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容百科技再遇“專利碰瓷” 表示不侵權并反訴
9月16日晚間,容百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尤米科爾公司起訴的《民事起訴狀》〔(2021)浙02知民初328號〕等相關材料。原告訴請停止侵權、并賠償25245.52萬元。容百科技表示:該訴訟案件不影響公司日常生產經營,公司已聘請專業知識產權律師團隊應訴,同時采取反制訴訟等措施以維護公司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本次訴訟涉及公司產品為公司811系列三元正極材料產品,系公司獨立自主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9月16日晚間,容百科技發布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尤米科爾公司(UMICORE,即優美科)起訴的《民事起訴狀》〔(2021)浙02知民初328號〕等相關材料。原告稱其在中國擁有第ZL201580030857.0號發明的專利權,認為被告S85E型產品的技術特征與其發明專利部分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征相同,被告未經其許可實施其發明專利/專利申請,產品落入其專利保護范圍構成侵權。訴請停止侵權、并賠償25245.52萬元。
容百科技公告稱:該訴訟案件不影響公司日常生產經營,公司已聘請專業知識產權律師團隊應訴,同時采取反制訴訟等措施以維護公司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公司作為最早開展811高鎳正極材料研究、批量制造領域的企業之一,經過長期深耕積累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并進行了全方位的知識產權布局。本次訴訟涉及公司產品為公司811系列三元正極材料產品,系公司獨立自主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容百科技公告截圖
基礎專利交鋒,優美科曾敗訴巴斯夫
翻看過往的歷史,優美科并非基礎專利的申請人。優美科雖然擁有一些自主的專利技術,但是鋰電正極材料多數專利的源頭是美國3M公司、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等,優美科的基礎專利轉自3M公司。而巴斯夫取得阿貢實驗室基礎專利的再許可權。
在過去雙方的交鋒中,優美科曾敗訴于巴斯夫。
2015年4月,巴斯夫向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指控比利時優美科公司侵犯其兩項鋰電池專利權。據巴斯夫提交給法院的文件,優美科當時在美國出售鋰電池技術以及鋰金屬氧化物陰極材料,而上述兩項專利由阿貢實驗室開發、申請,并在2009年獨家授權給巴斯夫。
2016年12月,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終審裁決,裁定優美科侵犯德國巴斯夫和阿貢實驗室的專利權,并禁止由優美科制造生產的或代表其制造生產的,進口的或代表其進口的侵權鋰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未經許可在美國境內銷售。
不過最終在2017年5月,巴斯夫和阿貢國家實驗室就其與優美科未決的專利糾紛達成商業和解。優美科被許可使用US6677082、US6680143、US7135252和US7468223號專利,可以在美國制造、使用、銷售、許諾銷售、分銷、進口鋰離子電池用鎳鈷錳三元正極材料。優美科成為巴斯夫專利的再被許可使用者之一。
事實上,在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專利方面,基礎專利多數為國際專利巨頭巴斯夫,阿貢實驗室這種科研機構所擁有,研發投入早、技術先進、較早申請專利保護是他們的優勢。對于后來者來說,就形成了專利壁壘,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專利大門。
優美科和巴斯夫之間的訴訟,是他們就各自所代理的涉訴專利,誰的更具有基礎性、技術含量進行的一次交鋒。
到了今年5月,巴斯夫與優美科(Umicore)宣布,雙方簽署了一項非排他的專利交叉許可協議,其廣泛涉及了正極活性材料(CAM)及正極材料前驅體(PCAM)產品,包括鎳鈷錳(NCM)、鎳鈷鋁(NCA)、鎳鈷錳鋁(NCMA)和高容量富錳材料(HE-NCM)等。
協議簽署雙方各自擁有技術過硬的鋰電池正極材料基礎專利,互相都繞不開,這給產品開發帶來了一些障礙,協議的簽署有助于雙方進一步提高產品開發速度,提高透明度,降低電池制造商及其客戶的知識產權風險。
本次訴訟涉及并非基礎性專利
正極材料行業的基礎專利,基本上在2002年、2003年專利巨頭們就已經開始布局,以20年的專利保護期計算,明后年開始保護期將逐漸到期。不過專利巨頭們會針對基礎性專利,另外布局一些防御性的專利,在一些平時行業內不太看重的指標上花心思,比如在顆粒強度、鎳含量等技術指標上設置一些范圍,從而衍生出了一系列專利。
涉訴優美科專利(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此次,優美科起訴容百科技涉及的專利,并非基礎性專利,是其在2015年6月申請的專利。該專利雖是衍生而來、非基礎性專利,但在技術發明方面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如專利中提到的“硬度強度指數ΔΓ(P)”的覆蓋范圍等。
就基礎專利而言,容百科技和巴斯夫已經進行了合作。根據招股書披露,容百科技與 BASF Corporation(巴斯夫公司)在 2018 年 9 月簽署了《專利再許可協議》,巴斯夫向容百科技授予 10 項鋰電池正極材料部分基礎技術專利的非獨占許可,在使用領域內制造、使用、銷售和/或進口專利相關產品。該許可專利為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所有,并授權巴斯夫公司可對該等專利進行再許可。
這表明容百科技在正極材料領域已經獲得了多項基礎專利的許可,并且該許可來自專利技術的最初的研發方和擁有方。
來源:容百科技招股書
中國企業專利布局和保護日漸成熟
容百科技之所以選擇獲得許可,是因為這些基礎性專利是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眾多企業無法回避的存在。
獲得基礎性專利許可的同時,在三元正極材料領域,容百科技同樣也在加快產品研發和專利布局的腳步。半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容百科技在國內外擁有127項注冊專利,主要涉及三元正極材料等。容百科技是國內最早開展811高鎳正極材料研究、批量制造的企業之一,經過長期深耕積累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并對技術進行了全方位的知識產權布局。
來源:容百科技2021 年半年度報告
中國科研機構和企業在新能源、鋰電池材料領域的研發投入起步相對較晚,在專利方面,仍需要獲得國外專利巨頭的專利許可,獲得制造、使用、銷售相關產品的權利。
未來,隨著中國科研機構和企業奮起直追,在鋰電池材料前沿技術領域,后發劣勢將會消失。在超高鎳(Nimol%≥90)正極材料生產技術、NCMA 四元正極材料生產技術、鈉離子電池材料技術等方面,中國企業有望迎來更多突破。
就容百科技而言,2021年上半年Ni90系超高鎳正極材料在產線大規模穩定制備上取得突破,小批量供應包括 3C、動力電池、半固態電池等領域的國內外客戶,Ni95 及以上超高鎳材料實現小試工藝定型。同時,公司具備掌握錳鐵普魯士白鈉離子電池材料噸級生產經驗,改善高電壓鎳錳循環性能的能力,加大高電壓鎳錳體系研究。
容百科技的反擊取得階段性成果
對于訴訟本身,容百科技8系產品的涉訴是第二次遭遇“碰瓷”。
2020年9月,容百科技就已經遭到了優美科發起的專利訴訟。容百科技當時收到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優美科公司(Umicore)起訴的《民事起訴狀》:原告稱其系第ZL201280008003.9號“具有低可溶性堿含量的高鎳陰極材料”發明專利的權利人,認為被告S6503型產品的技術特征與原告發明專利部分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征相同,請求法院判定被告停止侵權,并要求賠償6200余萬元。
容百科技稱,涉訴產品為公司622系列三元正極材料產品中的S6503型產品,尚未進入商業化量產,因發展戰略等原因已停止開發。涉訴產品2019年、2020年1-6月營業收入分別為469.356.27元、12.514.09元,占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0112%和0.001%。公司S6503型產品系公司獨立自主開發的6系三元正極材料之一,且其工藝與訴訟中的相關內容不一致。
這表明622系列產品對于公司的影響比較小。不過,容百科技并沒有就此撒手不管,而是選擇了“釜底抽薪”:請求宣告“對方專利無效”。假如涉訴的優美科專利被宣告無效,所謂的侵權就不存在。
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2021年8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第51308號)顯示:2020年11月,容百科技對比利時優美科公司的專利號為ZL201280008003.9的專利提起了無效宣告請求;今年7月2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決定書“宣告專利權部分無效”,這是容百科技取得的關鍵階段性成果。選擇申請宣告對方專利無效這一做法無疑是堅決反擊的舉措之一,該案件仍在審理當中,容百科技有可能繼續發起專利無效宣告請求甚至反訴。
針對這次8系產品訴訟,容百科技公告稱,依據法律規定及司法解釋有關專利侵權認定的全面覆蓋原則,法院判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當審查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若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缺少權利要求記載的一個以上的技術特征,或者有一個以上技術特征不相同也不等同的,應當認定其沒有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根據上述全面覆蓋原則,公司檢測及外部第三方檢測結果表明公司產品不落入原告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接連發起“碰瓷式”專利訴訟 優美科所為何來?
近年來,隨著中國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在長期政策支持和未來發展前景廣闊的背景下,行業內涌入眾多參與者,專利糾紛案件隨之增多。
容百科技接連遭到優美科發起的專利侵權訴訟,這恐怕和容百科技自身的技術實力、在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領域的領先地位、三元正極材料行業的主要生產銷售商身份有關。
從研發來看,容百科技2018、2019、2020年連續三年研發支出均超過一億元,2021年上半年研發投入金額1.13億元,同比增長93.74%,顯示出公司對于研發的重視。
作為三元高鎳正極材料行業的領先者,容百科技在研發和專利方面的重視和布局,占據了不少市場份額,或許正是基于行業領先的市場地位考量,優美科選擇了向容百科技發起專利訴訟。
從數據來看,在國內高鎳材料市場,2020年、2021上半年容百科技是當之無愧的排名第一;全球范圍內,2020年容百科技高鎳NCM811材料市場份額占比也是行業排名第一,優美科則基本為零。
2020年容百在高鎳的市占率(來源:富士經濟/鑫欏咨詢)
對于優美科來說,雖然高鎳三元材料的出貨量幾乎為零,但為了搶占產業鏈上的核心專利和技術,哪怕是多次向同行發起訴訟,通過專利“碰瓷”去挑戰全球高鎳市占龍頭的容百科技,也在所不惜。
國內的新能源企業應對國外公司的專利侵權訴訟,不管勝訴與否都會給企業自身帶來更多的維權成本,消耗企業的精力和人力資源,提高合規成本。國外公司一旦勝訴,更是存在以此為樣本、向更多的國內新能源企業發起專利訴訟的可能,以獲得高昂的專利授權費用進行牟利。
對于國內新能源企業而言,還需要不斷加強研發實力、提高專利保護意識,在關鍵技術、核心領域有自己的自主知識產權,避免被人“卡脖子”、受制于人;同時完善公司內控制度、風險合規,積極應訴,依法主張自身合法權益,維護公司聲譽。
最新的半年報顯示,容百科技在前沿產品開發方面已有早期布局。公司在適用于全固態電池的改性高鎳\超高鎳正極材料及固態電解質、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尖晶石鎳錳酸鋰正極材料等新材料開發領域不斷取得技術突破,獲得多項專利技術儲備,推動前沿材料在下游細分市場的商業應用。
新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專利挑戰是一種競爭手段
在全球轉向綠色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情況下,新能源產業備受重視。中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雙積分政策及消費需求加速驅動中國市場。今年7月,韓國政府宣布一項發展計劃,將在2030年前投入350億美元用于發展本國的電動汽車電池行業,以確保其在該領域能夠占據一席之地,與已占據了主導地位的中國和日本公司展開競爭。美國方面,不久前總統拜登簽署行政令,要求2030年末實現美國銷售汽車中半數為新能源汽車的目標。
2021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維持高速增長。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同比增長 201.5%,滲透率提升至 10%以上;歐洲市場在補貼及碳排放法規強力推動下,新能源汽車銷量 101 萬輛,同比增長 154%;美國在新支持政策帶動下,新能源汽車銷量27.5 萬輛,同比增長116%(數據來源:中汽協、Rho Motion)。
圖片來源:鑫欏鋰電
在新能源汽車銷量火爆、政策傾斜的時代背景下,從礦藏開采、提煉,到電池材料、電池設計生產,電動汽車生產銷售等新能源產業全鏈條都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專利訴訟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視作一種競爭手段,就過往的專利訴訟案來看,一個案件耗時多年、原被告互訴的情況并不少見,亦有一些達成和解的案例。因此,專利訴訟一般不會對企業造成太大影響,說到底,提升企業自身的綜合競爭力才是根本。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