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IP媒體Foss Patent的報道,諾基亞的一項關鍵專利EP2087626被歐洲專利局認定無效(revocation)。
諾基亞曾使用該專利在德國曼海姆地區法院起訴中國手機公司OPPO和一加(OnePlus)專利侵權,這個專利侵權案件原本應該在7月7日這天公布最終判決,但曼海姆地區法院的發言人告訴Foss Patent,這個侵權案件將被撤銷,原因是涉案專利已被認定無效。
而在諾基亞和OPPO目前還在持續的全球專利訴訟大戰中,諾基亞用上述EP2087626專利(下簡稱EP626專利)同時在德國,英國,荷蘭,印度和印尼五個國家對OPPO提起了訴訟,并在德國和印尼也同時起訴了vivo,可見EP626專利是諾基亞專利資產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關鍵專利。Foss Patent還指出,EP626專利在2021年的時候也被用來針對德國戴姆勒公司,當時諾基亞在德國使用多件專利起訴德姆勒,EP626專利就是其中之一。戴姆勒公司在2021年也在歐洲專利局對EP626專利提出過無效異議,但并沒有成功,諾基亞當時成功的“保衛”了這件核心專利,NokiaNews 網站在 2021 年還曾寫道,“諾基亞在與戴姆勒的糾紛中贏得了戰斗”。
而這次,專利有效性的挑戰者從戴姆勒變成了OPPO,而事情也有了戲劇性的轉折(dramatic turn of events),根據Foss Patent的報道,7月5日歐洲專利局的一個上訴委員會聽取了 OPPO 的意見,并在上訴聽證會結束時宣布EP626專利無效,而這個無效判決的時間剛好就在曼海姆地區法院即將發布侵權裁決(也可能是禁令)的兩天前。理論上,歐洲專利局的上訴委員會的決定就屬于終局判決,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才可以繼續上訴。這就意味著,諾基亞這一關鍵專利很可能會永久被無效。
同時,由于歐洲專利局的無效決定會在多個歐洲國家生效,因此Foss Patent指出諾基亞基于EP626在德國,英國,荷蘭的訴訟很可能都會被撤銷,而印度法院大概率也會參考EPO的無效決定(而做出對諾基亞不利的判決)。
另外,Foss Patent還指出,根據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的材料,諾基亞最近在中國又有一些專利被判定無效。
Foss Patent還對最近印度法院要求OPPO在印度支付臨時保證金的事件發表了評論,認為這并不足以讓OPPO和諾基亞達成全球許可協議。
Foss Patent認為諾基亞在歐洲對OPPO發起的大規模專利訴訟,目前進展的并不順利,這個觀點和OPPO近期給媒體的聲明也是互相呼應,OPPO最近在聲明中指出諾基亞在德國起訴OPPO的14件專利中,已有8件因有效性問題被法院判定案件中止,有1件被判定無效,有2件被判定不侵權。此外,諾基亞還有多件專利在歐洲、中國專利局被認定無效。
此外,OPPO還在聲明中倡導以友好協商的方式解決許可人和被許可人之間的知識產權爭議,互相尊重專利價值。OPPO稱:“OPPO堅決反對專利不合理高價收費,堅決反對以訴訟脅迫被許可人談判和接受不合理高價許可費的惡意行為。OPPO同樣尊重諾基亞的知識產權,并在2018年曾經與其簽署過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但諾基亞目前主張的過高專利許可費明顯與其專利實力并不相符,我們呼吁諾基亞回歸到理性收費的道路上來。OPPO愿意與諾基亞共同努力,通過友好協商方式解決雙方的專利費爭議”。
諾基亞和OPPO自2021年7月開始,在全球發生多個專利訴訟,迄今已經持續了整整兩年。相關專家指出,雙方爭議的主要焦點在于諾基亞的5G專利收費標準(3歐元/臺手機)是否過高。曾經有人做過測算,如果按照諾基亞每臺手機3歐元專利費的費用,加之諾基亞的5G專利占比僅為7.6%,那么每臺手機的5G專利成本就要超過40歐元。考慮到其他技術領域(例如音視頻,wifi等等)還需要支出的專利費,手機廠商將難以承受。而隨著雙方全球訴訟的進行,諾基亞多個關鍵專利被各個國家的專利局和法院認定無效,這更加加劇了業界對其收費過高的質疑。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