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燒杯、容量瓶、玻璃棒、膠頭滴管、分析天平、藥匙(固體溶質使用)、移液管(液體溶
質使用)
二.容量瓶
1.構造:磨口、細頸、梨形平底
2.特點:?容量瓶上注明溫度和容積。?容量瓶頸部有刻度線。
3.使用范圍:專門用來配制一定體積、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4.注意事項:?使用前先檢漏。?不可裝熱或冷的液體。?不能用來溶解固體物
質或存放液體或進行化學反應。
3.使用容量瓶六忌:一忌用容量瓶進行溶解(體積不準確),二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會灑
到外面);三忌加水超過刻度線(濃度偏低);四忌讀數仰視或俯視(仰視濃度偏低,俯視濃
度偏高);五忌不洗滌玻璃棒和燒杯(濃度偏低);六忌標準溶液存放于容量瓶(容量瓶是量
器,不是容器)。
全過程有計算,稱量,溶解,冷卻,轉移,洗滌,定容,搖勻/裝瓶八個步驟八字方針:計,量,溶,冷,轉,洗,定,搖
以0.1mol/LNaCO
三、 溶液500ml為例說明溶液的配制過程
1.計算:NaCO物質的量=0.1mol/L×0.5L=0.05mol,由NaCO摩爾質量106g/mol,則33
NaCO質量=0.05mol×106g/mol=5.3g3
2.稱量:用分析天平稱量5.300g,注意分析天平的使用。3.溶解:在燒杯中用100ml蒸餾水使之完全溶解,并用玻璃棒攪拌(注意:應冷卻,不可
在容量瓶中溶解)
4.轉移,洗滌:把溶解好的溶液移入500ml容量瓶,,用于容量瓶瓶口較細,為避免溶液
灑出,同時不要讓溶液在刻度線上面沿瓶壁流下,用玻璃棒引流。為保證溶質盡可能全
部轉移到容量瓶中,應該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二、三次,并將每次洗滌后的溶液
都注入到容量瓶中。輕輕振蕩容量瓶,使溶液充分混合。(用玻璃棒引流)5.定容:加水到接近刻度2-3厘米時,改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到刻度,這個操作叫定容。。
定容時要注意溶液凹液面的最低處和刻度線相切,眼睛視線與刻度線呈水平,不能俯視
或仰視,否則都會造成誤差
5.搖勻:定容后的溶液濃度不均勻,要把容量瓶瓶塞塞緊,用食指頂住瓶塞,用另一只手
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轉和搖動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勻。這個操作叫做搖勻。
6.把定容后的Na
CO溶液搖勻。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試劑瓶中,蓋上瓶塞,貼上標簽。23
四、 在配制溶液的過程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濃度的誤差?
nB根據,引起誤差的原因就在“溶質n”和“溶液體積V”是否準確,所以c==BB ̄V
引起誤差的可能有:
1.固體藥品的稱量與液體藥品的量取是否準確。
2.溶于水放熱或吸熱的試劑,溶解后未冷卻會引起溶液體積偏差,使所配溶液濃度出
現誤差。
3.溶液移入容量瓶時有少量濺出,所配溶液濃度偏低。
4.配制過程中,未用蒸餾水洗滌用過的燒杯和玻璃棒,所配制溶液濃度偏低。
5.定容時仰視讀刻度,所得溶液濃度偏低,俯視則會偏高。
所以配制的過程中要防止溶質的損失(如:稱量、移液時引流、溶解后洗滌),防止溶
液體積的偏大偏小(如:溶解后冷卻、眼睛仰視、俯視)。
a.容量瓶是刻度精密的玻璃儀器,不能用來溶解
b.溶解完溶質后溶液要放置冷卻到常溫再轉移
c.溶解用燒杯和攪拌引流用玻璃棒都需要在轉移后洗滌兩三次4.把小燒杯中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轉移,由于容量瓶的瓶口較細,為避免溶液灑出,同時不
要讓溶液在刻度線上面沿瓶壁流下,用玻璃棒引流。5.定容時要注意溶液凹液面的最低處和刻度線相切,眼睛視線與刻度線呈水平,不能俯視
或仰視,否則都會造成誤差,俯視使溶液體積偏小,使溶液濃度偏大。仰視使溶液體積
偏大,使溶液濃度偏小。
6.定容一旦加入水過多,則配制過程失敗,不能用吸管再將溶液從容量瓶中吸出到刻度。
7.搖勻后,發現液面低于刻線,不能再補加再補加蒸餾水,因為用膠頭滴管加入蒸餾水定
容到液面正好與刻線相切時,溶液體積恰好為容量瓶的標定容量。搖勻后,豎直容量瓶
時會出現液面低于刻線,這是因為有極少量的液體沾在瓶塞或磨口處。所以搖勻以后不
需要再補加蒸餾水,否則所配溶液濃度偏低。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