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于品牌有三處表述:加強標準引領和質量支撐,打造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加強外商投資服務保障,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實施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促進政策,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這些新表述,將會引領品牌新的發展方向。
“八音克諧,萬舞有奕”是由金、石、土、革、絲、木、匏、竹等八種材質制成的樂器所演奏出的不同聲音,在整體協調、多樣統一中臻于化境。品牌工作如是,通過各方努力、多方支持,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扎實推進品牌的培育、創建、提升、推廣,推動中國品牌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2024年5月10日,第八個中國品牌日如約而至。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背后,中國品牌已經闖出一片星辰大海。
8年來,我國自主研制的“復興號”高速列車、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球首座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并網發電,全球首臺百萬千瓦級水輪發電機組正式投產,國產大飛機C919完成首次商業載客飛行,國產大型郵輪制造實現“零的突破”……各行各業的品牌故事在過去一年精彩紛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持續加強對品牌建設工作的頂層設計。2017年4月24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關于設立“中國品牌日”的請示》,將每年5月10日設定為“中國品牌日”,從而凝聚了品牌發展社會共識,營造了品牌發展良好氛圍,搭建了品牌發展交流平臺,提高了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多部門,以及各地區、各有關單位扎實推進品牌建設各項工作。通過持續辦好“中國品牌日”活動,加快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參與、消費者關愛的品牌建設工作格局。
翻看近幾年的政策文件,持續辦好中國品牌日活動被多次提及。各方關注加持下,“中國品牌日”成為中國企業向全球市場展示優勢和價值的重要舞臺。備受關注的背后,是中國人對自己品牌的渴望。
今年中國品牌發展的一個重點是打造國貨“潮品”。真正的“潮品”,當得了網紅,更要能長紅,關鍵要靠強品質、樹品牌。特別是需要利用好商標制度,加強品牌保護、實現品牌價值。
品牌的意義,遠比我們想象中重要。一個大的背景是,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不斷增強,作為“軟實力”重要象征的品牌,也要跟上發展的步伐。不少企業以此為契機,發布品牌戰略,輸出品牌價值,煥新品牌形象。
從某一個層面來講,衡量一個國家品牌競爭力的強弱,就看它有多少世界級的品牌。一個國家品牌價值越高,其對全球產業鏈的主導力就越強。
提升產品品質,加快品牌建設,正成為越來越多國內企業的追求。近年來,我國企業市場活力不斷迸發,企業數量大幅增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由2012年的34.4萬家增加至2023年11月底的48.3萬家。骨干企業加快壯大,2023年入圍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有142家,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已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3萬多家,“小巨人”企業1.2萬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186家。
多年來,有關部門不斷創新舉措提高中央企業核心競爭力,在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個方面下更大功夫。《關于開展中央企業品牌引領行動的通知》,將其作為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四個行動”之一。
不僅如此,民營企業的活力正在不斷迸發。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出口的自主品牌產品中,66.4%是由民營企業完成的。民營企業持續推進品牌建設,在品牌創造、品牌管理、品牌效益上不斷取得實效,提升了“中國制造”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
屹立于東方大地的中國品牌,必將從大江大河,流向大洋大海。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數據,中國創新指數已從2011年全球第29位上升至2023年的第12位。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的格局正在形成。當前,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汽車、光伏、通信設備、動力電池、稀土等產業處于并跑乃至領跑位置。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于品牌有三處表述:加強標準引領和質量支撐,打造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加強外商投資服務保障,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實施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促進政策,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這些新表述,將會引領品牌新的發展方向。
歸而總之,培育打造一批質量過硬、美譽度高、競爭優勢明顯的中國品牌,既有利于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有效引領、激發和拓展消費需求,又有利于促進技術創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還有利于推動更多中國產品和服務“走出去”,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道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展望未來,我們要更清醒地認識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踏實打好基礎,久久為功,扎實做好品牌建設工作。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