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控制圖是對過程質量加以測定、記錄,來分析和判斷工序是否處于穩定狀態,從而進行質量控制管理的統計過程控制技術的核心工具。
新產品投產了!小藍和小紅決定推行SPC,對啦,就是一個工藝工程師和一個品質工程師聯手了。
他們決定開創工廠品質控制的新時代----試點SPC的運行:
首先他們結合特殊特性清單和PFMEA,選擇某產品的臺階尺寸φ55.01(0/+0.03)開始試行SPC的運作(這個不涉及技術達不到問題),使用X-R圖進行分析。
第二步,開始實施X-R圖的準備工作——測量系統分析。方案內容為:選取10個已加工完成的工件作為測量樣件,選擇包括機臺檢驗員在內的三個檢驗員,分別進行三次測量,記錄測量結果,使用0.02*150的游標卡尺。
但在實際測量過程中,因目前產品生產50套/每日,還沒有形成一定批量,對人、機、料、法、測、環方面也未形成一套穩定的模式,故而在測量后計算得到的%R&R值為93.43%,
沒達到要求啊!
隨后小紅對測量過程仔細分析,發現主要存在三點問題:
1. 人員問題
所選的檢驗員除了該工序僅有的一名檢驗員外,一個是新進廠的檢驗員,一個是另外工序的檢驗員,這兩個人之前均未做過臺階尺寸的檢驗。
2. 儀器問題
游標卡尺精度為0.02mm,為公差的1/3.加上測量人員讀值的誤差,滿足不了產品要求。
3. 樣件選擇問題
所選的樣件是從剛加工好的一批合格產品中直接選取的,未對尺寸數值進行篩選,致使樣本數值范圍未體現實際加工的數值變差范圍。
根據以上分析小紅又組織重新實施了MSA:將新檢驗員重新培訓,統一測量手法(同一位置間隔120度測量三點取均值),使用精度為0.01mm、規格50-75mm的千分尺,為測試試驗結果,選擇昨天檢驗員檢出的一個超上差產品。雖結果未達到要求,%R&R值為40.36%,但數值已大幅度下降,說明樣件的變差對結果影響較大,量具的重復性和再現性分別為28.56%和28.51%。
小紅工程師再次分析總結后,認為%R&R值超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總測量變差仍然未覆蓋生產過程變差。重新研究產品的波動范圍:確定正常加工時產品尺寸變化的最大和最小范圍,均布選擇樣件,再次現場實施MSA,記錄測量結果,計算出的結果為9.89%,小于10%,評價可接受.故而修改檢驗文件等,明確測量設備及測量方式,同時給所有檢驗員培訓后考核檢驗能力,確保MSA一直符合要求。
可太不容易了!
下面就開始進行控制圖分析階段和控制階段了。
這時就該小藍大顯身手了:
小藍先分析了產品臺階尺寸的人、機、料、法、環、測,根據加工設備的特點、生產班次、產線計劃的安排等,經過對取樣頻次的研究,初步確定從首檢開始,每三小時取樣一次,一次五個產品。
收集現場數據,做控制圖如下:
X-CHART
R-CHART
分析控制圖可知,生產過程中存在異常因素。
均值圖不僅有超出點,均值還在遞減,有導致尺寸減少的因素一直影響生產加工;極差圖顯示已有兩點超出控制上限,且有明顯的周期。
經調查實際加工情況,此工序為有兩臺設備同時加工,因考慮現場測量方便,取樣測量位置安排在后工序,故而測量的是兩臺設備生產后混在一起的產品,按機臺分開重新收集數據發現,一臺(a設備)CPK為0.76;另一機臺(b設備)連續取樣計算CPK為1.66.現場檢查分析時發現,a設備有兩個夾具進行加工,其中一個裝夾裝置磨損嚴重,產品夾持后有晃動,加工的工件尺寸波動較大,維修工裝后重新取樣(如下圖所示),還是不穩定,控制圖仍存在異常,但追溯生產過程各記錄,未找到具體原因,決定a設備暫時停機待查,不再生產。
X-CHART
R-CHART
小藍要吐血了,這個關鍵工序只剩一個獨苗了!幸虧生產節拍還跟得上,要不生產經理會堵門的!
但是!b設備會爭氣嗎?得數據來說話了:
在b設備生產的產品中取樣做控制圖,具體如下,雖有一定周期,但評價整體應能接受。還好,還好……
X-CHART
R-CHART
小藍和小紅已初步完成了控制圖的分析階段,可以延長控制限交給生產現場監控了。當然a設備的分析改進還在繼續中。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