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新指數達到198.02,同比增長27.73%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需要大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通常而言,科技創新成果的正外部性導致其所帶來的收益并非由創新企業獨占,同時科技創新的投入和產出因不可預期而存在不確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因此,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代表的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對于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培育優質中小企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優質中小企業是指在產品、技術、管理、模式等方面創新能力強、專注細分市場、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由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組成。其中,專精特新指企業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發展特征,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指那些位于產業基礎核心領域、產業鏈關鍵環節,具有創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術、細分市場占有率高、質量效益好等優勢的中小企業,目前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中高端產業領域,是提升我國自主創新水平、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撐。第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能夠在特定領域“鍛長板”,掌握“絕活”,同時更加注重產品特色化程度、管理現代化水平以及領域專業化程度,進而在產品細分領域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培育這類企業有助于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的創新發展之路,推動傳統中小企業升級換代。第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大多依靠自主研發和原創技術驅動,具備較強的行業競爭力和主導力,有助于填補國內相關領域技術空白,使我國擺脫對國外技術的高度依賴,有效疏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或痛點,同時通過行業技術突破,影響、強化乃至重構整條產業鏈,加快推動產業鏈優化升級和供應鏈安全穩定。第三,培育本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并推動其積極融入全球產業分工,不僅有助于打造全球知名的冠軍產品,為中國企業拓展市場、贏得國際競爭優勢,還能夠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為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奠定堅實基礎。
培育壯大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通常可從兩個方面展開。從縱向來看,體現為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導體系與自下而上的培育輔導體系的無縫對接;從橫向來看,體現為整合全社會力量,加強產業鏈、創新鏈、資本鏈、政策鏈互動。近年來,在一系列政策引導和推動下,我國各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取得了快速發展,有力提升了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目前,我國正組織開展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997家,其中九成集中在制造業;2021年營業收入總額超3.7萬億元,同比增長31.5%;營業收入利潤率超10%。截至2022年4月,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新指數達到198.02,同比增長27.73%,創新指數上升勢頭明顯。
與此同時,我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仍面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首先,政策供給精準度有待提高。鑒于企業類型、規模、所在行業以及技術方面的不同,企業自身的發展訴求存在較大差異,且相關培育政策對企業創新績效、創新質量的影響也存在異質性。比如,傳統領域“小巨人”企業與新興領域創新型企業的政策需求就有著很大差別。但既有政策制定與實施未能體現差異化和精準性,針對新興領域創新型企業發展所需的應用場景供給相對匱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策執行效果。其次,人才支撐力度有待提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但近年來由于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的上漲,中小企業用于技術研發、人才引進的資金投入往往有限,以致高端人才流失以及關鍵崗位人才斷層等風險日益加重,加之專精特新行業門檻較高,人才支撐力度不足將直接影響這類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最后,政策保障力度有待提高。當前,針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培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資金約束,但相對零散寬泛的財政支持政策難以充分發揮其應有效果,中小企業融資難、研發動力不足等問題較為突出,急需提升財政統籌能力,建立穩定的政策支持長效機制,為進一步培育優質創新主體、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供有力支撐。
構筑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政策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切實提升我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需要注重頂層設計,從企業特性和實際需求出發,不斷完善政策支持和服務體系,推動各種要素資源向優質中小企業集聚,圍繞產業鏈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企業融通創新生態,激發涌現一批能夠在關鍵領域“補短板”“填空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第一,充分考慮行業及企業類型差異,注重發揮民營企業的獨特優勢。據統計,我國民營經濟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9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發源地。為此,應加大政策扶持、分類精準施策,保障中小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充分發揮其創新資源優勢以及技術路線、商業模式變化的靈敏性,推動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出臺配套政策,加強產學研合作,明確不同行業及企業發展的前沿問題和創新難點,從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組織結構等方面幫助企業開展精確優化,著力扶持那些具有研發創新潛力的中小企業,避免政策實施過程中可能引起的資源錯配。同時,積極搭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圍繞企業創新能力提升重點開展上市融資輔導、創新成果轉化、數字化賦能、高端人才培育等全方位的精準服務,引導更多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第二,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一方面,明確重點,梳理重要領域及關鍵崗位緊缺人才類型,有針對性地加大引進培養力度;立足長遠,完善產才融合推進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企業人才不足問題。另一方面,強化高校與企業深度合作,充分發揮高校、科研機構的研發資源和人才資源優勢,完善產學研用多主體共贏共享合作機制,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技術研發和人才儲備提供保障。此外,還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踐行工匠精神,依托完善的人才激勵制度,充分調動技術研發、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不同崗位員工的勞動積極性,使人才紅利、勞動者福利與企業發展融為一體。
第三,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專精特新專項資金杠桿作用。為有效緩解企業創新活動的資金約束,不斷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應健全專精特新專項政策獎補體系,加大財稅、金融、科技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財政資金對共性技術攻關的扶持力度,探索實施針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所得稅優惠制度以及提高其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比例等。加強科技研發保障,持續細化落實針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減稅降費措施,同時為投資該類型的其他企業適當減免稅費,并對處于種子期、風險高、投入高的企業提供初創期保障性風險資本基金,鼓勵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共同助力我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和高質量發展。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科技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