼具有至少一個輔助破碎表面”“物體……在輔助破碎表面和外殼之間被擠壓以及被壓碎”等技術特征。權利要求15所保護的為使用前述內殼的破碎機。

浙江某機械公司在某國際站上自我介紹為“從事知名品牌圓錐破碎機及其優質替換件(零配件及磨損件)制造、全球供應和經銷的公司”,并展示有數款產品。原告公司委托代理人通過浙江某機械公司公示的郵箱與其取得聯系,簽訂合同購買了若干產品,隨后提起訴訟指控所購一款破碎機內殼(以下簡稱被訴侵權產品)侵害前述專利權,落入包括權利要求1等在內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并依權利要求15指控浙江某機械公司構成提供侵權專用品的間接侵權。

經比對,浙江某機械公司辯稱被訴侵權產品存在使用過程中并非沿R1方向旋轉,而是沿相反方向旋轉;對物品的破碎是通過利用離心力甩出,而非擠壓實現等區別特征。故不落入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一、關于侵權比對。對技術事實的查明同樣需要適用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高度可能性證明標準。本案雖無證據直接表明被訴侵權產品在運行時的旋轉方向與破碎方式,但據在案證據,其實際使用過程中沿R1方向旋轉并通過擠壓實施破碎的技術事實已經達到高度可能性的標準,可予以認定。理由在于:其一,浙江某機械公司在其某國際站網頁中展示的與被訴侵權產品外觀相一致的產品描述為用于“某某圓錐破碎機”(破碎方式為擠壓),而非離心式破碎機。其二,被訴侵權產品內外殼之間距離過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判定其無法通過離心方式實現破碎。結合其他比對事實,杭州中院認定被訴侵權產品落入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及引用該獨立權利要求的相應從屬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二、關于責任承擔。其一,因原告公司無任何證據表明存在其他主體使用侵權產品實施權利要求15的技術方案的事實,故對其以權利要求15主張間接侵權責任的請求不予支持。其二,原告公司據以指控制造侵權產品的證據僅為線索性證據,對侵權事實達不到高度可能性的證明標準,故此項指控不予支持。其三,在案證據無法證明浙江某機械公司侵權獲利或原告公司因侵權所受損失。考慮到浙江某機械公司在供貨過程中自述侵權產品“做的比較少”“模具需要重新制作”等事實,適用法定賠償方式確定賠償金額20萬元。其四,本案侵權產品為礦用機械,體積重量大。原告公司為購買、搬運侵權產品先后雇用了貨車、叉車、挖掘機等,為本案維權支出了較大成本。另考慮到本案在事實查明和法律適用上的難度,故對其50萬元維權合理開支予以全額支持。

一審宣判后,浙江某機械公司不服提起上訴。最高人民法院經二審審理,予以維持。

技術調查官手記

本案涉及重量達數噸的大型礦山機械運行過程中的“動態”技術特征,該技術特征僅在用戶使用時再現,在庭審比對時產品無法呈現,且該產品也不具備實際勘驗的條件。技術調查部分主要圍繞靜態被訴侵權產品運行過程中的技術特征在無法進行驗證的情況下,如何進行技術事實查明和探究。技術調查官從該類產品工作原理及運行過程中所需的必要特征入手,結合產品自身結構特點,尋找到爭議焦點的突破口,通過技術分析以高度蓋然性的標準對技術事實進行合理確認,保證案件的順利推進,所采用的判斷方式打破了常規思維,具有較強探索意義。

(技術調查官:易云杰)

案例三

職務發明中技術關聯性的判斷——原告浙江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與被告孟某、阿某某專利權權屬糾紛案

案例索引

一審: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21)浙01知民初274

裁判要旨

對實際發明人的判斷應當通過技術圖紙的提供者、申請專利的技術資料來源、相關當事人的陳述、無實質性差異技術方案的比對以及舉證責任的分配,從而確定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進而對涉案專利是否為實際發明人的職務發明作出精準判斷,確定專利權的權屬。

推薦理由

本案涉及高新化工、新生前沿領域的員工離職后的職務發明創造的權屬確認問題。基于案件的自身特點以及專職技術調查官的技術領域等實際情況,法院引入了兼職技術調查官及專家輔助人對技術圖紙進行審查、無實質差異技術方案進行比對,對涉案專利是否屬于職務發明作出精準判斷,法院依據技術調查官查明的技術事實,平衡各方當事人利益,依法作出了裁判。本案首次嘗試引入化工領域的兼職技術調查官參與技術調查,技術調查官作出專業的技術分析比對,為技術方面的事實查明提供了專業并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專利權是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與核心,對高質量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加強對高新企業創新創造的司法保護,達到了保護企業物質技術投入與保護鼓勵人才正當流動之間的利益平衡,為行業技術的持續創新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依法服務保障發展新質生產力。本案裁判文書入選“2022年全國法院技術類知識產權和壟斷案件優秀裁判文書”。

簡要案情

阿某某于2016年至2019年期間在浙江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門負責技術研發工作,全面負責公司新產品、新技術、現有產品應用方面的研究開發及技術革新等。浙江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現阿某某從該公司離職后,通過設立青島A新能源材料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島B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公司或其妻子孟某名義申請了一系列專利,并使用前述技術與浙江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合作對象合作相關項目。浙江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就此向公安機關報案,阿某某因侵犯商業秘密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80萬元。浙江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認為,涉案實用新型專利的技術方案盡管不屬于刑事案件中的商業秘密,但系阿某某在浙江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期間執行工作任務、利用公司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應屬于職務發明創造,遂請求法院確認涉案實用新型專利權屬于浙江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盡管涉案專利權登記的發明人為孟某,但結合孟某與阿某某在審理過程中及在公安機關的相關陳述,孟某顯然并非涉案專利的實際發明人,對此雙方亦無異議。對于阿某某、孟某關于涉案專利的實際發明人系杭州某環保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員工的抗辯,杭州某環保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提供的相關設備圖紙形成時間不明、來源不清、《銷售合同》及采購清單未載明技術方案且無對技術方案的約定,阿某某、孟某所稱杭州某環保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員工的身份亦不明確,尚不足以證明涉案技術方案來自于杭州某環保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故上述抗辯不成立。阿某某、孟某在公安機關的訊問筆錄、詢問筆錄中多次陳述涉案專利的實際發明人為阿某某,青島某科技服務平臺有限公司知識產權代理人的詢問筆錄中明確涉案專利聯系人為青島B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阿某某。阿某某、青島A新能源材料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當庭明確(2020)浙01知民初755號(以下簡稱755號案)案件中專利的實際發明人為阿某某。經比對,涉案專利與755號案件中所涉專利的技術領域均系溶液萃取的分相裝置,均系為了解決相同的問題,兩者的技術方案高度相關,工作原理完全相同,技術方案實質相同。結合阿某某、孟某在本案中先后稱實際發明人為劉某某、杭州某環保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相關陳述自相矛盾的情況,認定涉案專利實際發明人為阿某某。涉案發明創造作出日距阿某某離職時間在一年內,阿某某自2016年2月開始擔任浙江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助理,2017年2月開始擔任“企業研究院研發五室主任”,期間負責并參與離子液體合成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當雄措鹽湖提鋰項目。經比對,涉案專利與浙江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鹽湖提鋰項目的技術領域、技術問題相同,工作原理相同,技術方案高度相關。因此,涉案專利系實際發明人阿某某在離職一年內作出,且與其在浙江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本職工作相關的發明創造,屬于職務發明創造,遂于2022年8月26日判決:確認涉案專利權歸屬于浙江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審宣判后,各方當事人均未提起上訴,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技術調查官手記

本人作為兼職技術調查官第一次參與法院訴訟并協助合議庭解決技術事實方面的難點,充滿期待的同時也倍感壓力。在訴訟參與的過程中,面對當事人雙方的技術事實爭議點,本人通過自身的新型化工材料方面的專業知識,對涉案的的技術方案進行了比對分析,從技術領域、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工作原理四個方面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判斷,涉案專利和原告的相關項目的技術領域、技術問相同,技術方案高度相關,從而推定涉案專利是在原告提供的設備圖紙的基礎上做了一定的改進。最終,法院對于該技術意見全部予以采納,并以此作出了相應的裁判。此次參與法院審理案件,對司法審判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為今后的學習工作也提供了新的思路,亦為有機會更多參與技術調查充滿信心。

(技術調查官:段鈺)

案例四

技術比對規則在臨時保護期使用費和侵權糾紛中的運用——原告永康市某工貿有限公司與被告永康市某貿易有限公司、永康市某用品有限公司、浙江某網絡有限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

案例索引

一審: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浙01民初2698號

二審: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知民終1855號

裁判要旨

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糾紛與侵害專利權糾紛雖然適用的技術特征的比對原則及方法相同,但二者的比對對象不同,侵害專利權糾紛是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與原告主張的已經授權且仍然有效的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技術比對,而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糾紛是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與原告主張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文本的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技術比對。

推薦理由

本案屬于被訴侵權的實施行為跨越發明專利授權公告日前后,權利人一并就臨時保護期使用費和侵害專利權行為同時提出權利主張的典型案例。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糾紛與侵犯專利權糾紛二者的比對比象不同,本案專利申請公開時共包含八項權利要求,授權公告時共包含五十四項權利要求,原告主張被訴侵權產品落入幾十項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被告提出多項爭議焦點。針對龐大復雜的權利要求,技術調查官將涉案權利要求進行了全面重新梳理,厘清了權利要求的體系架構,據此出具了逾萬字的技術調查意見,對技術事實進行了精準、高效的查明。本案技術調查官對同時主張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的復雜案件的技術比對進行了有益探索,進一步完善了技術事實查明機制,避免了冗長的司法鑒定程序,有力破解當事人維權成本高、審理周期長的難點、痛點問題。

簡要案情

原告公司系涉案發明專利權的被許可人。原告發現,被告永康市某貿易有限公司、永康市某用品有限公司制造的“旋轉拖把”具備了涉案專利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特征,同時具備專利的有益技術效果,顯屬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的侵權產品。涉案專利申請公布后,被告永康市某貿易有限公司、永康市某用品有限公司以經營為目的持續實施侵害專利(申請)權的行為,并通過某電商平臺上的店鋪長期持續在全國范圍銷售、許諾銷售侵權產品,侵占了專利產品市場,被告浙江某網絡有限公司是電商平臺網絡服務提供商,在其經營的電商平臺中幫助被告實施侵權行為,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停止侵害涉案發明專利權的行為以及追索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的使用費。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征完全覆蓋了涉案發明授權公告時的專利權利要求1、2、3、7、9-12、14-18、39、40、42、44-47、49-53的全部技術特征,以及覆蓋了涉案發明專利申請公布時的權利要求1、2、6-8的全部技術特征,故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既落入涉案專利申請公布時申請人請求保護的范圍,又落入涉案專利授權公告時的專利權保護范圍。遂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賠償損失,并支付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的使用費。

一審宣判后,被告不服提起上訴。最高人民法院經二審審理,予以維持。

技術調查官手記

本案為發明專利案例,涉及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糾紛和侵害專利權糾紛。技術調查官憑借十多年豐富的審查經驗,對發明專利申請公開文本和授權公告文本進行全面的梳理,將龐大復雜的權利要求按照邏輯厘清體系架構,明晰兩個文本的實質差異,為下一步的技術比對夯實基礎。庭審中面對雙方當事人的激烈爭辯,在明確發明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糾紛和侵害專利權糾紛比對對象的基礎上,技術調查官將比對引導至爭議焦點本身,并對原告主張的幾十項權利要求逐一比對,保障了技術調查有條不紊的進行。庭審后,技術調查官及時高效出具逾萬字的技術調查意見,針對涉及的技術術語的解釋、功能性特征等諸多爭議焦點給出了明確而詳細的技術認定,為法院后續審判工作的開展和及時有效的推進提供了關鍵性的技術輔助。

(技術調查官:姜妍)

案例五

專利所要克服缺陷的技術方案屬于等同侵權例外情形——原告某空氣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與被告廣東某科技有限公司、義烏市某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杭州某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

案例索引

一審: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浙01知民初641號

二審:最高人民法院(2022)最高法知民終2438號

裁判要旨

專利所要克服的技術缺陷的技術方案不應納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解釋權利要求時,不僅要充分考慮專利對現有技術所做的貢獻,合理界定專利權利要求限定的保護范圍,保護權利人的利益,還要充分考慮權利要求的公示作用,兼顧社會公眾的信賴利益,不能把不應納入保護的內容解釋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當中。

推薦理由

本案屬于克服缺陷的技術方案的典型案例,涉及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專利所要克服的技術缺陷的技術方案屬于等同侵權例外情形的審查判斷。對于專利所要克服的技術缺陷的認定以及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方案是否屬于專利所要克服的技術缺陷的技術方案一直是技術事實查明中的難點和痛點。技術調查官以扎實的專業知識為后盾,根據專利的整體技術方案明確了涉案專利所要克服的現有技術的技術缺陷,以此作為涉案專利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改進點,并依據發明構思梳理出專利權人為了解決該技術缺陷而提出的技術方案的實質內涵,然后對權利要求中的核心技術特征作出實質認定。法院據此作出等同侵權的例外判斷。本案對克服技術缺陷的技術方案的判定方式進行了有益探索,為類案處理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的審理思路。

簡要案情

原告公司系涉案專利的專利權人,長期專注于空氣壓縮機等產品的研發和制造,產品暢銷全球。原告系涉案專利的專利權人。2020年7月,原告在廣東某科技有限公司的經銷商義烏市某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處購買了兩臺BD-LS22永磁變頻空壓機產品。被訴侵權產品的銘牌上標注了被告廣東某科技有限公司的名稱,驅動部件上印有杭州某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冊商標。原告遂請求法院判令各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訴侵權產品中的冷卻通道、橫向油道的設置位置及作用,并未實現馬達腔和壓縮室的空間連通,而排油管雖然連接馬達腔和壓縮室,但單向閥的設置避免了流體返流到馬達腔內部,即馬達腔與壓縮室的空間并未相互連通,二者處于不同壓力下。被訴侵權產品中馬達腔與壓縮室之間通過軸封等密封部件實現了二者空間的相互隔離,其明顯與涉案專利的發明構思相違背,該技術方案正是涉案專利所要克服的現有技術中的缺陷。而且采用“接觸密封”與“彼此不密封隔離”兩者的技術手段和達到的技術效果均不相同,不屬于等同的技術特征,故被訴侵權產品未落入涉案專利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遂判決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一審宣判后,原告不服提起上訴。最高人民法院經二審審理,予以維持。

技術調查官手記

本案涉及復雜晦澀的壓縮機技術,技術調查官并未拘泥于慣常思維直接根據權利要求的字面含義理解其保護范圍,而是首選通過積極的翻閱資料、詢問技術專家,弄清壓縮機的動靜密封等相關技術難點,然后在此技術支撐下,依據專利的背景技術、說明書、附圖等資料,從專利技術方案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出發,確定專利所要克服的技術缺陷,還原其實質的技術貢獻,并對權利要求中限定的技術術語“彼此不密封隔離”給出準確而清晰的界定,據此認定被訴侵權產品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專利所要克服的技術缺陷的技術方案。本案很好平衡了權利人和社會公眾的信賴利益,對技術調查官自身而言,厘清了在面對疑難復雜案件時如何還原技術方案實質內涵的思路,為以后類案的處理提供了一種新模式。

(技術調查官:姜妍)

案例六

計算機軟件司法鑒定意見的技術審查——原告成都某智能交通技術有限公司與被告成都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戴某、徐某權、葉某某侵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案

案例索引

一審: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浙01民初2556號

二審:最高人民法院(2021)最高法知民終2054號

裁判要旨

計算機軟件作為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實質性相似的認定需對兩個計算機程序的表達方式進行比對。知識產權鑒定有助于查清原告主張權利的計算機軟件源代碼與被訴侵權的計算機軟件源代碼間的異同,但對于鑒定意見,法院應結合案件證據綜合審查判斷。囿于軟件服務對象的一致性,數據庫字段難免受客觀條件制約,存在某些相同特異點不能直接作為認定兩軟件是否構成相同或實質性相似的依據,源代碼文字部分量化占比低亦不能直接認定兩軟件不同,應結合經鑒定所查清的軟件具體代碼、結構、順序組織等方面的相似綜合判定。

推薦理由

本案系技術案件中未能采納司法鑒定意見的典型案例。本案涉及對計算機源代碼的技術比對,經原告申請,法院委托鑒定,鑒定機構出具了鑒定意見。但本案技術調查官依據查清的軟件代碼的詳細結構、順序組織等方面事實,推出鑒定意見書中部分技術事實認定有瑕疵,據此作出的技術比對不具有合理性。法院最終根據鑒定所查清的部分技術事實,結合技術調查官的技術比對分析后,確定相關技術事實,并以此作出相應裁判。本案積極適用技術調查官、專家輔助人、司法鑒定等多元技術事實查明機制,讓鑒定意見回歸證據屬性,充分發揮多元主體技術查明疊加效應,確保案件審理高效便捷,進一步提升了計算機軟件司法保護的及時性、有效性。

簡要案情

2014年8月,浙江某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受委托對將部、省、地市三級的交通監控視頻平臺統一納入公安交通集成指揮平臺的視頻網關軟件進行立項開發。2016年7月13日,原告成都某智能交通技術有限公司成立,繼續開發新版視頻網關軟件,并于2017年2月7日進行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戴某、徐某某、葉某某利用任職于浙江某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原告成都某智能交通技術有限公司之機會接觸立元網關軟件,并將其帶至成都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該公司的名義對外發行、銷售與立元網關軟件內容實質相同的軟件。立元網關軟件具有高度定制的特性,且被訴侵權軟件功能、使用環境、操作界面與立元網關軟件高度相同。原告認為四被告復制、修改、發行被訴侵權軟件的行為侵害了原告的著作權,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停止侵權、賠償損失、賠禮道歉。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本案中,包含有協議消息的文件存在于排除了來源于第三方文件的相同代碼中,當然受到數據結構等項目因素及消息體解析、封包等效率因素制約,不同開發者的軟件在總體結構、組織、功能、函數上會有一定的相同或相似之處,但是具體到每行代碼的詳細結構、順序組織、函數名、參數名、注釋及詳細代碼行順序均一致,除此之外,被訴侵權軟件與立元網關軟件存在大量相同源代碼,各被告未對源代碼相同之處作出合理解釋,故認定被訴侵權軟件與立元網關軟件源代碼包含有協議消息的文件構成實質性相似。原告并未提供有效證據證明系本案被告戴某、徐其某、葉某某實施的在編寫軟件時將立元網關軟件的相關內容作為侵權軟件內容的行為,其在本案中主張被告戴某、徐某權、葉某敏實施了侵權行為、承擔侵權責任,沒有證據支持,不予采信。遂判決成都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停止侵權、賠償損失。

一審宣判后,被告不服提起上訴。最高人民法院二審審理期間,被告撤回上訴,一審判決已生效。

技術調查官手記

本案鑒定機構已就權利軟件和被訴侵權軟件的相似性出具鑒定意見書。雙方當事人對意見書中的相似比例結論和部分技術細節產生爭議,在對爭議的技術問題進行分析時,技術調查官發現意見書中部分技術事實認定有瑕疵,于是就鑒定結論的準確性、完整性和鑒定方法的合理性進行了驗證。技術調查官通過進一步的代碼比對發現,比對結果與鑒定意見書中結論存在差異,部分結論的準確性存在瑕疵;同時,針對意見書中的鑒定方法和比對工具特性,設計了測試實驗,實驗結果表明該鑒定方法不具備合理性。因此,其鑒定結論不具備參考性。鑒定機構根據以上情況對意見書進行了勘誤。之后,技術調查官根據勘誤后的鑒定意見書及軟件代碼的詳細結構、順序組織等方面的事實,出具了詳盡的技術調查意見。最終合議庭采納了該意見并作出了相應裁判。本案對鑒定意見的合理質疑,不僅確保了技術比對結論的準確性和專業性,還有效縮短了審查周期,大大提高了審理效率。

(技術調查官:胥明證)

案例七

權利要求保護范圍限縮情形下禁止反悔原則的適用——原告江門市某科技有限公司與被告杭州某貿易有限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

案例索引

一審: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22)浙01知民初537號

二審:最高人民法院(2023)最高法知民終2160號

裁判要旨

雖然在權利要求中增加技術特征會進一步限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導致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發生變化,但在沒有其他證據證明權利人通過修改或者意見陳述“放棄”特定技術方案的情況下,不能僅僅由于在權利要求中增加技術特征,導致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進一步限縮,就認定權利人完全“放棄”了與該技術特征等同的其他所有技術特征,不能再就增加的技術特征主張適用等同原則。

推薦理由

本案屬于禁止反悔原則適用的典型案例。禁止反悔原則對等同范圍予以必要的限制,可以合理地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維持專利權人與被訴侵權人以及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平衡。禁止反悔原則的適用一直是專利侵權判定的難點。本案中,技術調查官從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界定、等同技術特征比對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梳理,為最終裁判作了有力技術支撐。本案對增加的技術特征能否直接適用禁止反悔原則的標準以及等同侵權的判定標準進行了積極探索,對類案處理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簡要案情

權利人粟某某系涉案發明專利的專利權人。專利權人將其獨占許可給原告江門市某科技有限公司。被告杭州某貿易有限公司未經原告許可,擅自在市場上銷售、許諾銷售的被訴侵權產品包含了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同或等同的技術特征,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原告遂訴至法院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雖然權利人在實質審查過程中修改權利要求1時將從屬權利要求中定夾片和動夾片的相關技術特征加入獨立權利要求,涉案專利權最終被予以授權。但目前并無證據證明權利人通過上述修改以及意見陳述,放棄了對通過兩個動夾片配合來夾緊不同尺寸的電子移動設備的技術方案主張等同侵權。同時,實質審查程序中對比文件1中的支撐云臺周邊采用六個電動的定位爪對平板電腦進行定位,與涉案專利中采用定夾片和動夾片的固定夾結構不同,且目前并無證據證明權利人在將從屬權利要求的附加技術特征加入獨立權利要求從而對權利要求1進行修改時,已經足以預見到存在“兩個動夾片”這一替代性技術特征。因此,對于被告主張本案應適用禁止反悔原則和可預見性規則,不能再認定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動夾片、定夾片的相關技術特征與被訴侵權產品技術方案中兩個動夾片的相關技術特征構成等同的主張,不予支持。被訴侵權產品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技術手段、實現了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和功能,并且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無需經過創造性勞動即可聯想到的,構成等同技術特征。故判決被告承擔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的責任。

一審宣判后,被告不服提起上訴。最高人民法院經二審審理,予以維持。

技術調查官手記

禁止反悔原則的適用一直是侵權糾紛判定的難點。隨著專利代理人和律師水平的不斷提高,在侵權糾紛中將在發明專利授權確權程序中依法提交的意見陳述書或修改的權利要求書作為證據,以主張適用禁止反悔原則的情形屢見不鮮。這對技術調查官提出了新的考驗,不僅要對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事實予以查明,還需要對專利審查檔案中的多重內容,給出正確的判斷。本案中,技術調查官從技術層面出發,對審查檔案中的信息進行全面梳理、有效解讀,對于增加的技術特征能否直接適用禁止反悔原則進行了準確判定,技術調查意見不僅最終被合議庭采納,而且被最高人民法院二審維持。本案充分反映出被訴侵權產品技術方案是否構成等同侵權,不僅需要在技術層面對“三基本一無需”進行分析判斷,還要全面考慮是否存在“例外”情況。本案的處理不僅為案件的公正裁判夯實了基礎,還為該類案件的處理提供了新思路。

(技術調查官:姜妍)

案例八

間接方法可以認定技術事實——原告某家庭制品有限公司與被告岳陽某商貿有限公司、湖南某貿易有限公司、鄧某甲、鄧某乙、浙江某網絡有限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

案例索引

一審: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浙01知民初766號

裁判要旨

對于多個自由度上多變化狀態微米級技術特征的技術事實查明,可結合權利要求、說明書的上下文,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應具備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設置合理的中間量公式轉化為毫米級多定值可測量特征的方法予以確認。

推薦理由

本案屬于涉及微米級技術事實查明的典型案例。針對產品多個自由度上均具有多變化狀態的微米級技術特征的技術事實難以查明的難題,技術調查官在技術比對過程中提出了一種通過設置合理的中間量公式轉化為毫米級多定值可測量特征的方法,成功將難以直接比對的特征轉化為間接可測量可比對的結果,該比對方法不僅得到原被告雙方的高度認可,也減少了鑒定環節,有效縮短了審理周期。本案對多維度不斷變化的技術特征查明路徑進行了積極探索,提供了一種間接解決的新思路,最終實現案結事了的法律效果,對類案處理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簡要案情

原告系涉案發明的專利權利人,其發現岳陽某商貿有限公司、湖南某貿易有限公司、鄧某甲、鄧某乙未經許可,在共同的意思聯絡下實施生產、銷售侵權產品的行為,對原告公司造成巨大損失,遂訴至法院。經比對,被告認為被訴侵權產品不具備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所述收納部與所述罩部件之間的間隙為所述扭簧的線徑以下”這一技術特征。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結合權利要求、說明書的上下文,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應具備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可以確定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限定的“所述收納部與所述罩部件之間的間隙”應理解為罩部件內表面與栓主體鉸接部端面的間隙。通過設置合理的中間量公式轉化,即被訴侵權產品中蓋體鉸接部左、右夾持端面之間依次有栓主體鉸接部、罩部件,蓋體鉸接部左、右夾持端面之間距離為A,栓主體鉸接部左、右端面之間的距離為C,罩部件內表面、罩部件外表面的距離為E,蓋體鉸接部左夾持端面與栓主體鉸接部左端面之間的間隙為B,栓主體鉸接部右端面與罩部件內表面之間的間隙為D,罩部件外表面與蓋體鉸接部右側夾持端面的間隙為F,B+D+F=A-C-E,經測量A、C、E及扭簧線徑d的數值,取測量的平均值計算,得到測量結果A-C-E是否小于扭簧線徑d來判斷是否落入保護范圍。經當庭分別三次測量,得到測量結果為A-C-E〈扭簧線徑d。無論B、F間隙是否為零,D間隙都滿足D〈扭簧線徑d的關系,即被訴侵權產品收納部與罩部件之間的間隙小于扭簧線徑。故被訴侵權產品具備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的技術特征,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范圍,構成侵權。綜上,法院判決被告停止侵權并承擔賠償責任。

一審宣判后,各方當事人均未提起上訴,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技術調查官手記

本案涉及軸向上多個可變化且互相影響的微米級技術特征,該技術特征在繞軸旋轉方向上隨旋轉角度變化各自亦不斷變化,庭審勘驗中無法直接確認需輔助鑒定程序進行技術事實查明。面對幾組在不同自由度上皆不斷變化又互相影響且無法直接測量的特征,技術調查官通過數據規律初探,特征之間異同點的比較,最終通過創新方法,利用專業工具,設置合理的中間量公式計算得到接近于真實值的中間量,運用極大值比較法通過中間量進行間接比較,成功將無法直接比對的技術特征轉化為間接可測量可比對的結果;提供了一種便于測量、可重復的技術事實查明方法,使得當事人在訴前即可自主進行技術特征的測量與確認,形成更為明確的爭議焦點或促進訴前達成和解,為類案處理提供了參考。

(技術調查官:易云杰)

案例九

合同糾紛中約定技術秘密的審查——原告(反訴被告)杭州某甲科技有限公司與被告(反訴原告)杭州某乙科技有限公司、顧某某、胡某、喬某某合同糾紛案

案例索引

一審: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浙01民初1617號

二審:最高人民法院(2021)最高法知民終1530號

裁判要旨

在涉嫌侵害技術秘密相關的合同案件審理過程中,即使雙方當事人曾通過簽訂和解協議的方式就技術秘密的構成、歸屬及侵害行為達成過約定,人民法院仍需就當事人主張的技術信息是否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意義上的技術秘密問題進行審查認定。

推薦理由

本案系技術調查官參與合同類案件的典型案件。除了傳統的專利侵權、侵害技術秘密等知識產權案件外,技術調查官還可參與技術合同類案件的技術事實查明。本案雖然雙方當事人曾通過簽訂和解協議的方式就技術秘密的構成、歸屬及侵害行為達成過約定,但仍需就當事人主張的技術信息是否構成技術秘密問題進行審查認定。法院根據技術調查官查明的技術事實作出相應認定的同時,考慮到專利披露的信息等因素,遵循當事人契約精神,維護誠實信用機制,確定違約方應支付違約金400萬元,維護了誠實守信的市場經濟秩序,彰顯了對企業商業秘密的保護力度。

簡要案情

顧某某、胡某、喬某某曾為原告公司員工,均簽署了《保密協議》,在職期間接觸到原告公司的技術圖紙等。杭州某乙科技有限公司由顧某某、喬某某于2016年6月29日出資成立,經營范圍與原告公司重合,胡某從原告公司離職后入職杭州某乙科技有限公司。四被告曾被訴利用從原告公司處獲得的技術圖紙等商業秘密生產制造與原告公司產品相同的產品,經協商原告與四被告達成和解協議,四被告也出具《不侵權承諾函》,保證“不得以任何方式持有、保留、公開、轉讓、許可、售賣、披露原告公司的圖紙等商業秘密”,若違反承諾函內容,自愿賠償原告公司違約金500萬元。原告認為和解協議簽署后,四被告違反和解協議約定,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四被告承擔違約責任。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雙方簽訂的和解協議及相應不侵權承諾函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規定,合法有效。經審查,原告公司所主張的技術信息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意義的“商業秘密”。四被告所主張的在先專利并未完全披露原告公司所主張的技術信息,四被告亦未舉出有效證據證明市場上已有相關產品在銷售,四被告的相反主張不成立。經比對,涉案專利第二電機、滾筒的相對位置關系,短桿、長桿組成的搖擺機構的設置方式,擺料板擺動的工作方式披露了與新設備下料圖紙的技術信息一致的技術內容,故認定涉案專利披露了新設備下料圖紙的技術信息。但原告公司并未提供有效證據證明系本案被告顧某某、胡某、喬某某實施了在申請涉案專利時將新設備下料圖紙的技術信息作為專利信息予以披露的行為,故杭州某乙科技有限公司違反了合同義務,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一審宣判后,被告不服提起上訴。最高人民法院經二審審理,予以維持。

技術調查官手記

本案雖然為合同糾紛案件,但引發雙方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為是否存在侵害技術秘密的行為,故仍然需要對當事人所主張的技術信息是否為技術秘密,該技術秘密是否被披露進行認定。技術調查官對當事人所主張作為秘點載體的零件圖紙、裝配圖,與在先專利、涉案專利申請之間的內容進行準確認定,技術調查意見被合議庭采納并與最高人民法院的二審認定保持一致。本案中,在當事人所主張的單個零部件所承載的結構、形狀、尺寸等技術信息未被涉案專利申請所披露的情況下,單個零部件所組成的設備裝配圖的技術信息依然可能被涉案專利申請所披露。合議庭在采納技術調查意見的基礎上,對當事人所主張的技術信息僅部分被披露的情況,未簡單機械的以所披露技術圖紙的數量進行認定,而是通過所披露技術信息內容對設備結構設置、功能模塊實現的實質影響進行合理的權重認定,該認定方式亦得到當事人認可,對此項內容未提出異議。

(技術調查官:易云杰)

案例十

數值限定技術特征的等同認定——原告于某某與被告上海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某娛樂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某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浙江某網絡有限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

案例索引

一審: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浙01民初4421號

二審:最高人民法院(2021)最高法知民終448號

裁判要旨

以點值或連續區間范圍限定的數值的技術特征,對于其是否等同一般應當從嚴把握,但是不應當排除等同的適用,本案案涉產品是一種撲克牌發牌機,其在權利要求中限定了發牌限制板底部兩個發牌限制片向前傾斜35度,而被訴侵權產品中發牌限制片的傾斜角度為36.5度。涉案專利中在發牌限制板下方設置了兩塊傾斜的發牌限制片,能夠利于將撲克牌向前引導,并與傾斜面接觸的待發出的牌越靠下則越靠前,且通過合理設置撲克牌與下托板之間的距離,只允許一張牌通過,可以有效地控制發牌的數量及不易卡死。被訴侵權產品實現發牌控制的原理和采取的手段與涉案專利完全一致,角度的微小差別并不會使撲克牌的位置發生實質性的改變,仍應構成等同侵權。

推薦理由

本案屬于點值或連續區間范圍數值的技術特征認定的典型案例。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中對以點值或連續區間范圍限定的數值的技術特征的等同認定存在較大爭議,相關法律亦未明確。本案技術調查官針對案涉專利的技術領域、技術原理、相關數值所能達到的效果以及數值變化所帶來的效果的可預見性、涉案專利的審查狀況、差值范圍大小等進行了綜合考量和客觀分析后,作出了相應技術事實判定。法院據此作出裁判。2024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發布的2023年度的裁判要旨35號案例中也給出了類似的裁判指引,本案對如何認定數值范圍的等同判定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簡要案情

原告于某某系涉案發明專利的專利權人,經查詢發現,上海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其某網店許諾銷售及銷售的全自動發牌機,侵犯了于某濤的專利權,另有證據顯示該款發牌機系上海某娛樂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某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生產。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等同特征是指與所記載的技術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達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被訴侵權行為發生時無需經過創造性勞動就能夠聯想到的特征。比對過程中,現場拆卸了被訴侵權產品的發牌限制板,經測量其傾角約為36.5度。涉案專利中在發牌限制板下方設置了兩塊傾斜的發牌限制片,能夠利于將撲克牌向前引導,并且與傾斜面接觸的待發出的牌越靠下則越靠前,并且通過合理設置撲克牌與下托板之間的距離,只允許一張牌通過,可以有效地控制發牌的數量,并且不易卡死。因此不管傾斜角度為36.5度還是35度,都是通過發牌限制片傾斜的斜面將待發的牌引導向出口,通過控制發牌限制片與下托板之間的距離來控制撲克牌單張發出,手段相同,所能達到的功能和效果也基本相同,并且對發牌限制片角度的調整,不需要對其他部分的結構進行重新設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不需要創造性勞動就能想到。因此被訴侵權產品中包含了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特征“發牌限制片向前傾斜35度”等同的技術特征。故被訴侵權產品落入了涉案專利權保護范圍,為侵權產品,從而判決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

一審宣判后,被告不服提起上訴。最高人民法院經二審審理,予以維持。

技術調查官手記

本案審理過程中,雙方技術分歧較大,涉及是否全面覆蓋、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是否清楚、是否構成等同以及是否是功能性技術特征的近十個爭議焦點,技術調查官在充分研讀案涉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當庭演示了案涉機器的工作流程,梳理案件事實。針對雙方爭議較大的數值范圍問題,技術調查官在充分檢索在先判例的基礎上,利用豐富的專業技術知識結合多年的專利審查經驗,對在先案例和案涉專利的領域特點、技術原理、專利撰寫、實質審查的修改情況、無效審查的意見陳述和無效決定意見等進行了充分研判,具體案件具體分析,而不是盲從結論性的意見,避免了技術事實認定的偏差。

(技術調查官:尹荔)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

本文來源: http://www.rumin8raps.com/news/202404/xwif_49657.html

 
打賞
 
更多>同類知識產權資訊
0相關評論

知識產權推薦圖文
知識產權推薦資訊
知識產權點擊排行
ISO體系認證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蜀ICP備07504973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右旗| 桃江县| 昭觉县| 上思县| 桓台县| 桃园县| 东明县| 桃园市| 武乡县| 江阴市| 彰武县| 宁乡县| 咸丰县| 江源县| 淅川县| 正定县| 张家港市| 云阳县| 大悟县| 凌海市| 睢宁县| 扎兰屯市| 安多县| 尚志市| 工布江达县| 清镇市| 丹东市| 阜新市| 西宁市| 稷山县| 白玉县| 南平市| 义马市| 华池县| 马关县| 沁阳市| 秀山| 赣州市| 横山县| 顺昌县| 莆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