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代理服務是行業最主要業務形態?從國知局調查報告看行業發展走向
2021年12月份,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2021年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報告通過問卷調查、重點訪談、大數據分析、相關部門分工實施等方式,對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基本情況、服務從業人員情況、服務營業收入情況、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新模式新業態、重點服務類型情況、市場環境等進行了分析總結。
國家知識產權局在7.3萬家全國從事各類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中選取3775家知識產權機構作為調查樣本對知識產權服務業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總計發放問卷3775份,回收問卷2942份,回收率為77.9%,得到有效問卷2918份。
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體現為以下幾個特征:
一、行業發展整體向好
調查顯示,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服務創新主體、支撐創新作用進一步顯現,服務模式呈現多樣化趨勢,行業持續向好發展。
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20年底,我國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數量約為7.3萬家,與2019年相比增長9.3%。
經濟效益穩步提升。據測算,2020年全國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共創造營業收入超過2250億元,同比增長4.5%,平均營業收入316.8萬元。從各類業務形態時間投入比例與營收產出比例的大小關系來看,從事知識產權代理服務、法律服務、信息服務、運營服務、培訓服務的機構,服務時間投入比例小于或等于營收產出的比例分別為86.9%、86.2%、82.3%、82.3%和93.1%,綜合來看,知識產權服務具有較好的投入收益轉換能力。
吸納就業方面作用明顯。據測算,截至2020年底,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業從業人員約86.5萬人,較2019年底增長5.6%。調查顯示,7.3萬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約吸納0.6萬失業再就業人員。在預期招錄人員方面,有45.7%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2021預期招錄人員數量高于2020年(40.9%),約高于上一年度五個百分點。
從業人員能力素質層次較高。調查顯示,知識產權服務業從業人員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75.4%。其中,擁有研究生以上學歷執業專利代理師占41.0%,大學本科學歷占53.5%;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執業代理師占比合計達94.5%,學歷結構優于其他從業人員。
二、代理服務是最主要的業務形態
從主營業務涉及的業務形態看,知識產權代理服務是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最主要投入和獲益的業務形態。調查顯示,2020年從事知識產權代理服務的機構比例達到72.7%,開展兩種及以上業務形態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占比超過2成。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M部)是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重點分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占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所在行業分類72.4%。
從主營業務涉及的知識產權類型看,專利(36.3%)、商標(54.8%)是最主要的服務范圍。從服務的客戶類型上來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主要客戶類型為企業,其次為高校及科研單位、事業單位、其他社會團體。
三、區域發展特征明顯
從地區分布看,全國7.3萬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中,超過六成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區域,主要集中于東部地區。從省份分布上看,主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集中在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山東和上海等6個省市,占比約為55%,總計超過4萬家。調查顯示,全國1.9萬家成立時間在1至2年的新生機構中,長三角地區占比將近3成,彰顯對知識產權服務的強烈需求,以及區域內知識產權服務業強勁的創業活力。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開展涉外業務的超過2000家,為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海外發展及知識產權國際交易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市場惡意競爭成最大發展難題
調查顯示,知識產權機構在發展中遇到的難題主要為市場惡性競爭、缺乏服務標準規范、市場需求小、高端人才稀缺、人員流動性高、經營稅費負擔重等,其占比分別為71.1%、40.5%、40.4%、38.8%、32.5%、27.9%。由此可見,市場惡意競爭是目前知識產權機構在發展中面臨的最大難題。
另外,新冠疫情的不斷反復也是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面臨的一大挑戰,其影響主要體現在對中小型企業開展的業務上。調查顯示,52.2%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認為疫情對小型企業客戶影響最大,21.9%認為對中型企業影響最大,17.9%認為對微型企業的影響最大。盡管可通過網絡辦理部分知識產權服務,但網絡溝通仍不及現場服務的便捷性。
五、規范化、大數據、集約化成為行業新業態
大多知識服務產權機構認為知識產權行政許可對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維護市場秩序具有重要意義。調查顯示,97.2%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贊同設置專利代理機構的執業行政許可,94.8%的機構對建立商標代理機構準入制度的呼聲強烈。
調查顯示,不少創新主體為降低成本,將專利撰寫、涉外翻譯、申請文件提交等工作分解委托給不同機構;專門從事國外知識產權訴前材料準備的服務機構已經出現,我國知識產權服務分工日益細化、鏈條不斷拉長。此外,數字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知識產權服務業,不少服務機構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專利文獻語義檢索軟件和專利文獻智能翻譯系統,提高專利撰寫和可專利性分析服務質量和效率。其中,我國2020年代理商標申請注冊量前10的商標代理機構全部為互聯網平臺型服務機構。
在知識產權服務中,集約化發展勢頭顯著,多行業多機構協同發展態勢初顯。我國提供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的大型服務機構已不鮮見,細分領域服務機構協同發展的態勢初步顯現。2020年代理專利/商標注冊申請量排名前100的專利/商標代理機構(占全部專利/商標代理機構分別約為3.1%和0.2%),代理的專利/商標注冊申請量占2020年全部代理申請量的34.7%和36.3%。
知識經濟的蓬勃及國內知識產權意識的提高促進了我國知識產權行業的快速發展。調查顯示,隨著我國知識產權證券化、專利保險等服務模式不斷落地,吸引科技、金融等服務機構不斷涌入,知識產權服務范圍進一步拓寬。而代理行業“藍天”行動等專項行動有效維護了代理行業秩序,進一步推進了知識產權服務業結構優化升級。2021年,我國先后頒布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為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強國繪制了發展藍圖,知識產權行業也將在國家的政策支持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