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昔日通信巨頭已成NPE NOKIA對OPPO揮刀相向
2021年7月,昔日的歐洲通信巨頭Nokia在英國發起針對中國手機廠商OPPO、OnePlus和Realme等的專利侵權訴訟,據海外多家媒體報道,Nokia至少已經在英國、印度、德國和法國發起專利侵權訴訟,此舉距離Nokia贏得針對Lenovo專利賠償不足3個月,距離達成針對Daimler的專利許可不足1個月;而最新發起的這輪訴訟,正是由此前幫助Nokia贏得針對Lenovo和Daimler專利之戰的兩家律所操刀。通過訴訟賠償和專利許可獲得收益,似乎已經成為這家曾經輝煌一時的通信巨頭的一項創收業務。
許可到期,許可費率被拒,Nokia全球多地起訴
2021年7月,昔日的歐洲通信巨頭Nokia在英國發起針對中國手機廠商OPPO、OnePlus和Realme等的專利侵權訴訟。
據海外多家媒體報道,Nokia至少已經在英國、印度、德國和法國發起專利侵權訴訟,距離Nokia贏得針對Lenovo專利賠償不足3個月,向Daimler專利許可不足1個月。
更有消息稱,最新發起的這輪訴訟,正是由此前幫助Nokia贏得針對Lenovo和Daimler專利之戰的法務團隊操刀。通過訴訟賠償和專利許可獲得收益,似乎已經成為這家曾經輝煌一時的通信巨頭的一項創收業務。
早在2018年,Nokia與Oppo達成專利許可協議,該許可協議于今年6月到期。Nokia最近表示,在協議到期前,在雙方續簽許可的談判中,因OPPO拒絕Nokia提出的“公平合理”許可費率,于是采取了訴訟作為推動達成其主張的許可費率的手段。
對此,OPPO表示,Nokia的做法讓人震驚,并認為其提出的許可條件完全不尊重專利許可談判中應遵守的公平合理無歧視(FRAND)原則。
同是5G巨頭,到底誰的費率合理?
2018年6月,5G標準最終落地,而基于通信領域標準必要專利(SEP)許可的公認原則,SEP的持有者應基于“公平、合理、無歧視(FRAND)”原則,盡量讓5G標準下的技術盡量被更加廣泛的采用。
2018年8月,Nokia公布其5G專利許可費率為3歐元/臺,折合3.5美金/臺;2021年3月,華為公布其5G專利許可費上限為2.5美金/臺,并提供適用于手機售價的百分比費率。
根據IPlytics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擁有5G專利數量最多的5家企業分別為華為、高通、中興、三星和諾基亞,其中排名第一的華為和排名第5的Nokia分別占比為15.39%和9.01%;而根據IPlytics公布的標準提案貢獻比例來看,華為的貢獻率為17.58%,而Nokia的貢獻率為10%。
兩相比較之下,擁有5G專利數量最多,5G貢獻更高的華為,5G專利的許可費率更低;而更少5G專利數量,更少5G貢獻的Nokia,反而要求更高的許可費率,這似乎難以解釋;反過來,OPPO無法接受Nokia許可費率與之續簽專利許可協議,也就不難理解了。
熱門訴訟地德國下重注,訴訟團隊來勢洶洶
從2020年開始,德國就成為SEP的熱門訴訟地,而Nokia也正是在這里贏得了針對Daimler專利大戰,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這一次,德國也正是諾基亞向OPPO起訴的重要戰場,據Foss Patents稱,Nokia在曼海姆法院(號稱“曼海姆壓路機”)提起11項起訴,在慕尼黑提起7項起訴,在杜塞爾多夫提起6項起訴。
承擔本次起訴的兩家律所,分別是Arnold & Ruess和Bird & Bird,前者正是Nokia訴Daimler案和反禁訴令的“發明者”,不容小覷。
Nokia或欲敲山震虎,以迫使其他通信企業接受許可
通過大規模的專利訴訟達成和解和賠償,同時震懾其他潛在被許可方,對Nokia而言,早已輕車熟路。
隨著通信行業的發展和終端市場格局的變遷,被告從曾經的蘋果、HTC到今天的Lenovo、Daimler和OPPO。
伴隨著鋪天蓋地的消息傳播,可能會有更多廠家為了避免麻煩,而愿意盡快與Nokia達成或續簽專利許可協議,無論其費率是否符合FRAND原則,畢竟這樣規模的專利戰,不是每一個廠家都能應對的。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