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一件專利到底要花多少錢?

2020年北京地區專利申請代理服務成本調研成果
也許在十幾年前,這算不上一個尖銳的問題,因為當時專利代理成本的差異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大。
但是現在卻不然,價格從1千到3、4萬的都有,同一個工種,相差幾十倍,差異在哪里?
主要還是需求造成的:有只想湊數的,也有想擠進標準成為SEP專利的。
專利價值的展現具有長周期的特點,且多在后端,而非前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種不重視前端代理的現象存在。
近日,北京市專利代理師協會發布專利代理服務行業收費成本核算研究的報告,本意就是要維護好專利代理行業的良性發展,不應讓低價、低質專利代理帶壞了整個行業的風氣。
這是應當大力點贊的舉措!
01 中美代理費差異,就是中美科技競爭差距的一個縮影
在這份剛剛發布的報告中,今年發明專利代理費14340元起跳,看似不低了吧,但是現實中又有多少成交量呢?

實際上,平均下來的計時成本,專利代理的價格大概在500元/小時。
再看看《精英律師》的收費標準,6000-100000元/小時,又是相差十倍起步!
雖然電視劇有杜撰的成分在內,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專利代理行業和律師行業現在的差異情況,差距似乎越來越大了。

到底專利代理Patent Agent和專利律師Patent Attorney的差別在哪里?有美國公司對此有過對比。可以看出,實際上在美國,除了在出具“法律意見”上有差異外,本質上差異并不大,二者都具有協助發明人完成創新的專利文本轉化的能力。

美國IPWatchdog網站創始人Gene Quinn曾是一位美國的專利律師。2015年,他發表過一篇文章,對美國專利律師費用問題進行了分析,按照發明專利的難易程度,得到了如下的一張成本計算表。

可以看到,北京市專利代理師協會給出的看似還可以的收費標準,如果拿到美國的對照表中,連極簡“衣架”類的專利律師費的一半都比不上,就更別提和支撐美國科技霸權的芯片和操作系統等復雜專利的代理費相比了。
所以,都說中美科技有差距,差距在哪里?在專利行業里,專利代理費差異就是很好的一個縮影。
未來中美知識產權的競爭可不僅僅是科技本身的競爭,更是專利的競爭、法律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是全方位的競爭。中國人需要補齊的短板很多,需要各司其事把份內事做好。
因此中國知識產權人一定要正確認識當前中美在專利行業對“卡脖子”關鍵技術上的差距,加速補齊短板,至少將中美競爭激烈的關鍵領域的專利質量提升到一個新臺階,達到真正能夠作戰的水平吧!
而要讓社會認可專利代理的價值和在未來競爭中的作用,需要政府、行業、企業的共同協作和配合,讓“金子”真正能夠發光。
目前,專利代理這個行業,真正能夠將美國對我們“卡脖子”的關鍵技術研究深、研究透其專利布局并能夠有效形成專利應對方案的高端代理人,還遠遠不夠。而這部分人才是能繼續支撐中國與美國開展長期科技戰、專利戰所必須的儲備人才。
從下面科創板這個最新的案例中,就可以看到,選擇不同的專利代理機構或專利代理人,可能會產生截然相反的結果。
02 主動提訴,專利被無效,結果卻經歷過山車
杭州宏華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華數碼”)的科創板上市申請2020年6月15日被受理,招股書中披露了其與杭州賽順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賽順”)的專利糾紛。
在2020年8月14日,宏華數碼回答上市委首輪問詢中,對上市委問及的這起專利訴訟最新情況進行了披露。
文件顯示,兩家公司都將“國家知識產權局”當成了被告,都是因不服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宏華數碼的1件發明和2件實用新型做出的專利無效決定,而提起行政訴訟。
杭州賽順角度:

宏華數碼角度:

之所以兩家企業都將“國家知識產權局”作為被告,是因為杭州賽順對宏華數碼用來起訴的3件專利,發起了兩輪專利無效。
但是兩輪專利無效的結果卻截然相反,第一輪專利無效,宏華數碼的所有3件專利均被認定為“全部有效”,但是到了第二輪無效后,宏華數碼的所有3件專利卻又被認定為“全部無效”。
180度過山車般的轉變,也是導致兩家企業分別對國家知識產權局不同階段無效決定提出行政訴訟的原因。
這場專利糾紛始于2017年,據宏華數碼上一次2012年擬在中小板IPO過去五年。不知是否是因為前次IPO的失利,讓宏華數碼覺得未來IPO的話要有更多的行業話語權,才在新的IPO之前發起了專利維權,以彰顯企業的創新實力。
2017年開始,宏華數碼舉起了專利維權的大刀,通過企查查檢索,宏華數碼先后起訴了紹興貝語數碼、杭州靈通自動化,以及本案的杭州賽順。
但是杭州賽順并沒有像其他兩家被訴企業一樣,束手就擒,而是對宏華數碼用來起訴的3件專利提起了無效。
而兩次專利無效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結果,也使得先后承辦專利無效的兩家代理公司從幕后走到了前臺。
03 復盤兩次專利無效,看差距在哪里
為方便描述,將代理第一次專利無效的公司稱為甲公司,代理第二次專利無效的公司稱為乙公司。
首先,兩次無效針對的宏華數碼3件專利文本是同一文本,權利要求完全一樣。
結果的差異主要是因為甲乙兩家公司對比文件的不同。
發明專利:ZL201210212607.7
甲公司只使用了1件對比文件:

乙公司先是使用了3件對比文件:
在正式口審之前,又補充提交了4件新的證據材料:
點評:甲乙公司對這件發明給出的無效對比文件和理由主要體現兩方面差異。
一是檢索內功,甲公司只給出了一件對比文件,那是對這篇文件得有多自信啊!可惜的是,甲公司找到的這篇“迷之自信”的對比文件評述的理由并不是“新穎性”,而是“創造性”,從邏輯上就給人靠不住的感覺,這個內行人一眼就能看出問題所在;相比之下,乙公司的檢索更全面,而且從在口審階段還在補充證據,可以看出對案件的重視程度,另外乙公司不僅檢索出了中文對比文件,還有外國文件,以及非專利文獻作為證據,最關鍵的是兩篇非專利文獻反而是最接近的現有技術。
二是評述理由,甲乙公司雖然對比文件數量有差異,但是評述理由卻大體相似,都是“對比文件+公知常識”,但最后為何甲公司的沒被復審員接受,而乙公司的卻被接受了?主要原因還是與對比文件的選用和評述理由相關。
所以,檢索是靈魂,沒有高質量的檢索,一切的申訴理由都是空中樓閣。
實用新型:ZL201220301461.9
甲公司使用了2件對比文件:
乙公司同樣也是使用了2件對比文件:
點評:甲乙公司的差異還是專利檢索的差異,甲公司雖然使用了2件對比文件,但評述理由是專利的“創造性”,而乙公司則找到了能夠評述“新穎性”的文件,因此這才是專利無效中最關鍵的要素。
實用新型:ZL201220301461.9
這件專利的點評理由與上兩件類似,因此只貼甲乙公司的檢索結果對比,不再贅述。
甲公司的對比文件:
乙公司的對比文件:

04 總結
實際上,專利無效只是眾多專利工作中一項很常見的工作。一次不行,再來,一家代理沒成功,再換另外一家,這都是常規做法。所以才會有那件“神奇的自拍桿”專利被接連提起近20次無效,卻依然有后來者躍躍欲試。
因此,本文希望突出的問題也并不是什么甲乙公司的在服務客戶上的能力差異,而是借著科創板上這一真實案例所反折射出代理行業的問題,振聾發聵般的為“苦逼”的專利代理行業再“吶喊”一聲:政府不能整天總空談高價值專利、民眾也不能總說中國專利質量不高,關鍵要看看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哪里?
中國是沒有拿得出手的創造力么?顯然不是
中國是沒有拿得出手的專利代理人么?顯然也不是
那為什么中國能拿得出手的好專利那么少?……
這里面夾雜了二十年來太多的政府朝令夕改的政策、趕英超美式彎道超車的雄心、低價充斥市場的不聞不顧和大多數人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發展的現實和無奈。
科創板對中國的科技推動有多大我不敢說,但是科創板自開市以來,對知識產權的推廣和普及可以說起到的以往IP圈自己推了十幾年都不曾達到的效果。
只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老板意識到知識產權、專利的重要性,認可專利代理是一項價值含量很高的工作,真正的用金錢去尊重這一行業了,才會讓低價代理和垃圾專利無處藏身。
這個效果絕對不是企業專利部、知識產權部和法務部就能自行推動的,一定是要老板、管理層有清醒的認識,只有他們認可了核心技術的專利代理費起步最起碼要2-3萬起,即使是外圍技術的專利代理也不能低于1-1.5萬的理念,這個行業才能慢慢變好。
最后再來剖析一下科創板宏華數碼這個案例,看看其中有幾個可以讓老板明白知識產權工作如何改進的啟發點。
一是要看到專利檢索背后的真正價值,敢于為好東西買單。
從杭州賽順兩次專利無效選擇的甲乙公司來看,不同代理公司對案件的態度、技能和處理都不一樣,但是最核心考驗的還是兩家公司專利檢索能力的高低。可以說,專利檢索才是那個你看不見,卻又起著決定作用的因素。
就像Gene Quinn在他總結的律師費中,將專利申請前檢索出具意見的費用單列支出來一樣,其1000-3000美元的僅查 新檢索的費用基本上就和中國的整個專利代理費一樣了,這也能看出中美兩國在專利代理市場還存在較為明顯的客戶理念差異。
為什么專利檢索這么重要?
Gene Quinn曾采訪微軟首席專利顧問米奇·米哈斯(Micky Minhas),米奇告訴Gene Quinn:“我們會對我們提交的每一個專利在申請前都會進行現有技術檢索,但是我們仍然會(編者注:從專利審查員或是競爭對手談判時)得到意想不到的現有技術。”
也就是說,像微軟這種體量的企業,即使在專利申請前進行很多準備工作,依然不能避免專利被無效掉。
同樣的問題,在華為早期的發展中也曾遇到過。
華為是靠著向愛立信、諾基亞和高通繳專利費才成長起來的。華為想不想少繳,當然想啊!但是你沒有基礎專利,怎么和對方談交叉許可呢?
于是在華為自認為已經有了一些不錯的基礎專利,試圖與這些巨頭談判時,一些華為認為拿得出手的專利很快就會被談判桌上的對方找到破綻,也就是能夠無效掉這件專利的證據材料。
問題出在哪?
其實和微軟專利顧問米奇提到的是一個問題:即使企業已經認為準備的很充分了,依然會有被人無效掉的可能。
那該怎么辦?
華為一方面在繼續增強知識產權團隊能力和成立專利評審委員會的同時,也不忘利用免費的專利審查資源來幫助他們進行質量把關。
于是,華為的技術專家們會樂于將最新的技術趨勢、技術特點與專利局的審查員們通過技術交流會等多種形式分享,真正的是讓專利局的專利審查員用更嚴格的審查標準來審視他們的專利,從而實現專利質量的提升。
華為可以說是中國第一家真正意識到專利檢索質量對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性,而會與專利審查機關充分進行技術交流的企業。這和很多企業希望專利審查員在專利審查時能夠“網開一面”,讓專利盡可能獲批,形成鮮明對比。
所以各企業的老板們或知識產權部的負責人們,你們應該知道怎么才能獲得免費又高質量的專利把關資源了吧。
希望今后越來越多的中國自主創新企業能將技術交流會開到專利局去,不知這能否成為中國自主創新的專利能力越來越強的一個信號呢!
二是企業的知識產權專員一定要做到獨立自主,具備更高的專業水準。
為什么這么說?
以杭州賽順為例,如果這家企業有合格的知識產權專員,在委托甲公司進行專利無效檢索后,能夠對結果有主觀判斷力,應該能很容易的發現其中有明顯存在邏輯問題,帶著這種問題的專利無效請求是不會形成有利結果的。因此第一次專利無效請求本應該是被攔下來重新做的。
這一點也從最后3件專利居然沒有一件專利的任一一個權利要求被無效掉,得到了印證。要知道,據統計,中國專利無效請求中,發明專利全部或部分被無效掉的比率在55%左右,實用新型專利全部或部分被無效掉的比率在66%左右。
再以宏華數碼為例,在對方第二次專利無效之后,3件專利全部被無效掉,又說明了什么?
至少說明了兩點:
一是宏華數碼能夠從為數不多的專利庫中精心選出了幾件專利來起訴對方,一定是企業核心技術。這一點在首輪答復中,宏華數碼也承認了,將專利與對應的主要產品及三年因此獲得的收益進行了對比。

尤其是其中一件專利的貢獻占比甚至占到了公司總營收的一半,不可謂不重要。但就是這么重要的專利,卻3件全部被無效掉了,只能說明宏華數碼在專利申請階段也存在很多要完善的地方。
二是宏華數碼的核心技術在轉化為專利文件時,專利代理環節的“二次發明”工作沒有做到位。所謂“二次發明”就是在創新轉化為專利法律文件時,要兼顧到日后維權、確權等目的,企業IPR或專利代理人利用專業知識將發明人的創新進行適當的概括與轉化,因為其重要性程度有時并不亞于發明人的創新,因此經常被比喻為“二次發明”。顯然,宏華數碼在針對自己核心技術上的“二次發明”是有缺失的,這也是造成專利被全部無效掉的原因。
那到底“二次發明”是企業IPR來做還是專利代理人來做,我的意見是,對于涉及企業核心技術的發明,一定是要企業IPR來牽頭去做,專利代理人只是提供意見參考。
所以,上述兩家企業在這個案件中,反應 出來的問題是一樣的,都是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做的不到位造成的,這與企業老板的意識到不到位也有直接關系。
因此,準備登陸科創板的老板們,如果以后IPO過程中真的遇到專利訴訟了,先別急著抓企業IPR質問,先檢察 一下自己的知識產權意識到沒到位,可別真把IPO變成沒有IP就O了。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