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從3G到4G再到5G,作為技術密集型的通信行業,其發展歷程產生了大量的創新專利。占據知識產權高點,就能掌握競爭的主動權。在轟轟烈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通信賽道的各位早已摩拳擦掌,關于知識產權的智慧角斗將作為有利武器積極參與到通信行業的廝殺中去。
面對復雜多樣的通信知識產權問題,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高校組織扮演“智囊團隊”的角色,群策群力為通信產業未來的發展之路注入了源泉活水。印發各項支持性政策的各級地方政府,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中國電信研究院、中國移動研究院、中國聯通研究院為代表的科研機構,以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為代表的高校組織共同譜寫通信行業未來發展的嶄新篇章。
競爭格局易變 政策把握積極動向
通信行業作為知識產權重點支持產業,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和支持行業的發展,多個部門發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鼓勵性利好政策,加速通信行業的發展。
2006年,國務院規劃了若干政策支撐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關于知識產權發表這樣的表述:要掌握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切實保護知識產權。[1]201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知識產權推進計劃》印發,探索針對移動通信產業知識產權問題建立知識產權熱點問題應對機制。
經過通信行業的迭代高速發展,相關政策也如雨后春筍般涌出。2020年,國資委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關于推進中央企業知識產權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2022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工信部印發《知識產權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新華社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2023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禁止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規定》。
多個部門接連發聲,聚焦通信等重點領域,針對其中的不公平高價、專利聯營和標準必要專利等重點問題,深入總結實踐經驗,提出規制思路和措施,建議強化第五代移動通信(5G)領域標準必要專利國際化建設,積極參與并推動國際知識產權規則形成,圍繞產業鏈上下游核心技術和產品共同構建專利池,加強專利協同運用和聯合保護,共同應對海外知識產權風險。
新興業態蓬勃發展,各地也加入通信行業未來的發展擘畫。自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后,全國31個省份紛紛出臺各省“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明確包含強化核心技術研發和加強專利標準制定在內的發展目標。在此基礎上,各省市也相繼出臺一些支持性政策助力通信領域知識產權發展。
北京:《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指導意見》發布,強調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充分發揮中國(北京)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作用,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專利快速獲權、確權和維權,同時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標準化戰略布局,支持設立標準化產業基金,推動標準的制訂和推廣。[2]
廣州:廣州首創知識產權證券化扶持政策,落地“中信證券—廣州開發區新一代信息技術專利許可資產支持專項計劃”項目,聚焦信息技術企業,其基礎資產為14家科技企業的103項核心專利的專利許可費用,涵蓋通信網絡建設,通過發行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產品,每家參與企業獲得600萬至3200萬不等的資金支持。
長三角區域:《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強化知識產權服務,加速區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設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積極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為科創企業知識產權融資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3]
上海:上海發布《關于加強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的實施意見》。支持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領域全球知識產權現狀和技術趨勢,引導企業有計劃地優化部署和配置知識產權,通過自主創新、聯合創新、服務外包、技術引進等多種形式構筑戰略性知識產權組合。[4]
專利風波紛起 科研機構高能助力
科研機構包括研究院、研究所、研究中心等。在通信領域,科研機構從事新一代前沿通信技術研究,推動通信領域的發展創新和前瞻布局。據了解,目前我國面向通信領域的科研機構大致有兩個類型。一種是由政府組織牽頭指導的科研單位,另一種是企業集團為適應市場發展和競爭的需要設立的專業科研部門。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下設知識產權與創新發展中心業務部門,致力于解決中國ICT產業面臨的現實知識產權問題。部門人員對通信領域知識產權問題頗有研究。畢春麗對5G+產業標準必要專利最新趨勢足了介紹,深入闡述了標準專利許可環境。易繼明針對標準必要專利國際趨勢,倡議通信領域標準必要專利問題應去國家化,司法機關和反壟斷部門應積極介入FRAND原則。[5]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知識產權研究所曾發布《5G供應市場趨勢》中指出,5G標準關鍵專利許可的獲得及定價條件對5G的實施至關重要。標準化組織標準化組織通常要求必要專利的許可必須符合公平、合理和非歧視性(FRAND)原則。[6]
賽迪研究院還發布《工信知識產權研究》,指出要強力推動跨國企業參與國際標準組織和國際標準制定,開展知識產權國際布局,以標準和核心知識產權的協同運用,爭奪制造業標準和國際知識產權競爭主導權。[7]
南京市設有專門的網絡與通信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運營中心立足網絡與通信領域,緊緊圍繞網絡與通信企業的新技術開發、技術引進、研發合作等需求,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化知識產權運營轉化新模式。目前推出IP一站式系列的專利轉讓、許可、作價入股服務,起到了產業化帶動效應。[8]
在通信市場靠知識產權搶占的發展中,中國三大運營商企業紛紛設立研究院。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知識產權支撐團隊2007年承接集團項目《中國電信專利發展策略研究》,制定了中國電信的專利管理辦法、專利評審制度。如今成立標準與專利運營服務中心,著力提升標準與專利水平。[9]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加強知識產權布局,搭建了一套從創造、管理、保護到運營的全過程專利管理體系,建立起“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產業市場化”的思想意識,掌握了標準必要專利和國際專利的培育方法。[10]
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設立5G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分析研判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競爭態勢,主動拓展國際專利許可市場,累計獲得專利許可收入超過5000萬元,為構建良好全球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規則不斷發出中國聲音。[11]今年,中國移動聯合多方發布《5G產業知識產權和創新發展倡議書》,指出是要共同提高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的透明度、可預測性和合理性,共同構建知識產權交流平臺。
全球通信競賽不斷 高校入局探討發展
高校既是攻關核心技術的重要陣地,也是人才資源培育的主要策源地。面對通信領域日益頻繁復雜的知識產權問題,高校應是責無旁貸。
據筆者查詢資料顯示,目前全國開設通信工程專業的高校達528所[12],專業以培養具備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相關知識,能夠從事開發、應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可見,高校對于通信技術基礎人才的培養已有完整布局,相關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還沒有進一步的涉足。
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中,以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作為一流學科的學校共有7所。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除此之外,西安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北方工業大學、海南大學等高校在通信專利領域也有一定的名望。
在通信領域的高校研究中,對于通信領域面臨的自主知識產權以及標準必要專利,專利許可費率等問題,不同學校有著不同角度的探索研究。
北京郵電大學成立知識產權(12330)教學實踐基地,深入交流電子知識產權等熱點問題。該校學生在其博士畢業論文中研究:通信業知識產權競爭已成為常態化的競爭形勢,交叉許可將成為專利競爭與合作的主流。通信領域知識產權發展應該向加強產業政策與知識產權政策銜接、促進知識產權與技術標準專利互動的方向邁進。[13]
電子科技大學在“十三五”時期,建立了太赫茲技術標準必要專利研究院,并獲得成都市知識產權局300萬元支持款建立太赫茲技術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14]2018年成立電子科技大學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以培養兼具專業領域知識和知識產權素養的復合創新人才為培養目標,從“重組、重構、重建、重辟”四個方面切入知識產權工作。
陜西省信息產業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依托西安郵電大學,圍繞陜西具有優勢的TD-SCDMA、WAPI等通信行業標準,深入開展信息產業知識產權理論和應用研究,依托西郵信息技術特色,培養復合型信息產業知識產權人才,為發展信息產業知識產權提供人才支撐。[15]
南京郵電大學以“5G關鍵核心技術及應用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項目為發展契機牽頭單位的學科、科研優勢,結合行業企業產品技術需求,聯合專利服務機構,開展專利導航布局,共同攻堅5G卡脖子技術。[16]
海南大學教授在《蜂窩移動通信行業標準必要專利(SEP)授權的費基問題研究》論文中,總結出甄別合理費基的幾條原則,包括需求基礎原則、假設市場談判原則等,構建一種合理的費基模型,并通過向行業專家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計算合理的費基,本研究有助于為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的司法實踐提供新的理論視角。[17]
過去十年,中國通信行業歷經突破、馳突、博弈、合作時代,未來行業山雨俱來,知識產權這一核心要素將成為競爭主旋律。2023年7月21日,由IPR Daily及IPR Daily GLOBAL主辦的2023 GIPC全球通信知識產權生態大會將在北京舉辦。本屆會議聚焦通信行業的通信行業現狀、標準必要專利、NPE訴訟等熱門話題,邀請行業大咖為當下產業痛點交流真知灼見,GIPC大會誠摯歡迎各界同仁參與通信知識產權生態大會,共同探討通信行業知識產權發展難題,為我國通信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注釋:
[1]國務院關于印發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5296.htm
[2]解讀《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指導意見》
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cjd/201905/t20190523_78209.html
[3]中國人民銀行 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銀保監會 證監會 外匯局關于印發《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11/21/content_5728134.htm
[4]關于印發《關于加強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https://sipa.sh.gov.cn/xxgkml/20191130/0005-23742.html
[5]2022 ICT深度觀察報告會 | 知識產權與融合創新分論壇在京舉辦
https://www.sohu.com/a/512124141_121124361
[6]5G供應市場趨勢
http://report.ccidgroup.com/viewPdf/98249d5b064047108039fa4697d79c54
[7]工信知識產權研究
http://report.ccidgroup.com/viewPdf/3108c0c9c2de4ca489b2315f87d65266
[8]源谷高科官網
http://www.cnyuangu.com/about.asp?sclassid=241
[9]致敬:每一位參與知識產權工作的研究院人!
https://mp.weixin.qq.com/s/SqjSeEldmKs1RT-fsUt3vA
[10]喜報|國家級榮譽+1.聯通研究院榮獲國家專利銀獎!
https://mp.weixin.qq.com/s/LDwcAXHu2ZM0OL21AJO4zg
[11]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推動我國通信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45796183900207&ivk_sa=32692
[12]報考大學網
https://www.baokaodaxue.com/web/bkdx-web/index.html#/major/Detail?code=080703
[13]通信業知識產權發展影響因素研究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7WN1SO36whHG-SvTYjkCc7dJWN_daf9c2-IbmsiYfKl85KYi4HZ3jdfQbjY8tTS5S2lYMVA5XxHMYh9DAUbdP&uniplatform=NZKPT
[14]高質量創造夯實高質量發展之基
https://www.cnipa.gov.cn/art/2020/12/11/art_55_155559.html
[15]陜西省信息產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http://kjc.xupt.edu.cn/info/1021/1419.htm
[16]江蘇省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項目“5G關鍵核心技術及應用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項目啟動
https://www.cnipa.gov.cn/art/2022/11/10/art_57_180248.html
[17]龔炯,熊凱軍.蜂窩移動通信行業標準必要專利(SEP)授權的費基問題研究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5S0n9fL2suRadTyEVl2pW9UrhTDCdPD64h3p9SFUn5qxJ06r7JdxC-Y7jrEDe2R6lZeuYmSlwkjSSWsvFwljPj&uniplatform=NZKPT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