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質量管理是一條漫漫長路,所有的本事,都是靠一點點積累而來的,并不存在“迅速上手”的方法論。一名質控人的成長,需要經過長時間的修煉。下面我們就一些“質量秘方”,具體和大家探討一下質量管理該如何做。
01 . QA不該相信“秘方”
小時候的教育,我們讀了很多故事。類似于有一個秘方,只有一個88歲的老頭知道,他8歲就跟著爺爺學這個,再也無人能做。
QA應該相信嗎?
一份好的SOP就是流程,一份好的SMP就是一個標準。也許在傳男不傳女的年代,老爺子的這種本事被認為是絕學,可我們是制藥企業,是現代化工廠,是要有技術標準和流程的,QA本就不該相信秘方。
SOP需要培訓,培訓需要分級,只能說常見的培訓級別是三級,但更細致的分類并沒說過不被允許。高管和受訓和基層員工肯定不同,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受訓內容也該不同。
QA是一個要把技術可以沉淀在平臺上的工作,受訓人員可以按章操作是SOP的基本作用。如果一個操作步驟必須是一個老師傅親自憑感覺操作,所謂的老師傅老經驗,那么也是一個失敗的SOP。你可以說有些技術必須老師傅在,那么就是基礎研究,研發部門應該把原因找出來的。現有技術限制下找不到的原因,其實在生產型企業并不會太多,至少在研發階段就應該被發現和標記的,風險提示清晰,有預警和處理方案。
02 . 流程是為了更低的管理成本
新建廠房永遠比改建要省錢。所以流程是為了降低管理成本。雖然很多同行和我說“QA是花錢的部門,老板不重視”。其實還是看老板的。
重復流程管理,甚至于有的企業有兩套SOP,一套是專門應付客戶或第三方審核的,操作人員們被訓練成兩幅面孔,現場核查時的操作和平時操作不一樣。QA們覺得很累,操作人員覺得很累,各個部門都覺得有沉重的心理負擔。這樣的流程,會比一套真實的流程更簡單,成本更低嗎?
有人說,我們明明用A方案更方便,客戶或第三方審核就教條的一定要B,我們的流程怎么可能順利?
03 . 企業利益是最高利益
前提是企業利益是合法,合乎道德,合乎科學,合乎基本法規原則的。
舉個例子來說:生物制品分段生產。
幾乎所有的海歸都會問我一個問題:在美國制藥企業,單抗的生產可以原液和制劑分開,為什么中國不可以?為什么廣東發過一張疫苗境內灌裝證,原液在境外生產進口的,而我們不可以把原液在境外生產,境內灌裝?
我會說:我們下象棋,美國打德州撲克。境內監管法則沒改的時候,我不挑戰基本法規原則。我認為這是地域要求差異。做任何決策時,當地法規的基本原則應該是首要考慮的因素,我們無法把特例作為范例。而且,那張灌裝證發生了巨大的風險,新建原液生產線時收回了,該公司老大引咎辭職。
在合乎基本法規原則的情況下,QA完善流程,把技術平臺化的過程才是企業的核心價值,因為它降低了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把人變成了生產過程中的工具,最終的目的是弱化人員操作差異,甚至去掉人員操作因素。也就是說,最終,人會消失在生產直接接觸現場。
當你能夠降低風險,降低產品上市后的風險,降低企業的風險,這里的風險不僅僅包括產品質量還有供應商穩定性,運營穩定性等等,企業利益就是最高利益。
04 . 最高的企業利益和質量利益從不矛盾
多數QA和我說的幾乎都是質量問題。沒錯,QA就是質量保證,好像定的SOP什么的,都只和產品質量有關系,可事實上,好的QA定的流程關乎的不僅僅是產品生產質量。
供應商審計文件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那個年代,我國還沒說什么原輔包關聯審評審批,但我記得師傅們是很重視這條的,公司采購的SOP絕對不應該把流程和標準只以價格為準。從制定供應商審計文件,各類表格、信訪要求,甚至是采購合同,質量協議開始,師傅們就要求了一系列的文件、數據要求。這不是藥監局規定的,這是師傅們給自己的企業留的一條保障,保障供應,保障質量,保障合作研究,核心利益。
很多人說,“要質量就沒有企業利益”,那么說明這個企業太可憐了。它可憐到只能降低質量來謀求利益。這樣的企業,產品顯然是沒有太大競爭力和談判本錢的,所以比低價也就很正常了。
根據藥物經濟學,越有競爭力的產品,反而越注重質量,當萬眾矚目的時候,它的風險和被揭發的可能性越大,它嚴密的質量保障體系不是為了應付監管的,而是應付商業間諜臥底謀害的。
有些產品為什么敢于冒險,敢于降低質量,還有一種可悲的原因,就是市場上根本沒人關注它,甚至于它是否消失也沒人在乎。在這種情況下,降低質量,謀求利益是在老板看來風險很小的,沒人會在意他的產品,沒人指望他的產品有效,當地藥監似乎會扶持他,但也似乎是放棄的態度。
質量利益從來就不是一個產品的質量,而是整個體系的質量。
一個好的體系下,產品是個體情況。也許普藥的時候,它的價值體系不出來,但終究有產品會體現出一個質量保證體系價值的。
05 . 歷史問題本來就該逐步解決,有哪個QA說沒有解決過歷史問題?
比如說老工藝,設備更新,原先流程圖,各種備案更新……從來就沒有完美的文件,你也不可能接手一個完美的體系。時代在進步。
還記得那個要穿著白大褂、帶著防塵帽子進機房的日子嗎?而那個年代,我們就在GMP,在注冊申報了。工藝、表單、體系有問題,逐步改善。不是你的前輩有什么不好,而是在他們的年代和能力范圍內,已經盡到了工作責任。歷史問題有多個原因造成的,但終究是要符合邏輯的,不合理、不適用的東西改進就好,也從來沒人要求一步到位。
06 . “改三處重抄”是最無能的QA
老師傅提醒了一句,還記得某某某嗎?
那是我們招聘過的一個QA,女。她最大的本事就維持記錄的“干凈”,她說自己有潔癖,她做出來的批記錄是最漂亮的,總被藥監局現場核查的時候表揚的。
而師傅們對她的評價就是無能。
一頁紙改了三處要重抄,這是她在的時候定的規矩。執行了一個月,終止。
這么做有何意義?除了形式主義,溜須拍馬的功能以外,只能說對于平臺、流程、糾偏改善沒有任何的好處。
如果你真認為是表單設計有問題,導致操作人員經常容易在這頁填寫的時候發生錯誤,為什么不升級空白表單呢?
重抄,讓操作人員有了原始記錄可以更改的機會和理念,這是一個QA在建立質量文化和質量體系的時候最不應該做的事情,這件事對于流程和體系沒好處,但破壞了原始記錄不得更改的基本理念。
這樣的QA建立的體系被整個公司看不起,被所有人認為“QA就是改錯別字”的、“批記錄不寫沒事兒,以后可以補,可以抄”……這是活該。
真實和看起來完美,你覺得哪個更重要?一位藥監的老師,當年在現場說過一句話:我很贊同你們經理的理念,可溯源,永遠有原始記錄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不算好,但不能假。
07 . 最了解企業是QA
你定的不是一個產品的質量標準,也不是一個崗位的SOP,更不是每天去看看操作人員有沒有按規定寫記錄,修改有沒有單線劃掉簽字……而是了解這個企業的流程、文化,不是為了八卦,而是為了讓體系改進、順暢,讓每個人順手。
所以我們理解不了“伸手黨”。每個公司的產品、行政體系流程都是不一樣的,設備、廠房、原輔料都是不一樣的,你怎么能上網下載一個SOP拿來改改就用呢?除了一些設備使用、保養的SOP因為是供應商提供的,可能雷同之外,其他的,真的能拿其他公司的來套用嗎?
偏差、風險評估、驗證方案……這個……你真覺得可以通用嗎?
08 . QA的核心價值就是讓企業脫離個人
依靠個人的體系是一個糟糕的體系。
如果你說人才很重要,那是頂級人才。
來一批實習生,按流程培訓,考核,上崗,能接受干活,產品體系穩定,差異可接受……那是平臺,一個建立之后有意義的體系。
跳槽就跳槽吧,好的體系就是黃埔軍校,任何一個行業都要接受這個事實。事實就是,好的平臺并不強求員工終身忠誠,它只追求你在職期間的恪盡職守。而你,會留下來的。
常聽到的幾句話,各位質量人自己體會:
有本事的都跳槽,就剩我們這些等退休的;
我們花大錢招人,就沒合適的;
單位馬上要裁員,我找到不工作怎么辦?
我們現在跳槽出去,肯定有公司要!
有些人不跳槽,不是因為忠誠,是因為沒人要!
09 . 符合企業利益的流程肯定符合藥監需求
是誰說企業利益和藥監需求是矛盾的?
難道你們企業的利益就是違反監管嗎?
參見第三、四條。
你要說地方監管差異巨大,省局不懂。那么為啥把省局叫親媽呢?當地監管都不幫忙,那說明啥?說明你們公司帶來的職業風險遠大于你們能帶給當地的經濟利益。
現在總局收權了,你們應該歡呼雀躍才對。不管承不承認吧,如果說監管要求是這個行業的企業都需要遵守的基本要求,那么扔在市場競爭環境里的企業,就應該是高于監管要求的。這樣的情況的,怎么會出現符合企業要求利益的管理是必須違反監管要求的呢?
10 . 有偏差是正常的
很多人認為偏差不應該給藥監局看的,偏差多說明企業不好。這個理論上是某個地方藥監告訴企業的嗎?
偏差分類,風險要評估。一個活著的企業,有各種偏差有什么好意外的?運營過程中的各種偏差出現,記錄,糾偏吧,有什么羞于見人的呢?
不是偏差見不得人,而是多數的QA沒能力糾偏,所以索性就當偏差看不見,這才是悲劇。
11 . 隱瞞是最高級別風險
有人問,報喜不報憂是不是QA喜歡的?
隱瞞是最高級別的風險。你可以做錯,可以違規操作,可以有失誤,可以經驗不足,可以偷懶……但是,你不能隱瞞,因為隱瞞,一旦有問題,QA在溯源找原因的時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成本代價,甚至于查不到原因之后,變成一個不定時炸彈,給企業造成一個毫無預警的損失。所以,隱瞞才是最高級別的風險。什么污染、差錯、混淆……最壞的結局也只是經濟損失,但隱瞞可能把經濟損失變成刑事犯罪。
任何一個體系都不應該放過這些報喜不報憂的員工,因為這些員工是最大的安全隱患。
12 . 可以有不體現,但不可以無法溯源
很多人一開會就說不體現,也說這是企業沒有道德的表現。
現在看來,這是兩回事。不體現不代表不存在。
很多表單、驗證數據、研究數據是涉及企業機密的,可能是基本監管要求之外的,從來都沒有說過企業所有的數據均應該主動上交給藥監局。藥監有技術準入標準,企業可能做的要多得多。
不體現的東西不代表是造假,從來就不是說不體現的東西就是見不得人的東西,而是沒必要什么都說,但如果你覺得支持性數據不夠還需要問我要,我有就是了。
我見過內控標準40項,體現18項的,剩下的22項來源于企業前期研發的要求,不一定每批都會檢驗,但企業管理上,QA是隨時有權要求抽樣檢驗的,對于供應商原輔料的管理更是如此。
原輔料的COA是存檔的,但進庫之后,甚至是已經投料之后,可能還會補充檢定部分項目。這些是企業管理的要求,并非藥監要求,也不是注冊內容。原始記錄有,文件有,數據有,但我沒必要在再注冊資料里體現,只不過是一個數據積累,可能是日后補充和備案申請的支持性數據罷了。
做過的事情,有記錄,就不會白做,但沒有記錄是可怕的。
13 . 接受不完美,然后去完善
小妖是處女座的,進質量保證部的第一天,師傅說:根據十二星座的算法,你的八字和本部門很合。可是QA部門不僅僅是力求完美,更重要的是接受不完美。
沒有人是可以做到完美的,往往是表單發下去了,才發現有幾行的行距有點不太對;往往是辦公軟件使用和文件倒換的時候就會出現意料之外的問題;各種空白樣張記錄就需要不停地升級……盡可能要求完美,更要接受不完美,然后去努力糾偏追求完美。
有人設計的表單就是很好用,有人寫的SOP就是很好操作,有時候我們認為是運氣好,但他實際就是做事仔細。你可能有一堆覺得你龜毛的同事,但一旦有問題,他們第一個能想起你,這就夠了。
14 . 大局觀
不得不說,小妖看到的幾個非常讓人佩服的合規總監也或者質量總監都是男性。我不是有性別歧視,各種原因都會造成這樣的結果,但總的來說,大局觀其實很重要。吹毛求疵可能是一個工作習慣,但大局觀決定了完善方向。
很多QA因為各種工作背景的原因,只站在一個點上看待問題。比如說,有QA堅決不接受連續工序、參數放行,因為他沒見過,或者認為不可能有人可以執行。
有人堅決不接受不符合中國藥典的輔料,因為他用的輔料永遠都是有注冊證的,從來不存在不符合中國藥典的情況。有人認為從C級到D級拿物料,回到C級是絕對不可能的,但他其實看不懂平面圖,也從沒有關注過動態監控、走廊長度、自凈能力……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完整地了解整個過程,所以人和人有了不同。
15 . 打工的何苦為難打工的
不知道什么時候,有人認為來做QA就是來管理人的,算是企業里的人上人了。師傅們說,QA什么都不是,因為東西不是你生產的,你只有求操作人員有質量意識,不然的話,靠你管是管不住的,他們不說實話,串通好,你打算怎么管?
所以,你要做的是讓他們有質量意識,為他們服務,而不是用KPI威脅他們。他們在企業二三十年的人很多,要瞞你什么太簡單了。打工的何苦為難打工的,他們也不會為難你。如果你很為難,就告訴他們。
我記得有一個師傅說過,我們都是打工的,我們和患者沒有殺父之仇,害死了他們,遺產又不會留給我,但我肯定要坐牢,所以人心都是善良的,我們沒有害人之心,也沒有害人之理。
既然如此,建設一個好的體系,按照這個體系去做,每個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工作順利順心不打小算盤,沒啥心理壓力,這不是很好嗎?
所以,你要做出一個離了誰都能活,都能好好活的體系,如果只是接手了一個現成的體系,記得感謝你的前輩,他建立體系的時候一定不容易,現在你要做的不僅僅是維持體系,還需要與時俱進地修正一下,這便是QA的價值。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