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多年,身邊不乏許多優秀至極的質量經理。或獨當一面,或獨立帶隊,或成長飛快,或靠譜踏實。
質量經理的工作離不開統計管理,但是有時候也被統計數字迷惑了。
Number 01 .
沒有統計管理就不能做好品質
案例:
A廠是塑料件的電鍍生產廠商。
2021年前,A廠的產品一次合格率僅為40%,經過二次的整修后的合格率也才60%。
大量的不良品最終只能報廢處理,因此A廠的品質失敗成本也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經過A廠新的總經理的指導下,到了2023年,A廠的一次合格率提升到70%,經過整修補后的合格率,提升到了85%。
這其中運用的工具非常簡單,那就就每天/每周/每月,都對所有產品的不良進行統計分析,然后找出其中最重要的不良進行改善。
而在這之前,A廠的品質改善人員每天都在努力解決問題,但是都只是針對每個單個問題進行解決。
很多時候,所有的人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解決一個問題,但這個問題發生的機率非常低。
經過了統計分析,還發現了原來認為偶然發生的一個問題,卻占了所有不良的30%以上,是個必須解決的問題點。
原因分析:
不良現象:塑料件的電鍍生產廠商的產品一次合格率非常低。
1W:A廠的品質改善人員沒有抓住重點解決問題,常常在解決不重要的問題點。
2W:A廠的品質改善人員只是針對單個問題進行解決。
3W:A廠的品質改善人員不知道不良問題的哪些是必須解決的,哪些是暫時不必解決的。
4W:A廠沒有對不良問題點進行統計分析。
5W:A廠沒有意識到進行統計分析,找出關鍵性問題點是品質改善的前提。
預防措施:
每天/每周/每月都對所有產品的不良進行統計分析,然后找出其中最重要的不良,進行改善。
案例反省:
在品質管理中,運用排列圖、直方圖等統計工具,是我們解決問題點的第一步驟。
知道了問題點輕重程度,我們也就能夠利用最小的資源,達到我們的目標。
否則,就會出現了,品質改善人員都在努力,但是不良問題一直在發生的奇怪現象。
Number 02 .
很多時候統計平均數毫無意義
案例:
B廠是專業的汽車內飾件生產廠商。
最近監督局對B廠的產品進行強制性檢測,在檢測內飾材的阻燃性的時候,B廠有一件產品,因為阻燃性超出國家強制性標準而被迫停產。
B廠的經營者非常不解,因為B廠的所有產品都自己進行100%檢驗,特別是國家強制檢測項目。
而對于阻燃性測試項目,B廠有自己的阻燃性測試設備,所有的產品都是測試合格后,才進入投產階段。
B廠重新對該產品進行阻燃性測試,進行三次測試,測試結果表明,三次測試值中的最大值已經超出標準,但是最小值和平均值卻符合標準。
再翻看原先開發階段的測試值,也是同樣的狀況,測試最大值已超標準,最小值和平均值符合標準。
而當時的測試人員依據三次測試的平均值,判定該產品的阻燃性符合標準。
事實上,阻燃測試的三個值中有一個超標,就可以判定不符合標準,這時候統計平均數毫無意義。
原因分析:
不良現象:B廠一件產品被迫停產。
1W:在國家的強制性檢測中,這件產品的阻燃性不符合標準。
2W:B廠在自己的測試中認為,產品的阻燃值已經符合標準。
3W:B廠的測試人員對測試結果判定有誤。
4W:B廠的測試人員依據平均值來判定測試的結果,而事實上,阻燃測試的三個值中有一個超標,就可以判定不符合標準。
5W:B廠人員沒有認識到,某些時候統計平均數是毫無意義的。
預防措施:
更改阻燃性測試值的判定方式。
對工廠內所有的測試值進行分析,拋棄全部測試數據都依據平均值來判定結果的錯誤想法。
案例反省:
平均值只能反應數據的集中程度,但很多時候數據的分散程度也非常重要。
這個時候,數據的最小值、最大值是我們必須關心的重點。
例如塑料件的最小厚度、鋼材的最小拉伸強度、材料的對大硬度值等。
Number 03 .
被統計資料迷惑了
案例:
C廠是專業的汽車塑料件電鍍生產廠商。
C廠的品質經理非常重視統計分析管理。其要求C廠的出貨檢驗員,每日對出貨產品進行100%的檢驗,并統計檢驗后的合格率。
當合格率低于98%以下的時候,C廠的品管部門就進行不良問題點的分析及改善。
經過品質經理的積極推廣,C廠的產品出貨合格率都高于98%以上。
表面上看來,C廠的品質管理進行得非常好。
但是,最近的一次統計分析,C廠交給客戶的產品,客退率達到15%以上,遠遠高于其出貨產品的不良率2%。
問題點出在哪兒呢?
原來,C廠產品的出貨檢驗的項目非常少,僅僅檢查外觀項目和幾個簡單的尺寸,因此統計出的合格率都非常高。
而實際上,客戶需求的諸多品質特性,在C廠并沒有進行出貨檢驗。
C廠的品質經理被統計數字迷惑了,認為品質管理已經進行得非常好了,沒有持續進行品質確認及提升改善。
原因分析:
不良現象:C廠交給客戶的產品,被客戶退回的比率達到15%以上。
1W:C廠沒有持續進行品質確認及提升改善。
2W:C廠認為自己的品質管理已經非常好,產品品質的不良率已經嚴格控制在2%以下了。
3W:C廠的品質經理被統計資料迷惑。
4W:從表面上看來,C廠出貨檢驗產品的合格率高達98%以上,但實際上這是基于出貨檢驗的項目非常少,僅僅檢查外觀項目和幾個簡單的尺寸。
5W:C廠的品質經理沒有意識到,統計資料的最基本前提條件是什么,因而被迷惑了。
預防措施:
立即將出貨檢驗統計資料列為參考資料,將客戶需求的品質項目,引入到出貨檢驗中。
若無法檢驗,則考慮在生產過程中及利用替代項目進行檢驗。
利用全部的品質項目統計產品的合格率,并依據該合格率,進行品質確認及改善提升依據。
案例反省:
當我們看到產品的合格率很高的時候,先不必急著高興,因為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這個統計資料的前提條件是什么。
光看統計資料,容易讓我們被迷惑。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