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知道一個工廠好不好?判斷一個工廠好不好應該從幾個方面綜合考慮:
01.只要看出貨場,就馬上可以判斷這個公司是好公司,還是壞公司
出貨場被很好的整理,并且次回出貨的東西,不管是什么都一目了然,這樣的公司才是好的公司。
還沒有到出貨時間,卻已經集貨完畢,集貨過早的現象說明出貨場人員過多。另外,貨物過早取走,也會造成生產現場必須緊急的生產次回要出貨的東西,浪費了多余的工數,這也是公司的浪費。
02.和經營者、管理者一起巡視現場的時候,問【這是什么?】的時候,經營者、管理者如果能夠自己正確的回答出來的話,這樣的工廠就是好工廠
當發現東西沒有被標識或者東西被亂放的時候,問【這個是什么?】,大概經營者、管理者會馬上回過頭去,質問部下【這是什么啊?】,這就說明他們并沒有每天去查看現場,也沒有徹底的做好5S改善。
發現在庫高于基準在庫,進行指摘時,雖然回答【我們是好好遵守的】,但是事實上指示口頭上說說而已,并沒有養成遵守的習慣。
每天都好好的觀察現場、自己不能夠明白的東西,就要努力做到讓所有的人都明白,時常將5S放在心上,努力做到沒有多余不需要的物品,沒有不緊急的物品。
03.如果一個工廠沒有能夠一眼就判斷出工作延遲、進展的工具,那樣的工廠是個放任的工廠
工作都有一個應該完成的納期。而且,不論是過早還是過晚都是不可以的。
過早的話,生產了許多賣不掉的產品,過晚的話,對客戶會造成欠品。
為此,在各個工程,必須要有一眼就能夠判斷工作延遲、進展的工具。
不這樣做的話,工程將依靠作業者完成,班長以下的人員自己隨意制定生產計劃,雖然是有條例的在進行生產,但那樣的工程卻是很糟糕的。
04.即使在現場站1個小時,一次也沒有發出異常的工廠是非常好的工廠呢,還是非常壞的工廠呢
如果在現場站1個小時,無論什么地方發生作業延遲、設備故障、品質不良等的異常現象是理所當然的。
完全沒有異常發生就說明即使投入了多余的人手,作業延遲也沒有表現在表面、即使發生設備故障和品質不良,只能認為作業者自身將異常隨意處理了。
具備優秀的作業者,完全無作業延遲,設備保養全面,完全無異常,保證部品合格,品質完全無異常,完全不出現作業差錯,完全沒有品質不良,這樣的工廠在理論上是最了不起的,但事實上卻是做不到的
05.人的動作、東西流動都具備一定的反復性,這樣的工廠才是好的工廠
雜亂五章的工廠是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想要進行工程改善時對現場進行觀察,但只觀察一寸大大地方是發現不了問題的。
經常觀察人的動作、東西的流動,就能夠發現問題點了。
然而,適度的動作和改變流動,剛才所考慮的問題點現象,下次就不會出現了,根據所說的樣子進行,那么改善的不足點也就很難被發現了。
作業者沒有遵守正確的作業手順,頻繁出現品質不良、每次東西都流向手修工程,工廠區域設置糟糕,造成制品大幅度的流動變化,這么多問題如果任其發展下去的話,就會變成一個有缺陷的工廠。
06.如果揭示物的發行年月日是舊的,就說明揭示板沒有被活用起來
所謂現物就是由于有了制造東西的場所,所以管理資料等東西應該盡可能的減少。
但是真正必要的東西,應該被揭示出來,保養也應該確實做到位。
保養時間即使是再久,也應該控制在1年以內。
在1年的時間里,工作的內容變了(1年里沒有變化的話,就說明沒有做任何改善)
設備等部品的形狀改變了,設備改修了,變化的東西有很多。
而且,監督者也在升職,職位也在變化。
07.周轉箱和制品箱堆積在作業場所的工廠是不好的工廠
小批量的制造東西,如果將完成的東西及時搬運掉,那么工廠中就應該不會放著這么多的箱子了。
再一次大量的運送,當聚集起來制造時,工程一周下來就全都是箱子了。
箱子堆積起來時,作業者也會感到很苦悶,監督者也無法觀察到作業者的動作。
08.將工程分離開的工廠是不好的工廠
工程要盡可能的聚集起來,放在一個大的房間里,這樣生產變動也比較容易。
如果分離開來,在庫和搬運會增加,對應變動也會比較困難了。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