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化融合的基本知識
1.兩化融合的基本概念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簡稱兩化融合。
工業化和信息化是兩個歷史發展階段,發達國家都是先實現工業化,然后實現信息化。我國建國后提出要實現工業化,趕超發達國家。改革開放后,面臨發達國家正在實現信息化的新形勢,我國是繼續先實現工業化,然后實現信息化,還是實現工業化的同時實現信息化,這是一個重大戰略決策問題
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
十七大提出:“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作出了決策。
兩化融合是兩個歷史進程的融合發展,信息化不僅帶動工業化,還要帶動和促進一切與工業化相伴隨的歷史進程,使之融合發展。
十八大將此概括為:“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在工業化發展歷史進程中,不僅是生產力(技術、工具、設備、動力等等)的發展,還有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觀念、習慣、體制、機制等等)的發展。推進企業兩化融合,不僅是技術、設備等等的融合,而且是包括企業的愿景、目標、商業模式、管理體制、文化等等的融合。簡而言之,企業兩化融合就是在信息化條件(環境)下,企業實現全面現代化的進程。
2.兩化融合發展歷程
2.1.發達國家兩化融合發展歷程的特點與我國有顯著不同
2.2.發達國家工業化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大階段(時代)
——蒸汽機時代、電力時代和自動化時代
蒸汽機時代
工廠內動力傳遞困難,限制了工廠規模,是“小工業時代”。
電力時代
能量(動力)傳遞無困難,工廠規模急劇擴大,進入“大工業時代”。
自動化時代
信息傳遞處理無困難,進入“后工業化時代”,走上了“兩化融合”!
美國案例:
美國由于工業技術發展(如流水線),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白領人員數超過了藍領人員數,使得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勢在必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管理信息系統的成熟,新技術如電子郵件、互聯網等出現,信息傳播與獲取快速高效,傳統管理細分層級成了阻礙,以“扁平化”為核心的重組(Reengineering)、重構(Re-structuring)形成高潮,企業競爭力明顯提高,帶來了長達九年的經濟高漲期。
2.3.我國兩化融合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傳統工業化階段,開放改革階段,融合發展階段
傳統工業化階段(1949-1978)
純國有的計劃經濟,學前蘇聯和自力更生,兩化融合既無需求,又無動力,也無條件。
開放改革階段(1979-1999)
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從純國有向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轉變,從閉關自守向開放引進轉變。兩化融合在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開始探索發展。
全球化超速發展階段(2000-)
加入WTO,面向兩個市場,利用兩種資源,國有企業改制改革,經濟超高速發展,兩化融合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
兩化融合與中國制造2025
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工業由大變強的行動綱要,要實現這一目標,兩化融合是主線。
智能制造與兩化融合
智能是信息化的高級階段,制造就是工業,智能制造就是兩化深度融合,或稱兩化融合高級階段。智能制造作為行動口號,比兩化融合更易接受和理解。但智能制造作為口號也有易誤解之處,即易理解為純技術性口號。
互聯網+與兩化融合
互聯網+這一口號是互聯網企業提出來的。意指互聯網企業要發展,不能只搞互聯網,而要與各行業相結合,融合發展。
對工業企業來說,不能等互聯網企業來加你,而要主動加互聯網。工業企業要加互聯網,必須實現兩化融合。一個沒有實現兩化融合的企業是不可能加互聯網的。這在后面還有更深入的討論。
3.兩化融合的重要意義
在信息化條件(環境)下,兩化融合是企業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必由之路。
例如,降價競爭從來不可能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引進一項新技術或新產品獲得的競爭優勢并不是可持續的,只有形成了高出競爭對手的研究開發能力才是可持續競爭優勢。但是,在信息化條件(環境)下,沒有兩化融合,想形成有競爭優勢的研究開發、生產和管理決策能力,只是水中撈月式的空想而已。
3.1.兩化融合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
兩化融合水平評估發現,兩化融合確實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只是兩者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臺階式的,即兩化融合只有達到綜合集成階段,企業經濟效益才會出現臺階式的飛躍。
這是典型的“三個饅頭”式的悖論,吃到第三個饅頭才感到飽,但你不能說只有第三個饅頭有用,你不可能只吃那個第三個饅頭就飽。
兩化融合是解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難題的必要手段。換言之,兩化融合不可能包治百病,但要治這些病,沒有兩化融合是萬萬不行的。
案例
安全生產:視頻監控是低級信息化手段,作為臨時或短期措施有一定效果。要達到本質安全的高要求,只有把安全生產的各項要求,用兩化融合手段,固化在所有流程、崗位、操作乃至參數中,從而實現長治久安。
4.我國企業兩化融合的現狀與問題
為全面摸清我國兩化融合現狀,落實兩化融合發展戰略。自08年起,工信部信息化司聯合科技司、企業司、節能司、安全司、原材料司、裝備司、消費品司、電子司等兩化融合工作組相關司局,從點-線-面多個層面組織開展了兩化融合工作推進。
點(企業)
國家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
兩化融合專項資金項目
典型企業兩化融合專題調研
線(行業)
鋼鐵、消費品、裝備企業典型經驗交流會
行業企業兩化融合評估工作
特殊行業兩化融合智能監管
面(區域)
國家級兩化融合示范區、試驗區等
省市(區域)企業兩化融合整體性評估工作
工業云創新服務、智能制造試點等
其中,兩化融合評估工作成效顯著,已成為工信部推動企業對標趕超和示范推廣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受到了高度關注和重視。
苗圩部長2013年提出:“全面開展兩化融合評估認定工作,建立工業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評估規范實施組織體系,建立評估規范公共服務平臺”。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3號)完善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水平評估認定體系,支持面向具體行業的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發展。
關于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工信部聯信〔2011〕160號)建立和推廣實施工業企業兩化融合評估體系和行業評估規范。
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工信部信〔2013〕317號)依據工業企業兩化融合評估規范,支持行業和區域開展企業對標,加強示范帶動,引導企業逐級提升,促進企業創新能力、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等核心競爭力整體提高。
工信部連續五年組織開展了企業兩化融合評估理論研究和應用實踐工作。經過“實踐-理論-實踐”多輪次循環,制定了兩化融合評估規范國家標準。
是我國針對兩化融合的首個體系類國家標準;全面剖析我國大量先進企業案例基礎上,提出了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的概念和體系框架;為工業企業展示了兩化融合的全景圖,全面解析了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的內涵、要素和關鍵環節;工業企業實現信息技術與研發、生產、經營、決策等全系統融合創新的建設指南。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