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復制推廣2023年度廣東知識產權基層改革創新舉措的通知
粵市監知促〔2024〕262號
各地級以上市市場監管局,省市場監管局各處室、派出機構、直屬單位,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充分發揮知識產權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和創新經驗的示范帶動作用,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對2023年度全省知識產權基層改革創新舉措進行匯總梳理,評選出一批具有典型經驗的創新舉措,鼓勵各級市場監管(知識產權)部門結合實際認真學習借鑒。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強組織實施
2023年以來,全省各級市場監管(知識產權)部門和廣大知識產權工作者,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扎實推進知識產權改革創新,形成了豐富的制度成果和實踐成果。此次復制推廣的10條改革舉措,是從全省近百項改革舉措中遴選出來的,涵蓋了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等各方面,請各單位高度重視改革舉措的復制推廣工作,主動對標先進,因地制宜復制推廣創新舉措和做法。
二、深化改革創新
各單位要把學習借鑒改革創新舉措與自身發展實際結合起來,充分考慮發展需要和改革基礎,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復制改革舉措,實現經驗的創新性轉化和差別化探索。要注重分類推動和協同聯動,對于影響面較廣的重點改革舉措,要選擇在符合條件和具備基礎的范圍內先行先試、逐步推開;需上級部門指導推動的,要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對接,在部門指導下有序開展借鑒工作;涉及突破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要按程序報請授權后實施,切實做到于法有據、依法依規。要強化各項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綜合配套,探索符合地市和基層實際的新路子、新舉措、新模式,打造更多有影響力的廣東知識產權改革品牌。
三、加強跟蹤評估
各單位要加強工作統籌,完善工作機制,認真組織實施。注重激勵約束并重,充分調動各方面復制借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及時跟進和總結評估學習借鑒的進展成效,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優化實施路徑,通過改革不斷為發展創造條件、激發動力、提供支撐,扎實有序推動改革工作取得實效。各單位在復制推廣中的好經驗好做法,請及時報送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促進處。
附件:
1.2023年廣東知識產權基層改革創新舉措復制推廣清單.docx
2.2023年廣東知識產權基層改革創新舉措介紹.docx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4年5月17日
(聯系人:李漳騫,聯系電話:020-38835558)
附件2
2023年廣東知識產權基層改革創新舉措介紹
創新舉措一:
汕頭大學構建成果轉化“三個一”體系,推動知識產權與創新鏈、產業鏈、金融鏈深度融合
汕頭大學持續打造知識產權運營和科技成果轉化“三個一”服務體系,成效顯著,形成一定的區域影響力。一是建設一支專業化服務團隊。針對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創新需求,組建跨學科合作的知識產權服務小組,圍繞項目立項、技術研發、試驗驗證、推廣應用等全技術周期,為科研團隊持續開展專利檢索、申請前評估、專利導航等一對一的全流程嵌入式服務,協助科研團隊構建高價值專利形成的“核心+外圍”專利布局。二是構建一套成果高效轉化機制。采取“線上+線下”模式,積極推動政產學研金合作,探索“專利微導航+專家診斷+跟蹤服務”“專利·聯盟許可/轉讓”專利快速轉化等創新服務模式。與汕頭市人民政府、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汕頭指揮部等共同主辦深圳創投日活動,在高校實驗室項目孵化專場路演中與創投機構、金融機構現場開展項目對接,助力成果轉化實施。三是搭建一個網絡運營平臺。建設“創新合子”知識產權運營網絡平臺,科研團隊在“創新合子”上發布技術成果,企業等需求方發布產品產業化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促成供需對接、推動成果轉化。
基于完備的服務體系,汕頭大學以“線上+線下”模式積極推動政產學研金合作,為學校科研團隊和廣大企業提供檢索分析、宣傳培訓、專利導航、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投融資等全鏈條服務,探索建立的“專利微導航+專家診斷+跟蹤服務”“專利·聯盟許可/轉讓”專利快速轉化等創新服務模式,已初步形成一定的區域影響力。
創新舉措二: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積極打通技術與投資對接“堵點”,探索知識產權高效益轉化運用模式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高)在工作實踐中發現,隨著專利轉化運營信息化水平快速發展,專利技術轉化的堵點已由供需雙方“找不著”變成“拿不準”:技術方“拿不準”專利技術實施后是否會被淘汰出局,投資方“拿不準”專利技術產業化前景是否可靠,雙方彼此“信心”不足。為打通上述堵點問題,粵高探索出四點經驗做法:一是構建專利技術評價機制。克服傳統技術盡調局限于財務和法律層面的不足,深化專利價值評判中的技術價值評價,有效解決了技術、投資雙方對專利價值評判的擔憂問題。二是加強創新成果產業化市場分析。推動產業龍頭企業與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共建市場化運作的運營中心實體,幫助企業分析專利技術產業化后的市場應用前景,為下一步雙方合作進行專利轉化打好基礎。三是打通成果轉化鏈條。以投資思維看待專利轉化,采取“產業化場景考察+專家論證”的方式,打通“技術-產品-市場”鏈條,加速專利轉化進度。四是完善轉化收益保障機制。以作價入股、共同投資等方式,在市場合作中合理體現專利價值,有效保障專利權人的利益。
截至目前,運營中心共促成專利轉化178項,包括111項專利轉讓、65項專利許可和2項專利作價入股。運營轉化覆蓋廣州、佛山、韶關、中山、湛江等省內重點地市。
創新舉措三:
廣科雙創產業發展(廣州)有限公司實施“強鏈護鏈”,推動知識產權進縣入鎮助力“百千萬工程”
廣科雙創產業發展(廣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科雙創)圍繞中藥產業鏈集成部署知識產權及創新要素,通過強鏈護鏈、增加產值、振興產業等創新舉措,探索出一條知識產權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模式。一是挖掘需求精準對接。廣科雙創立足乳源等地中藥材資源稟賦、省科學院創新資源豐厚的優勢,組織實施實施全產業鏈精準對接、結對幫扶,把資源稟賦和創新優勢有效融合,轉變為經濟優勢和社會效益優勢。二是分點突破“三效”并舉。廣科雙創組織中藥龍頭企業與省科學院生物工程所、測試分析所、微生物所、動物所、生態環境與土壤所等各相關團隊召開技術對接會,對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遇到關鍵共性問題進行梳理,將整體產業鏈分解成為七個方面61個技術創新點,通過檢索每個創新點的知識產權布局情況,精準引入創新團隊,將知識產權培育及轉化運用融入種子育苗、病蟲害防治、檢測認證等全產業鏈關鍵環節,強鏈護鏈,實現增加產值、振興產業、促進就業“三效”并舉。三是科技幫扶雙向提升。廣科雙創引導廣大知識產權工作者、研發創新團隊、金融服務機構,攜帶創新成果和資金,走進縣域、扎根基層,以知識產權轉移轉化、作價入股等方式,開展科技幫扶,著力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在服務縣域經濟發展同時,創新團隊研發能力和水平也得到相應提升。
目前,廣科雙創圍繞產業鏈集成部署知識產權,建成了“全國縣域科技文化產業灣創中心”一站式全方位服務平臺,可集中實現全國2000多個縣域的招商推介功能,集約化實現各縣域產品的推介及需求的對接工作,已對接縣域近10個,促成協議金額2億元以上。
創新舉措四:
省WTO/TBT通報咨詢研究中心聯合發起汽車產業應對貿易壁壘聯盟,合力應對國際貿易壁壘
廣東省WTO/TBT通報咨詢研究中心積極發揮自身職能,通過深調研、專題研究、內外貿服務等形式,推動廣東省汽車產業應對貿易壁壘聯盟成立,搭建起寬領域、多層次的服務格局,更好服務于我省汽車產業“出海”發展。一是深調研+細研究。省WTO/TBT中心先后前往廣汽國際、廣汽乘用車、廣汽埃安、比亞迪、速騰、欣旺達等汽車上下游企業調研,了解企業出口遭遇的貿易壁壘問題及訴求,撰寫《廣東省汽車產業知識產權貿易壁壘專題研究報告》等系列報告,切實反映汽車產業在出口過程中遭遇的主要問題并形成相關建議以提升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能力。2023年,中心共撰寫11篇汽車知識產權、動力電池、數據安全等主題政務信息及專報,其中,《對E國車輛衛星定位緊急呼叫系統的關注》評議報告為市場監管總局國際磋商提供了有力支撐。二是搭平臺+推幫扶。中心積極開展內外貿檢測認證知識培訓,搭建“廣東省檢測認證服務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平臺”,吸引52家知名權威檢測認證機構進駐,為企業積極應對主要目標市場技術性貿易措施提供咨詢服務、技術指導和個性化解決方案。推動與南沙等地簽訂合作備忘錄,在當地設立“廣東省技術性貿易措施服務工作站”,積極整合國內外知名標準化、檢測認證、知識產權、質量管理、品牌建設和跨境貿易等機構為企業進軍海外市場提供一站式服務。三是建聯盟+強服務。在深入研究及內外貿服務一體化基礎上,為汽車“出海”解難題,省WTO/TBT中心聯合廣汽集團、廣汽研究院等汽車企業,以及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三環知識產權集團等機構,聯合成立“廣東省汽車產業應對貿易壁壘聯盟”,聯盟對接整合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威凱檢測等20余家國內外知名品牌檢測認證機構,推動計量標準、檢測認證、技貿評議、知識產權、質量管理、品牌創新等各服務要素形成合力,共同應對汽車產業日益復雜繁多的貿易壁壘,推動汽車產業的國際化合作與發展。
創新舉措五:
湛江市市場監管局創新協同快速處置電商領域商標和地理標志侵權行為
吳川月餅作為湛江市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入選首批中歐互認互保地理標志名錄。湛江市市場監管局創新舉措,組織市消委會提前介入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和企業維權服務,協調電商平臺高效實現履行主體責任,協同跨地區跨部門聯動執法等創新舉措,在月餅銷售旺季集中批量快速處置涉嫌商標和地理標志侵權線索,切實維護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和相關知名企業品牌聲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一是依法提前介入。為解決在銷售旺季企業希望提高在電商平臺申請知識產權維權效率的需求,盡早阻斷侵權商品銷售源頭問題,湛江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市消委會提前介入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和企業維權服務,聯合被侵權企業對電商平臺中疑似售賣侵權商品的商鋪寄來的快遞包裹開展對取件、拆封等過程見證及固定證據,出具《見證書》予以證明,連同被侵權企業出具的侵權鑒定文書,向平臺發出提請對侵權商品要求依法下架處置的函件。二是推動主體責任落實。推動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快速響應湛江市消委會函件要求,認真履行平臺主體責任,組織在24小時內對電商店鋪侵權商品鏈接下架處理,及時阻斷侵權產品的銷售途徑。三是加強協同聯動。湛江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建設跨省跨區域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機制,將案件線索及時移交銷售侵權商品的電商店鋪注冊地市場監管部門核實查處,依法追究相關單位及責任人法律責任;與公安機關開展線索共享及執法聯動,對涉嫌犯罪單位和人員依法實施打擊。
2023年月餅銷售旺季中,市消委會共見證62次,發現了48條涉嫌侵權商品鏈接,向淘寶、拼多多等平臺發出提請商品下架處置函,均在24小時內完成下架處理,下架率達100%。湛江市市場監管局向電商商家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移送涉嫌商標侵權案件共42宗,立案2宗。公安機關在省內外多地打掉假冒被侵權品牌月餅倉庫和包裝線多處,依法處置涉及的不法企業和個人。
創新舉措六: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聯合香港相關部門發布知識產權十六條措施,協同打造知識產權創新高地
為全面推進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聯合發布《關于協同打造前海深港知識產權創新高地的十六條措施》,助力香港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支持建設前海深港知識產權創新合作高地,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舉措重點包括四個方面。在推動深港知識產權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方面,將建立前海深港知識產權合作推進機制、知識產權保護跨境協作機制和知識產權仲裁合作機制,深化前海知識產權陪審員機制。在吸引香港知識產權在前海轉化運用方面,前海支持龍頭企業與香港高校及研發中心聯合設立技術轉移中心,給予運營費50%的資助,每年最高100萬元;前海企業與香港高校、研發中心通過專利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合作,每年最高可獲50萬元支持;獲得國家、省級知識產權賽事三等獎及以上的香港團隊落地前海創業,可獲10萬元獎勵。在推動知識產權跨境服務體系建設方面,香港及國際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落戶前海,最高可獲200萬元支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利用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為香港企業和香港居民提供知識產權存證、監測、取證等服務,每年最高獎勵20萬元;在前海執業的港澳居民,高級知識產權師、專利管理高級工程師每人獎勵10萬元,專利代理師資格每人獎勵5萬元。在共建前海深港知識產權創新高地方面,鼓勵高價值專利創造及轉化應用,鼓勵香港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執業,支持舉辦深港知識產權活動,事前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有關部門和機構及前海管理局共同同意支持的,可按審計后活動實際費用的30%對主辦單位予以支持,最高不超過150萬元。
舉措出臺以來,深港知識產權領域合作進一步深化。推動深港高校、科研機構、龍頭企業成立全國知識產權領域首個跨境知識產權聯盟--深港知識產權運營聯盟;支持深圳國際仲裁院積極吸納28名香港知識產權領域仲裁員參與深港知識產權案件仲裁;前海國際知識產權綜合運營服務中心落地運營,建立國際化專利轉讓許可和技術轉移孵化服務平臺,構建深港知識產權金融創新生態體系。
創新舉措七:
廣州市越秀區市場監管局打造縣區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集成服務新樣板
為有效實現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化、便利化和可及性,越秀區推動組建廣州市越秀區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打造縣區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集成服務樣板,助力知識產權強區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是整合資源,建設“一站式”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中心由越秀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牽頭建設,引入整合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越秀便民服務站、香港知識產權問詢點、南方公證處、市場監管、越秀海關等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單位,設置商標、專利、法律、公證等各類專業服務類窗口12個,與區檢察院共建知識產權檢察服務點,形成集信息咨詢、專利檢索、注冊登記、交易運營、維權援助、行政保護、海關知識產權保護于一體的知識產權“一站式”服務平臺。二是貼近需求,助力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中心與黃花崗科技園區共建共享,引入國內首個知識產權大數據國產化檢索分析系統資源“中知慧海patsea檢索分析系統”和“IP Discover國際商標智慧查詢及管理平臺”,升級完善中心知識產權專題數據庫,圍繞園區創新主體實際需求,開展知識產權戰略咨詢、產業檢索分析等專業服務,推動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更好融入創新發展全過程,助力搶占發展制高點。三是加強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提升服務能力水平。中心配備具有相應業務知識和工作經驗的專兼職人員,籌備成立事業單位進行專職管理,發布個性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健全擇優進駐及退出機制、“好差評”服務評價機制等內部管理制度,為創新主體提供高質量知識產權服務。
中心成立兩個月時間,窗口業務受理量就突破2000件,現場咨詢近800人次,有效滿足了社會創新需求,群眾反響良好、便民利民效應提升,進一步推動越秀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示范縣和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試驗區建設。
創新舉措八:
佛山市南海區西樵市場監管所積極探索“西樵大餅”地理標志與地方特色產業和文化傳承融合發展
西樵大餅是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傳統特色美食,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品牌保護意識,產業面臨如何突破發展瓶頸的難題。為此,西樵鎮以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為契機,從發展規劃、規范管理、產業融合三個方面著手,提升地理標志產品價值內涵,探索出一條地理標志與地方特色產業和文化傳承融合發展之路。一是構建“四位一體”產業發展規劃。結合西樵大餅產業特點,提出“綜合統籌、強化支撐、優化服務、閉環管理”的產業發展規劃。鎮黨委政府統籌謀劃和系統推進產業發展;持續擴大產業傳承范圍,增強傳承后勁,夯實產業發展人才支撐;一手抓做優服務、一手抓做精產業,點面結合、內外兼顧,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構建西樵大餅產業的資源開發、監管、保護和運用全鏈條閉環管理體系,初步形成西樵大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二是著力提升規范化水平。發布實施“西樵大餅”團體標準,召開“西樵大餅”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啟用發布會,統一規范使用證明商標及專用標識,提升產業規范化水平;在保持西樵大餅傳統工藝與產品特色的基礎上,創新創意搭配,引導研發新包裝、新口味,升級工藝技術,為傳統西樵大餅注入市場新活力;推動相關餅企獲得證明商標的授權以及專用標志的使用,從傳統運作模式向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發展,打造西樵大餅特色產業集群。三是深化產業融合發展。融合文旅、文創、教育、會展、電商等多方面要素,積極發展“西樵大餅+”產業新業態。通過參與傳統節會、組織民俗活動、開發創意文創產品、與學校機構合作開展研學游等方式,拓展西樵大餅的市場渠道和文化內涵,提升品牌價值和產業綜合效益。
如今,“西樵大餅”已成為西樵鎮旅游飲食文化的標志性符號。2023年度,西樵大餅產銷量達29萬個,銷售額達275萬元,增幅分別為45%和52.8%,消費者對“西樵大餅”的品牌滿意度和信賴度顯著增加,市場呈現出“量價齊升、品質共進”的良好發展態勢。
創新舉措九:
江門市新會區市場監管局提升“一顆柑”“一塊皮”地理標志產品質量和特色,撬動百億產業融合發展(詳細版800字以內)
2023年,江門市新會區市場監管局立足擁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新會柑、新會陳皮的資源稟賦,從知識產權創造、運用、轉化、保護著手,不斷提升“新會柑”“新會陳皮”地理標志產品質量和特色,“一顆柑”“一塊皮”撬動百億產業融合發展,成為全國富民興村產業標桿。一是聚力多元化,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圍繞打造“中國陳皮之都”的目標,全面啟動新會陳皮健康大市場建設行動,成立新會陳皮行業協會商標品牌培育指導站、創新研發新會地理標志服務管理平臺等,初步建成“證明商標+自有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自有商標”的地理標志融合推廣模式,推動新會陳皮產業鏈不斷延伸,目前已形成藥、食、茶、健、文旅和金融等6大類35細類100余品種的系列產品規模,全產業鏈總產值超230億元。2022、2023年,“新會陳皮”連續兩年位居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指數百強榜首位。二是借助數字化,源頭管控陳皮質量。創新推出新會陳皮數字化管理系統,以“新會陳皮”證明商標發放為抓手,實現了新會柑種植和新會陳皮生產、加工、運輸、倉儲、流通等全過程數字化溯源管理,從源頭上控制原料的質量,確保每一片陳皮都符合高品質標準。截至目前,新會陳皮數字化管理系統的新會陳皮產業地圖已覆蓋全區11個鎮(街、區),168個村(社區),9377戶新會柑種植戶、13.9萬畝新會柑種植面積和2092家新會陳皮經營戶。三是監管精細化,規范陳皮市場秩序。通過強化日常監管、加強網絡監測、開展監督抽檢、開展“清源”“護航—2023”專項行動等方式持續規范新會陳皮市場秩序。在優化陳皮公共品牌服務方面,通過出臺《新會柑、新會陳皮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管理保護辦法》,強化地理標志產品和專用標志使用管理保護。目前,累計核準使用新會柑、新會陳皮地理標志的企業達518家,發放地理標志專用標志數量超3300萬枚,用標企業數位居全省第一。
創新舉措十:
中山市深中標準質量研究中心推動知識產權與標準融合,賦能打造“香山之品”城市特色品牌
中山市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與標準融合發展新路徑,聚焦“香山之品”品牌建設,以“品牌謀劃釋能、平臺搭建蓄能、標準引領賦能、跨域聯動顯能”的“四能驅動”,推動知識產權與標準融合賦能地方品牌高質量發展。一是品牌謀劃釋能。緊扣“市鎮合力、部門聯動、市場調動”主線,先后制定《中山市打造“香山新街市”工作方案》《推進“香山新街市”品牌標準化建設工作方案》等系列方案措施,完成發展現狀與趨勢的調研分析,形成標準體系制定規劃,推動品牌建設布局全盤落地。二是平臺搭建蓄能。對標全市乃至大灣區市場需求,構建1個高質量“香山新街市”標準體系,研制《香山新街市知識產權管理規范》等3項地方標準,同步申請“香山之品”全類別商標注冊及版權登記,立體化推進高水平知識產權保護、高標準管理運營和高品質服務,為打造“香山之品”城市特色品牌提供基礎保障。三是標準引領賦能。聚焦神灣菠蘿、中山脆肉龍眼、中山安南龜、神灣禾蟲等地理標志產品、鎮街特色食品(農產品),統籌謀劃“香山之品”食品(農產品)標準研制,攜手全市數十家生產、經營、餐飲、科研及檢測單位,覆蓋19類產品全產業鏈條,有效保障產品特色品質和安全,實現環扣相接、共贏發展。全市以基礎設施升級為基礎、標準體系建立為手段、服務型監管為保障的品牌建設成效初具雛形。四是跨域聯動顯能。持續拓寬“地理標志+標準”服務的廣度和力度,推動與云南昭通的昭通天麻、昭通蘋果等地理標志產品,鹽津烏骨雞等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的標準服務及產銷對接,以標準化手段促進地理標志產業向規模化和品牌化發展,促進消費市場提質擴容、提振服務消費信心。
2023年,中山以“香山之品”為紐帶,圍繞中山地理標志產品及鎮街特色食品(農產品),聚焦商標、版權、地理標志、標準開展立體化布局,成功構建1個標準體系、研制發布3項地方標準、500項“香山之品”團體標準,全市升級打造73家“香山新街市”品牌農貿市場。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